天天看点

杨开慧保姆之女孙燕,求助主席得回信:你拿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毛主席初识陈玉英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毛主席接见孙燕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

1957年的冬天,长沙动员城市人口投身务农,众多知识青年因此走上了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孙燕同样收到了务农通知,可家中母亲年事已高,她更想陪在母亲的身边。于是,她决定向毛主席写信寻求帮助。毛主席在了解情况后亲自为他们写信到湖南统战部。

杨开慧保姆之女孙燕,求助主席得回信:你拿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毛主席初识陈玉英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毛主席接见孙燕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

毛主席

众所周知毛主席从来不走关系户,亲戚找他办事都会一口回绝。可这次毛主席却破例为孙燕写推荐信,这其中到底有何原因呢?孙燕又是谁呢?为何她有这么大的能量让毛主席为此“开后门”?咱们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毛主席初识陈玉英</h1>

其实孙燕和毛主席并无太多瓜葛,两人仅有几面之缘,毛主席真正在意的是孙燕的母亲陈玉英。

陈玉英曾是毛主席家中的保姆,对他家中有过重大的帮助。

1926年毛主席家中已经有岸英岸青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的十分幸福,可谁料到杨开慧又怀孕了。毛主席深知妻子的不易,决定雇佣保姆照顾家人的起居。就这样陈玉英经人介绍来到毛主席的家中。

陈玉英出身湖南宁乡,小时候因家庭贫困被父母送去做童养媳。10岁就外出打工挣钱,来到毛主席家已经快30了。因为她的丈夫姓孙,所以大家都称呼她为孙嫂。

刚到毛主席家中,孙嫂略显拘谨,她还不知道这家人是怎样的脾气性格。已经工作十多年的孙嫂早就懂得察言观色,有钱人家的保姆从来都不好做,这一点孙嫂心知肚明。可接下来的交谈却令孙嫂出乎意料。

毛主席率先询问孙嫂的家中情况,听完孙嫂的叙述满意的点了点头。杨开慧见毛主席认同孙嫂十分开心,她走到孙嫂身边说到:“你可以留下了,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在我们家没有主仆之分,不要想那么多。”

杨开慧保姆之女孙燕,求助主席得回信:你拿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毛主席初识陈玉英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毛主席接见孙燕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

陈玉英与女儿孙燕

毛主席一家的行为令孙嫂受宠若惊,她不知该如何回答。她之前也做过保姆,可没人把她放在眼里,言语侮辱和上手打骂对她来说是常有的事。突然面对这样的情况孙嫂显得手足无措,但她知道只有好好做事才是一切的根本。

从这之后孙嫂就成了毛主席家的保姆。生活中杨开慧经常和孙嫂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慢慢的两人的关系就越拉越近。不过孙嫂还是知道分寸的,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敢马虎半分。

平日里买菜回来都会跟杨开慧一一报账,土豆多少钱,萝卜多少钱。每一笔都算得清清楚楚,再把剩下的钱还给杨开慧。杨开慧对于此事很大度,她和孙嫂说到:“孙嫂,这些账不用算,我相信你。钱也不用给我,下次买菜还要用呢。”就这样,毛主席一家用自己的和善慢慢融化了孙嫂心中厚厚的围墙。

多年之后杨开慧和孙嫂聊到此处,她告诉孙嫂:“你知道当初我和润之为什么要你吗?因为我们看上了你的一双大脚和一头短发。我们革命的思想就是抛弃封建社会建设新中国,大脚短发多精神啊,这才是新时代女性。”

孙嫂开心的说:“那看来真是误打误撞遇到你们了,我从小就下地务农所以没办法裹脚,头发也一样,梳头太浪费时间了。不过我可不是新时代女性,您才是。有文化长得又漂亮,我都羡慕不来呢。”

那时候毛主席经常下乡做实地考察,杨开慧就在家中负责整理材料。孙嫂没有文化,可她愿意一直陪着杨开慧,杨开慧也经常和她聊一些革命问题。虽然听不懂,但她知道毛主席和杨开慧做的是好事,因为他们在为农民做实事。

毛主席家中经常有客人到访,都是一些著名的革命家。他们在聊天的时候孙玉英就在院中坐着,一旦有需要,孙玉英就会为他们解决一切生活所需。有时候会一直聊到深夜,毛主席就找到孙嫂为大家买些吃食充饥。这个时候杨开慧总会在旁边提醒:“孙嫂,别忘了给自己买一份。”

杨开慧保姆之女孙燕,求助主席得回信:你拿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毛主席初识陈玉英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毛主席接见孙燕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

1924年毛主席的第一个妻子杨开慧与他们的儿子岸英、岸青在长沙合影

毛主席还会定期到农讲所讲课,为农民普及革命知识。当时是夏天,毛主席一般都穿着白衬衣。有一次陈玉英见毛主席白衬衣脏了就拿去清洗,毛主席睡醒找不到白衬衣十分着急。

孙嫂看见连忙向毛主席解释:“我看衣服脏了就拿去洗了,现在还没干呢。”杨开慧在一旁安慰孙嫂:“没关系的,衣服拿去洗了我再给他借一件。那件衣服都穿这么久了也该洗了。”毛主席摆摆手说:“不用,我穿长衫一样讲课。”

就这样毛主席穿着长衫去讲课了,孙嫂在家中愧疚一整天。等毛主席讲课回来孙嫂赶忙上前道歉,毛主席笑笑道:“我穿长衫不也挺好的嘛,白衬衣都被我穿黄了。我本来打算自己洗呢,你帮我洗了我还要谢谢你呢,怎么你还要给我道歉啊。”孙嫂知道毛主席在安慰自己可心里还是由衷的感动。

后来孙嫂跟随毛主席迁往南昌,刚到南昌的孙嫂并不认路,出门买菜都会找不到家。因为讲话带有宁乡方言,即使问路别人也听不懂。毛主席知道此事专门找了一块白布为她写上—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陈玉英。

毛主席对孙嫂说到:“以后出门随身带着白布,找不到回家的路就问别人,人家看到字条就会给你指路的。”从这之后孙嫂出门再也没有迷过路。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76">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h1>

1927年毛主席率先在农村发动秋收起义,带领工农红军迁往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杨开慧因为孩子继续留在长沙工作,这个时候孙嫂来到毛主席家中已经四个年头了。

平日里杨开慧忙于革命工作,家中的三个孩子都由孙嫂照顾。这四年时间孙嫂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为了方便工作她亲手剃掉自己的短发。邻居们夸赞杨开慧找了一个好保姆,孙嫂却告诉他们:“遇到杨开慧一家人才是我的福气。”

本来孙嫂在毛主席家当保姆是有工资的,在毛主席离开之后,家里就断了收入。孙嫂看到杨开慧越来越难就主动提出不拿工资,甚至把自己的积蓄全部贴以家用。杨开慧对于孙嫂的做法相当的感动。

杨开慧保姆之女孙燕,求助主席得回信:你拿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毛主席初识陈玉英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毛主席接见孙燕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

杨开慧与毛主席的画像

1930年10月份,杨开慧一家还在熟睡中被门外的敲门声吵醒。孙嫂起床开门,瞬间十几名士兵就闯了进来,这时杨开慧也起床来到院中。经过双方的交谈发现对方是“铲共义勇队”的,他们接到举报杨开慧是共产党员所以前来扣押。

刚从睡梦中惊醒的毛岸英赶忙站到母亲面前。父亲不在,他是家里最大的男子汉,他要保护好母亲。最后杨开慧一家被全部带走,送往长沙审判。

国民党高层亲自下命令:“毛泽东是革命份子,她的妻子儿女也难逃其就。”就这样杨开慧一家被关进了长沙城的监狱,当天晚上义勇队杨队长亲自审讯。面对杨队长的审讯杨开慧展现出宁死不从的坚毅。

敌人用皮鞭,棍棒对着杨开慧一顿毒打,杨开慧愣是一个字没说。看到鲜血淋漓的杨开慧,孙嫂在一旁痛苦的喊道:“她真的不是共产党!她身子弱,你们别把她打坏了。要打打我吧。”

看到如此嘴硬的杨开慧敌人也丧失了兴趣。他们开始对孙嫂下手,对她进行口头承诺:“你只是一个保姆,没必要受如此的刑罚。给我透露点信息这事就算过去了。不然她就是你的下场。”

孙嫂低着头说到:“我真的不知道啊”。敌人看孙嫂同样嘴硬上来就是一顿皮鞭伺候,孙嫂本来想哭,可看到杨开慧如此坚强自己也不能被看扁了,于是强忍着泪水一声不吭。杨开慧看到孙嫂受刑留下心疼的眼泪,她在一旁喊道:“她只是我们家的保姆,不知道我和毛泽东的事,你们放过她吧。”可敌人哪里肯听。

回到监狱之后,孙嫂开始放声大哭。杨开慧急忙安慰孙嫂:“是我对不住你,让你受这么大的委屈。”孙嫂擦着眼泪说到:“我知道该做什么,我为你受苦,你为农民受苦,所以这点苦没什么。”

以后的日子里杨开慧和孙嫂天天接受提审,每次回来都遍体鳞伤。可他们从始至终没有透漏任何革命信息。直到11月14日几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带走了杨开慧,所有人都知道最后的结局。孙嫂尽力阻拦被打昏过去,就这样杨开慧被枪毙在长沙识字岭,年仅29岁。

杨开慧保姆之女孙燕,求助主席得回信:你拿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毛主席初识陈玉英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毛主席接见孙燕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

杨开慧与岸英(油画)

杨开慧牺牲之后,敌人也放弃了对孙嫂的殴打,他们就被扔在监狱自生自灭。半个月后经过多方亲友和党组织的营救,浑身是伤的孙嫂和毛岸英被救了出来。

回到家后,孙嫂面对杨开慧的母亲十分愧疚。作为保姆自己没有保护好杨开慧,她觉得对不起所有人。杨开慧的母亲知道不怪孙嫂,她尽力安慰孙嫂最后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不已。

毛主席走了,杨开慧死了,孙嫂因为被敌人监视选择回归老家,三个孩子被送往上海寄养,好好地一个家就这样散了。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77">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h1>

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听到这个消息的毛主席想到了孙嫂。这位30年未见的家人在如此残酷的斗争中是否活了下来?1950年4月毛岸英回湖南为母亲扫墓,临行前毛主席特意嘱咐毛岸英:“你是否还记得孙嫂,我很想念她。你回到湖南务必打听她的消息,他是我们家的恩人,我很想见见她。”

毛岸英把父亲的话记在心中,30年过去了他也很想见到孙妈。回到长沙之后,毛岸英立刻拜托邻居打听孙妈的消息,几经周转之下终于是找到了孙妈。毛岸英马不停蹄地赶去,刚到门口就见到熟悉的身影。

“孙妈!”毛岸英在门口喊道,陈玉英听到这个称呼激动地回头,看到长大后的毛岸英悲喜交加。毛岸英向孙妈转达了父亲的思念和问候,这令陈玉英十分的感动。这么久过去了,她也很想见见毛主席。

杨开慧保姆之女孙燕,求助主席得回信:你拿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毛主席初识陈玉英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毛主席接见孙燕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

毛岸英

毛主席得知孙嫂在世的消息十分高兴,他从心底里感谢孙嫂对家人的照顾。只是建国初期,仍有很多工作尚未完成,实在不方便见面。为此毛主席亲自给孙嫂写信表达思念之情。

1957年6月国家安定,毛主席写信邀请孙嫂前往北京相聚。30多年未见的亲人终于在中南海再见了。当孙嫂跨过房门,毛主席起身相迎:“孙嫂,三十年未见,我很想念你啊。”说着就招呼孙嫂坐下。

三十年未见,孙嫂再见毛主席显得略微拘谨。他已经是国家主席了,自己还是农村妇女。毛主席见状说到:“我们还是一家人啊,一见到你我就想到了开慧。我很感谢你,你那时候在我家做事不要工资,很难得。”

孙嫂问道:“我没拿工资都是后来的事了,你怎么知道?”毛主席笑笑道:“开慧告诉我的啊,我们一直书信联系。”

闲聊一会就到了吃饭时间,毛主席热情挽留孙嫂吃午饭,席间不停的往孙嫂碗中夹菜。孙嫂向毛主席表达自己女儿的祝福和迫切见到毛主席的愿望。毛主席回复到:“咱们都是自家人,想见就让她来。”

过了三天,毛主席再次邀请孙嫂前来。临走之际毛主席对孙嫂说:“工作这么久该歇歇了,以后我寄钱给你,让生活也过得好一点。”孙嫂哪里肯收毛主席的钱一直摆手拒绝。毛主席耐心的说到:“我寄的钱都是我的稿费,你不要有负担,你过得好了我才能放心呢。“

另外毛主席还拿出两张自己的照片并亲自在上面签名:“女儿不是喜欢我嘛,把这个送给她。有空的时候让她来,我也很想见见她。”就这样孙嫂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北京。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78">毛主席接见孙燕</h1>

1958年2月,毛主席邀请孙燕前往北京。怕孙燕不习惯北京的生活,特意把她安排到一位湖南同志的家中。嘱咐秘书一定要照看好孙燕的生活起居,如果不舒服一定要尽早知道。

杨开慧保姆之女孙燕,求助主席得回信:你拿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毛主席初识陈玉英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毛主席接见孙燕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

2月3日孙燕在中南海警卫团的带领下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此时的北京还没入春,毛主席看到孙燕单薄的外衣十分心疼。立刻招呼秘书给孙燕买身衣服,并让警卫点起屋内的火炉怕孙燕感冒。

中午毛主席带着孙燕一起吃了午饭。席间毛主席对孙燕十分的关切,不停地在和孙燕聊天:“你的学校怎么样啊,学习成绩如何?老师讲得好不好啊?”

孙燕就毛主席的问题一一回答显得特别乖巧:“我们学校挺好的,老师也特别好对我们很有耐心,我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听到孙燕的回答毛主席十分高兴:“名列前茅好啊,不过可不能骄傲。要一步一个脚印,虚心才能使人进步。”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问到了孙燕的兴趣爱好,孙燕回答道:“我喜欢唱歌和表演。”这令毛主席意想不到,于是就问孙燕:“你都演过什么啊?”孙燕告诉毛主席演过一次公主,后来就因为学习的原因就很少表演了。

毛主席夸赞道:“这是对的,兴趣固然重要但学习才是根本。”两人就这样一直聊了很久,天色渐晚,毛主席招呼警卫送孙燕回去。离别之际孙燕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想学音乐的志向,希望毛主席推荐自己。

毛主席听完耐心说道:“孙燕啊,我不能给你写信。你想学音乐是对的,我要是给你写信就算违规了。我们要凭自己的实力去考,不然还会被退学的。”孙燕听完认真的点了点头。

随后她又担忧道:“我想学音乐,可我担心我的母亲。如果我离家太远可能很久都不能回来,母亲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

毛主席笑道:“我们总是要走出家门的。像我一样,不离开家怎么干革命啊。离开母亲对自己是一种锻炼,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陪在母亲的身边。”孙燕听完想了一会就和毛主席道别离开了。

在孙燕离开之后毛主席和孙嫂通了电话,向她讲述了孙燕想要学音乐的想法,由此看出毛主席对孙燕的关心。孙嫂对此也相当开朗,她想学就让她学,我不会阻拦她的。

后来,孙燕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湖北艺术学院。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孙燕立马通知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完相当高兴。他对孙燕说到:“我就相信你能考上的,如果当初给你写推荐信不就多此一举了嘛。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先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在孙燕去湖北学院学习以后毛主席也一直和她保持书信联系。毛主席经常嘱咐孙燕:没事多给父母写信,也要给我写信,告诉我你和家里的情况。由此看出毛主席对孙燕的十分的喜爱。

杨开慧保姆之女孙燕,求助主席得回信:你拿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毛主席初识陈玉英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毛主席接见孙燕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

毛主席给孙嫂写的信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79">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h1>

1957年冬天,孙燕还在学校念书。此时长沙动员城市人口投身务农,孙燕率先接到了务农的通知。孙燕有下乡的想法,可母亲年事已高,如果身边没人照顾自己怎能放心。

于是孙燕主动向毛主席写信询问此事,毛主席收到来信同样担忧。孙嫂年事已高,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如果孙燕下乡务农孙嫂以后的生活肯定不好过。

不久之后孙燕收到毛主席回信,信中写道:你考虑的十分全面,孙嫂年事已高的确需要照顾。但我不能为党替你开脱,此事仍需地方做主。你可持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把具体情况一一告知他们,最终结果由他们决定。

随后孙燕带着信件来到了湖南统战部,部长听说毛主席的信件亲自接待此事。接过信件仔细阅读,信中赫然写道:请地方同志不要顾忌我的身份,公平行事。具体决定由当地领导做主。

杨开慧保姆之女孙燕,求助主席得回信:你拿此信去湖南统战部毛主席初识陈玉英毛主席迁往井冈山,杨开慧孙嫂相依为命全国解放毛主席再见孙嫂毛主席接见孙燕孙燕不想下乡写信求援毛主席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毛主席虽然照顾亲人,但对于原则之内的事还是公事公办,一切遵从相关部门的意见。经过当地省委的调查,孙燕所述事实准确,省委决定撤销孙燕投身农村的通知,就这样孙燕留了下来。

1977年长沙传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孙嫂和孙燕一度不能接受。如此健康的毛主席怎会突然离开人世呢?毛主席生前如此照顾自己,可惜以后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同年孙嫂被推荐参选湖南省第一次赴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代表团。

这不是她第一次来到北京,也不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可眼中的泪水始终控制不住。生前毛主席一直把她当亲人看待,她又何尝不是呢?1978年陈玉英被政府委派湖南省委妇联执委,还被评选为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而孙燕在自己的求学路上越走越远,可她从未忘记毛主席的教导,认真学习为国效力。1982年,孙嫂在长沙因病去世。

临终前,她对女儿孙燕说:“我要走了,终于可以再见到开慧和毛主席了。”

那个时代的革命情谊总是朴实又令人感动,毛主席将保姆孙嫂当做家人,孙嫂也以同样的态度回报主席。而对待亲友利益与人民利益,毛主席也深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总是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来为亲友谋福利。这样的毛主席,如何不让人民怀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