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949年10月9日,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9天,毛主席非常严肃的给当时的中共湖南省第一副书记、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军管会副主任王首道发了一份电报:

首道同志:

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另电请派人转送。

毛泽东

九日

毛主席在电报中提到的“另电”,指的是他单独给杨开智发的一份电报:

杨开智先生:

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十月九日

关于杨开智,毛主席为何连续发了两份关于他的电报?

这要源于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杨开智给毛主席写的一封信。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杨开智

此时的杨开智正在湖南农业试验场工作,虽然工作尽心尽职,干得非常不错,但却有点不安于现状。于是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希望能在北京给他安排一个工作。

他的这个要求被毛主席婉拒了。

一向严于律己坚持原则的毛主席,是绝不会为亲友谋取私利的

在毛主席看来,新中国刚刚成立,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都要按规矩办事,尤其是自己的亲属,更是要严格执行。

看到毛主席的电报后,杨开智打消了去北京工作的念头,但他又萌发了想在长沙当一个厅长的想法。

当杨开智的外甥毛岸英得知这件事后,他专门写了一篇长达3000多字的信,在信中,毛岸英对舅舅的想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在战争年代,杨开智颠沛流离,受尽反动派的迫害,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磨难,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女儿杨展也英勇牺牲,但即使这样,他对共产党的信念始终未曾动摇过半分。

其实念旧的毛主席怎会忘记板仓杨家呢?

他不会忘记,在当年白色恐怖之下,

板仓的亲人们,坚持斗争,保护杨开慧母子,在杨开慧牺牲后,他们又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板仓的亲人时刻牵动着毛主席的心,因为这里有毛主席无穷的思念和眷恋。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板仓杨家是一个书香世家,杨开慧的太高祖、高祖、曾祖皆是饱读诗书之辈,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大学生”。

杨开慧的祖父杨书祥,虽然没有当过什么官,却也饱读诗书,一生在家以授徒为业。

杨书祥共有4个儿女,其中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排行老二,杨昌济曾留学日本、德国,是现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杨昌济

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的家庭,也是一个书香世家。

1888年,17岁的杨昌济与表妹向振熙结婚。

1898年,他们的儿子杨开智出生,三年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杨开慧。

1913年,杨昌济从欧洲留学归来,任教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之后举家迁居长沙。

在杨昌济执教第一师范期间,深受学生的敬重,那时毛主席、蔡和森、邓中夏等学生常来杨先生家中请教。

毛主席、蔡和森尤为被杨昌济所器重,杨昌济曾向家人说过:

“毛、蔡二人必中国之栋梁。”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青年毛主席

那个时候,在家中的杨开智与妹妹杨开慧每次见到毛主席等人都会热情相待,他们很快就成为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1918年6月,杨昌济受聘北京大学,杨开智兄妹随父母迁居北京,不久,毛主席到北京谋职,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去拜访老师杨昌济。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

次日,杨开智、杨开慧兄妹联名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讣告:

与先父知好各亲友钧鉴:

敬启者,家父杨昌济先生于九年一月十七日晨五点半钟,北平德国医院病故,年四十九岁。开智、开慧等亲视含殓,暂停北平宣武门外砖厂胡同法源寺内,定期一月二十五日在寺设祭,择日扶枢回南安葬长沙板仓故里。如关于注,哀此补闻。

杨开慧

谨告

之后,杨开智与六舅向明卿及毛主席等人一起扶柩回到老家板仓。

在这段时间里,杨开智与毛主席朝夕相处,结下了深挚的情谊。

当时毛主席正倡导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受此影响,杨开智也想赴异国求学,以求科学救国之道理。

在为父亲办妥一切后事之后,这年夏天,杨开智去了上海学习法文,开始为出国做准备。

在上海期间,杨开智拜见了父亲生前的挚友章士钊先生,章士钊对于杨开智的志向非常赞许,但章先生还是劝他到北京大学深造,并亲自给杨昌济在北京曾经的故友杨度等人写信,

请他们援助这位“故人之子”,共同出资给杨开智作“学膳费”。

1921年,杨开智考上了北京农专,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前身。

在学校期间,杨开智学习特别刻苦,成绩非常好,他还并积极参加学校进步活动。

在邓中夏的领导和直接联系下,他与同学乐天宇等人发起成立了社会主义小组,并担任组长。

1923年,他的同学乐天宇等人相继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此时的杨开智却因为感情原因,一度精神失常,未能入党。

1925年,杨开智毕业后,经人介绍,担任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庶务。在此期间,他还曾与鲁迅先生有过接触。

1927年初,杨开智回到湖南,开始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农业试验场工作。

不久,毛主席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就介绍他去常德地区的场山森林局任局长。

这一年,杨开智在常德与17岁的李崇德结婚。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杨开智、李崇德夫妇与母亲合影

杨开智积极支持毛主席和妹妹杨开慧的革命斗争,并多次掩护他们进行革命活动。

1920年7月,毛主席等人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杨开智竭尽个人财力进行资助。

从1921年到1927年,毛主席曾四次到板仓,在杨开智及其家人的掩护下进行社会调查,建立中共地下组织,考察农民运动组织和领导秋收起义。

1930年2月,由于斗争环境极其恶劣,杨开智的堂弟杨开明不幸壮烈牺牲,紧接着他的胞妹杨开慧又被捕入狱。

杨开智与妻子李崇德偕母亲向振熙来到南京,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向社会各界人士呼吁,遣责反动当局迫害进步青年、残杀革命志士的暴行,并吁请父亲生前好友营救胞妹杨开慧,但根本无济于事。

这年10月,

杨开慧被军阀何键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

杨开智夫妇怀着悲痛的心情与亲友冒着生命危险,把妹妹杨开慧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并立碑纪念。

此后,

杨开智又不顾个人安危,抚养妹妹的三个孩子。

1931春,杨开智按照毛泽民的指示,由妻子李崇德和母亲向振熙装扮成走亲戚的样子,护送毛岸英三兄弟经武汉去上海。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杨开智、李崇德夫妇与毛岸青邵华夫妇和外婆向振熙(中)合影

杨开智面对着残酷的斗争环境,毅然坚定地支持女儿杨展参加革命活动。

1938年,杨开智通过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将女儿送往延安。

1941年,女儿杨展在晋察冀边区英勇牺牲,杨开智悲痛不已,但即使这样,他依然坚定地拥护共产党,对此他从未动摇过。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前夕,杨开智回乡赋闲。

新中国成立后,杨开智在湖南省农业试验场工作,致力于茶叶生产与科研事业。

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杨开智有了去北京工作的想法,却被毛主席婉言谢绝了。

为此毛主席还写了文章开头的那两封电报,劝其

“不要使政府为难。”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杨开智去北京的计划被阻止后,他又萌发了在长沙谋一个

“厅长方面的位置。”

为此,他还专门给已经在北京工作的表弟向三立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请求表弟替他向毛主席说情。

接到表兄杨开智的信后,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把表哥杨开智的意愿和想法向毛岸英做了转述。

当毛岸英看到表舅向三立写的信后,他非常生气,毛岸英认为舅舅杨开智的做法很不妥。

毛岸英深受父亲的影响

,他不循私情,严格要求自己,不谋私利,坚持立党为公,毛岸英曾说过:

“青年应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生活方面应注意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为此毛岸英严格要求自己,他生活简朴,衣着简单朴素,吃大灶、吃粗粮,从不搞任何特殊。

在进入北京以后,他积极参加排雷队,不顾个人安危,勇挑重担。

毛岸英从不会因私事而坐小卧车,他每次出行都是乘坐电车、公共汽车或者就是简单的一辆自行车。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0月24日,毛岸英给表舅向三立回了一封3000多字的长信,在信中,他对舅舅杨开智的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为此他甘愿背负“不孝”、“无义”的“骂名”。

毛岸英这样写道:

来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

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则以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已经获得根本的胜利。

而对于这一层,舅父恐怕还没有觉悟……

关于讲人情,毛岸英又在信中这样写道:

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情,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不讲这种人情。

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 子女亲戚在内……但如果这种特别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围并与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共产党是坚决站在后者方面的,即“大义灭亲”,亦在所不惜。

……至于父亲,他是这种做法的最坚决反对者,因为这种做法是共产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是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

……

毛岸英洋洋洒洒3000多字,详细阐述了共产党立党为公,不徇私情的立场。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毛岸英

杨开智在毛主席和外甥毛岸英的开导下,最终放弃了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他认真服从组织分配,听从组织的安排,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

1949年11月7日,杨开智又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的思想也转变不少,接到信后的毛岸英不久又给表舅向三立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舅舅曾有信来,思想似已有些转变。

1950年,鉴于杨开智曾是是北京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又多年从事农业工作,所以根据他的特长,湖南省委安排杨开智省农业厅工作,之后,他还担任了湖南省茶叶公司副经理,省茶叶经营管理处副处长等职。

1950年4月,毛泽东派长子毛岸英回湖南省亲给外婆向振熙祝寿。

毛岸英临行时,毛主席特意托儿子捎去一封信,在信中毛主席这样称赞杨开智、李崇德夫妇:

你们在省府工作,甚好。

并勉励他们

“积极努力,表现成绩”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950年底,杨开智去北京开会,妻子李崇德和女儿杨英和她一起来到了北京,他们想在工作之余去看望毛主席。

毛主席知道他们来了,

立即派秘书把他们接到中南海家中作客。

当杨开智一家到达丰泽园时,

毛主席已经在门口等候他们了

久别重逢,毛主席异常兴奋,和他们谈起了许多往事。

谈到杨开慧牺牲时,毛泽东异常悲痛,问道:

“开慧的墓修得怎样?”

“开慧墓已修缮一新,我们经常去扫墓。”

杨开智向毛主席回答道。

听到杨开智这样说,毛主席感到很欣慰。

他们谈了很长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毛泽东看了看表,说:

“我准备了饭菜,我们一起吃吧。”

“您的晚饭怎么这么晚才吃呀?”

杨开智说。

“噢,我的晚饭早就吃过了,这是早饭哩!”

毛主席笑着说。

原来,毛泽东日理万机,日夜操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要到次日凌晨二、三点钟才入睡,就寝前常常吃点东西,毛主席把这一餐叫做“早餐”。

建国后,舅舅想当厅长,毛岸英:仗势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晚年杨开智

1958年,杨开智因身体原因,已不适合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组织上决定让他病休,并在生活上给以多方照顾。

但病休后的杨开智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工作,他经常以多病之躯,积极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心尽力。

1959年6月6月25日,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园韶山,然后返回长沙,在长沙住处,毛主席亲切接见了杨开智、李崇德夫妇,并同他们共进晚餐,合影留念。

华国锋同志在任湖南省委书记期间,按照毛主席的吩咐,曾多次看望杨开智夫妇,对他们的生活多有照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