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是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他们的传奇爱情,现在知道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人们只知道杨开慧是杨昌济的女儿,杨昌济是毛泽东的恩师,除此之外,便不知道更多了。其实,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传奇爱情,充满了很多世人不知道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更多的给人以悲壮、惋惜之感。
一、大胆恋爱
杨昌济是一位学贯中西、思想开明的学者,曾经到日本、欧洲留学,归国后任教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而毛泽东是他最欣赏的学生之一。他的女儿杨开慧,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

杨昌济
在师范学校时,毛泽东求知欲极强,对人生哲理等问题总要探求其精义,追寻其真理,因此,他经常去找杨昌济请教。在杨昌济的家中,毛泽东认识了比自己小8岁的杨开慧,但当时,杨开慧只是一个13岁的黄毛丫头,而毛泽东也是一个刚刚成年的单纯书生,二人或许未曾想到以后会结为伴侣。
后来,杨昌济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来到北大教学,毛泽东正好来北京组织勤工俭学运动,为了生计,杨昌济为毛泽东找了一份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虽然月薪仅仅8元,但对毛泽东来说却是天大的幸福,因为他可以免费阅读成千上万册中外图书,而且有充足时间进行思考。
毛泽东
毛泽东读书经常有一些感悟,他想借此机会向一些教授的请教交流,但是由于他职位低微,而且一口湖南口音,因此根本没人理他。毛泽东后来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但他们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湖南话。”
但是,这些大忙人不愿意听的,有一个人却极其热忱的愿意,这个人就是杨开慧。在了解了毛泽东所做的一些事,写的一些文章后,杨开慧深深坠入爱河,她在日记里写道:“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十分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我就爱了他。一直到他有许多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是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
就这样,在那个自由恋爱凤毛麟角的时代,这对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大胆相爱了,一个是月薪8元的图书馆助理员,一个是著名学者是掌上明珠,他们无视这些外在的差距,成为真正的灵魂伴侣。
二、聚少离多
毛泽东干的是革命,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所以聚少离多成为了这对新婚夫妻的常态。1921年,毛泽东在外考察时,曾经写了人生中唯一一首哀婉词,表达对爱妻的思念: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一向豪迈的毛泽东,面对爱妻,顿时收起了“书生意气”和“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变得温柔哀婉。
每次短暂的相聚,杨开慧都极尽温柔体贴,成为毛泽东的贤内助。
毛泽东经常通宵工作,既是是严冬腊月也是如此,杨开慧便陪在他身边,给他准备好取暖用具,半夜一点再醒来,给毛泽东热一热点心,等毛泽东吃完再睡去,毛泽东如果白天在外工作,杨开慧就主动帮着抄录毛泽东的文件资料。
然而,这对爱人之间也有闹不愉快的时候,每当这时候,二人的处理方式也不同,他们经常以诗言志,在书信中的诗词交流中,很快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例如,毛泽东曾写了一首《别友》送给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三、爱人永别
1927年,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与杨开慧和三个儿子给毛泽东送别。
但这一送,竟成了永别。
毛泽东组织起义后,一路艰难险阻,上了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通信被敌军切断,他与杨开慧的书信断绝了。
好不容易寄出一封信,过了大半年才送到杨开慧手中,杨开慧拿到信后,连夜写了回信,但她再也没有等到毛泽东的回信。
整整三年时间,杨开慧独自扶养三个孩子,思念着远方生死未卜的丈夫,她把思念一笔一划写进信件,但再也没有寄出。她曾在日记里多次写到自己的丈夫,流露出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心:“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记他 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听说他病了……没有我在旁边,他不会注意(身体)的……”
她早就想到了,陷入国民党重重包围的丈夫,随时可能牺牲,她甚至在日记里下定了必死的决心:“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
这是何等壮烈的爱情宣言!
但可惜的是,直到毛主席逝世八年以后,人们才发现杨开慧的这篇日记。
然而,丈夫没有死去,她却陷入了敌人的魔爪。
1930年,国民党反动派下令悬赏1000元大洋,捉拿“毛泽东妻子杨氏”。
可怜柔弱的杨开慧,在60个反动派匪徒包围下,被逮捕入狱。
反动派用尽酷刑,逼迫杨开慧说出毛泽东的下落,杨开慧誓死不从。
反动派这招不行,又出新招,他们想让杨开慧宣布与毛泽东断绝关系,以此羞辱毛泽东和共产党,但是杨开慧仍然坚持气节,敌人用尽了皮鞭、木棍等刑具,杨开慧强忍痛苦,把下嘴唇都咬烂了,硬是没有屈服,最终英勇就义。
她只留下两句遗言:“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我死后,不作俗人之举”。第一句,说明她深爱自己的丈夫,宁愿为丈夫的事业赴死,第二句,说明她是个骄傲的女人,不做俗人之举,就是不行葬礼,这亦是超凡脱俗的心境所致。
这两句遗言,怎能不让人叹息,又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