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開慧受盡國民黨酷刑英勇就義,僅留的兩句遺言讓世人自歎不如

楊開慧是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他們的傳奇愛情,現在知道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人們隻知道楊開慧是楊昌濟的女兒,楊昌濟是毛澤東的恩師,除此之外,便不知道更多了。其實,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傳奇愛情,充滿了很多世人不知道的秘密,而這些秘密更多的給人以悲壯、惋惜之感。

一、大膽戀愛

楊昌濟是一位學貫中西、思想開明的學者,曾經到日本、歐洲留學,歸國後任教于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而毛澤東是他最欣賞的學生之一。他的女兒楊開慧,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成長為一個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

楊開慧受盡國民黨酷刑英勇就義,僅留的兩句遺言讓世人自歎不如

楊昌濟

在師範學校時,毛澤東求知欲極強,對人生哲理等問題總要探求其精義,追尋其真理,是以,他經常去找楊昌濟請教。在楊昌濟的家中,毛澤東認識了比自己小8歲的楊開慧,但當時,楊開慧隻是一個13歲的黃毛丫頭,而毛澤東也是一個剛剛成年的單純書生,二人或許未曾想到以後會結為伴侶。

後來,楊昌濟受到北大校長蔡元培邀請,來到北大教學,毛澤東正好來北京組織勤工儉學運動,為了生計,楊昌濟為毛澤東找了一份北大圖書館管理者的工作,雖然月薪僅僅8元,但對毛澤東來說卻是天大的幸福,因為他可以免費閱讀成千上萬冊中外圖書,而且有充足時間進行思考。

楊開慧受盡國民黨酷刑英勇就義,僅留的兩句遺言讓世人自歎不如

毛澤東

毛澤東讀書經常有一些感悟,他想借此機會向一些教授的請教交流,但是由于他職位低微,而且一口湖南口音,是以根本沒人理他。毛澤東後來接受美國記者斯諾采訪時說:“那些來閱覽的人當中,我認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運動頭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羅家倫等,我對他們極有興趣,打算去和他們攀談政治和文化問題,但他們都是大忙人,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講湖南話。”

但是,這些大忙人不願意聽的,有一個人卻極其熱忱的願意,這個人就是楊開慧。在了解了毛澤東所做的一些事,寫的一些文章後,楊開慧深深墜入愛河,她在日記裡寫道:“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夫妻,我十分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事,看了他許多文章,我就愛了他。一直到他有許多信給我,表示他的愛意,我還是不敢相信我有這樣的幸運……”

楊開慧受盡國民黨酷刑英勇就義,僅留的兩句遺言讓世人自歎不如

就這樣,在那個自由戀愛鳳毛麟角的時代,這對志趣相投的年輕人大膽相愛了,一個是月薪8元的圖書館助理員,一個是著名學者是掌上明珠,他們無視這些外在的差距,成為真正的靈魂伴侶。

二、聚少離多

毛澤東幹的是革命,無暇顧及自己的家庭,是以聚少離多成為了這對新婚夫妻的常态。1921年,毛澤東在外考察時,曾經寫了人生中唯一一首哀婉詞,表達對愛妻的思念: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一鈎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抛眼淚也無由。

一向豪邁的毛澤東,面對愛妻,頓時收起了“書生意氣”和“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邁,變得溫柔哀婉。

每次短暫的相聚,楊開慧都極盡溫柔體貼,成為毛澤東的賢内助。

楊開慧受盡國民黨酷刑英勇就義,僅留的兩句遺言讓世人自歎不如

毛澤東經常通宵工作,既是是嚴冬臘月也是如此,楊開慧便陪在他身邊,給他準備好取暖用具,半夜一點再醒來,給毛澤東熱一熱點心,等毛澤東吃完再睡去,毛澤東如果白天在外工作,楊開慧就主動幫着抄錄毛澤東的檔案資料。

然而,這對夫妻之間也有鬧不愉快的時候,每當這時候,二人的處理方式也不同,他們經常以詩言志,在書信中的詩詞交流中,很快冰釋前嫌,和好如初。

例如,毛澤東曾寫了一首《别友》送給楊開慧: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台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三、夫妻永别

1927年,毛澤東組織秋收起義,與楊開慧和三個兒子給毛澤東送别。

但這一送,竟成了永别。

毛澤東組織起義後,一路艱難險阻,上了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

通信被敵軍切斷,他與楊開慧的書信斷絕了。

好不容易寄出一封信,過了大半年才送到楊開慧手中,楊開慧拿到信後,連夜寫了回信,但她再也沒有等到毛澤東的回信。

楊開慧受盡國民黨酷刑英勇就義,僅留的兩句遺言讓世人自歎不如

整整三年時間,楊開慧獨自扶養三個孩子,思念着遠方生死未蔔的丈夫,她把思念一筆一劃寫進信件,但再也沒有寄出。她曾在日記裡多次寫到自己的丈夫,流露出對丈夫的思念和關心:“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記他 我暗中行事,使家人買了一點菜,晚上又下了幾碗面……聽說他病了……沒有我在旁邊,他不會注意(身體)的……”

她早就想到了,陷入國民黨重重包圍的丈夫,随時可能犧牲,她甚至在日記裡下定了必死的決心:“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

這是何等壯烈的愛情宣言!

但可惜的是,直到毛主席逝世八年以後,人們才發現楊開慧的這篇日記。

然而,丈夫沒有死去,她卻陷入了敵人的魔爪。

1930年,國民黨反動派下令懸賞1000元大洋,捉拿“毛澤東妻子楊氏”。

可憐柔弱的楊開慧,在60個反動派匪徒包圍下,被逮捕入獄。

反動派用盡酷刑,逼迫楊開慧說出毛澤東的下落,楊開慧誓死不從。

反動派這招不行,又出新招,他們想讓楊開慧宣布與毛澤東斷絕關系,以此羞辱毛澤東和共産黨,但是楊開慧仍然堅持氣節,敵人用盡了皮鞭、木棍等刑具,楊開慧強忍痛苦,把下嘴唇都咬爛了,硬是沒有屈服,最終英勇就義。

楊開慧受盡國民黨酷刑英勇就義,僅留的兩句遺言讓世人自歎不如

她隻留下兩句遺言:“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我死後,不作俗人之舉”。第一句,說明她深愛自己的丈夫,甯願為丈夫的事業赴死,第二句,說明她是個驕傲的女人,不做俗人之舉,就是不行葬禮,這亦是超凡脫俗的心境所緻。

這兩句遺言,怎能不讓人歎息,又讓人肅然起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