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0年代,楊開慧的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委屈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台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1924年12月,楊開慧剛生完毛岸青還在坐月子,而此時的毛澤東又奉命要到外地工作,不得不暫時與妻兒分别。

在即将分别的那個夜晚,毛澤東夜不能寐,面對着窗外那被挂在天邊的一勾下弦彎月散發出的淡淡月光映照下的遍地寒霜,此時他的心情更顯凄清。

面對着兒女私情,此時的毛澤東更要服從救國大志。既然選擇了革命道路,就不能被兒女之情所束縛。

在出發的路上,久久不能平靜的毛澤東,把他滿腹的離愁别緒凝聚成了這一首千古絕唱《賀新郎.别友》。

80年代,楊開慧的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委屈

毛澤東和楊開慧的相識,還要始于他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的時候。

當時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先生留學歸國,被聘請到第一師範任教,而當時正在第一師範讀書的毛澤東等進步學生則經常到楊昌濟先生家裡聚會,縱談天下大事,商讨救國之道。

而此時正在稻田女子師範附小讀書的楊開慧,在父親與他的學生們縱談之時,經常作為一個旁聽者在一旁靜靜地待着,在這個過程中,她尤其欽佩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和深刻見解。

在這不斷接觸的時間裡,他們二人逐漸産生了感情。

1918年,楊昌濟先生受聘北京大學,一家離湘赴京。在這期間,毛澤東等人為籌備赴法勤工儉學活動,也先後來到北京,并經常來到楊府探望楊昌濟先生。

當時的楊開慧正在家自學,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經常把一些進步書籍及自己寫的文章給她閱讀,他們之間的又得到了進一步的互相了解。

80年代,楊開慧的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委屈

1920年冬,楊開慧與毛澤東喜結連理,從此成為“重比翼,和雲翥”的革命夫妻。

結婚後的楊開慧和毛澤東居住在長沙小吳門外清水塘邊菜園中的一棟小屋裡。

而這棟小屋正是當時中共湘區委員會所在地。

當時的楊開慧成為了毛澤東的得力助手,他們在此往往工作到深夜。

當時,楊開慧不但要照料毛澤東的生活,還要接待随時往來的革命同志,但對于這些繁雜的工作,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80年代,楊開慧的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委屈

1922年11月,在清水塘邊,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取名岸英,次年,他們又生了第二個兒子毛岸青。

但随着革命鬥争的變化,毛澤東逐漸成為了湖南軍閥眼中的肉中刺,眼中釘,1923年4月,毛澤東被湖南軍閥下令通緝,而他們清水塘的家也呆不住了,楊開慧隻能獨自帶着孩子轉移到了他處。

在這個過程中,楊開慧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孤獨和寂寞,在以後的時間裡,她曾多次給丈夫寫信,要求和丈夫一起到上海、廣州去,但丈夫卻回信說:

大都會生活繳用大,自己經常東奔西走,并不能照顧她們母子,倒不如在長沙親戚朋友多,熟人熟地來得友善。

同時,他又在另一首給妻子的詞中說:

我自欲為江海客,更不為昵呢兒女語。

看到信後的楊開慧非常生氣,她氣丈夫太不了解自己了。

楊開慧也有自己的革命理想,她不甘心就這樣做一個家庭主婦,一生就這樣碌碌無為,她想在工作上助丈夫一臂之力,但此時,她的心情卻沒有得到丈夫的了解。

她愛自己的丈夫,并且是深深地愛着,但同時她也希望丈夫能夠了解她的心。

此時的楊開慧滿心委屈,充滿怨氣的她,此次并沒有給親愛的丈夫回信。

80年代,楊開慧的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委屈

在這年秋天,由于工作原因,毛澤東特地回到長沙看望他的妻兒,但此時正與丈夫賭氣的楊開慧,對丈夫表現得卻很冷淡。

直到夜深人靜時,丈夫毛澤東才從枕邊了解到了妻子的心事。

此時的楊開慧含着淚向丈夫傾訴了自己的委屈。

直到這時,毛澤東才真正發現,由于工作,他忽略了自己的妻兒。

是啊,妻子既要照顧兒子,又要承擔繁重的家務,而這些,妻子從未讓他分心過,而自己卻不曾為妻子分過半點憂。如今就連妻子積極的革命要求,他也從來沒有重視過,想到這些,他深感内疚。

但此時的毛澤東因為有革命任務在身,卻不能在家久留,他在家隻歇了一夜,第二天天不亮就又匆匆離去了。

丈夫出發時,依然對丈夫懷有怨氣的楊開慧,這次并沒有像往常一樣為丈夫送行。

此時的楊開慧心情非常複雜,愛與怨在她的内心裡不斷翻騰。

而此時在路上的丈夫毛澤東的心情也同樣不能平靜,他想起與妻子在往常的點點滴滴,思緒在大腦中橫飛,一路吟成那首著名的《賀新郎.别友》。

在這首詞中,他寫出那句感人肺腑的:

“算人間知己吾與汝。”

接到這首詞後的楊開慧,那聚集在心中多日的怨氣終于疏解開了,她破涕為笑,因為她的心被丈夫所了解了。

80年代,楊開慧的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委屈

在這期間,夫妻二人雖有小聚,但終因鬥争環境惡劣,長期的分離是避免不了的。

直到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後,他們夫妻二人就再未見面。

從此,一别音容兩渺茫。

此時的楊開慧不得不帶着三個兒子孤獨而寂寞的生活着。

此時,她孤獨至極的心情,并不被世人所知,但在80年代,随着闆倉楊開慧故居整修,一批珍貴的楊開慧在那一時期的生活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楊開慧那一時期痛苦而複雜的心境,也同時被世人所知。

在一篇筆記中,楊開慧這樣寫道:

無論怎樣都睡不着,雖然是倒在床上,一連幾晚都是這樣,合起來還睡不到一晚的時辰。十多天了,半個月了,一個月了,總不見來信,我簡(簡)直要瘋了。我設一些假想,腦子像戲台一樣,還睡什麼覺,人越見枯瘦了。

太難過了,太寂寞了,太傷心了,這個日子我簡(簡)直想逃避它。但為着我這個小寶,我終于不能逃避。

又是一晚的沒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裡去。小孩,可憐的小孩,又把我抱住了。我的心挑了一個重擔,一頭裡是他,一頭裡是小孩,誰也拿不開。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怎麼都不能不愛他,我怎麼都不能不愛他!

這篇筆記字字含情,句句有愛,楊開慧是何等地愛着自己的丈夫。

滿篇讀之,俱是思念。

楊開慧還曾在這之後的一首《偶感》詩中這樣寫道:

天陰起朔風,濃寒入肌骨。

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備?

一句“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備?”更加表達了此時的她,是多麼地挂念自己的丈夫啊!

80年代,楊開慧的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委屈

1930年10月24日淩晨,一陣槍托砸門聲和雜亂的吆喝聲,驚醒了正在熟睡的楊開慧母子。

随後他們沖進楊開慧的住處,一群提槍的大兵從隔壁一間小屋子裡,把楊開慧推了出來,壓着她朝外走去,之後她被關進了協操坪監獄。

在獄中,敵人對她用盡種種酷刑,把楊開慧折磨得遍體鱗傷,但堅貞不屈的楊開慧毅然咬着牙不曾說出半個字。

敵人見此情形,又對楊開慧施起的軟計,他們把楊開慧請到客廳坐下,對她說:

“隻要你在報上發表和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的啟事,你就可以馬上得到自由。”

而敵人得到的卻隻是楊開慧的冷笑,敵人的詭計遭到她的嚴詞拒絕。

她對前去探望的六舅媽等親友說:

“死不足惜,但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楊開慧犧牲前夕,六舅媽最後一次去探監,楊開慧托她買塊大鏡子,再買些胭脂。

此時的六舅媽感到有些詫異,因為平常的楊開慧從不愛打扮自己,更不愛塗脂抹粉,這次為何又如此之舉?

原來楊開慧知道自己出獄無望,已經做好了随時犧牲的準備。

悲傷的六舅媽含着淚水為自己的外甥女買來了她要的東西。楊開慧則堅強地對六舅媽:

“六舅媽,你不要難過,要堅強些!殺死我一個,還有後來人。共産黨人是殺不絕的,革命總有一天要勝利!”

之後她又把她的三個孩子托付給了六舅媽,并囑咐六舅媽好好替她教育孩子,繼承革命的遺志。她還讓六舅媽轉告自己的母親向振熙:

“不要難過,替我把三個孩子帶大,教育他們繼承母志。這樣,我就可以瞑目了。”

80年代,楊開慧的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委屈

在楊開慧入獄期間,她的哥哥楊開智帶着她的嫂子李崇德和母親向振熙,不顧個人安危來到南京,向社會各界呼籲,并發動父親楊昌濟先生的生前好友設法營救楊開慧,

但終未有任何結果。

1930年11月14日下午1時,随着長沙浏陽門外刑場上的一聲槍響,29歲的楊開慧英勇就義。

楊開慧犧牲後,哥哥楊開智懷着悲痛的心情與親友冒着生命危險,連夜将楊開慧的遺體運回老家闆倉安葬,并立碑紀念。

當此時正在中央蘇區的毛澤東得知愛妻楊開慧犧牲的噩耗後,他十分悲痛,當即給楊家親屬寫信說:

“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并寄錢為楊開慧修墓,墓碑上刻着:

“毛母楊開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龍刻,民國十九年冬立。”

80年代,楊開慧的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委屈

毛澤東終生思念着他至愛的妻子。

1950年,毛主席接見楊開慧的堂妹楊開英時,曾滿懷深情地贊揚道:

“你霞姐是有小孩子在身邊英勇犧牲的,很難得啊。”

1957年5月,毛主席寫下《蝶戀花·答李淑一》,他把對愛妻無限的懷念之情全部寄托到了這首詞中: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娣娥舒廣袖,

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80年代,楊開慧的筆記在牆壁夾縫中被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委屈

1962年11月,楊開慧的母親在長沙仙逝,毛主席十分悲痛,随即給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發去唁電,在唁電中,毛主席這樣寫道:

開智同志:

得電驚悉揚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節哀。寄上五百元,以為悼儀,葬儀。可以與楊開慧同志我的親愛的夫人同穴。我們兩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節哀順變。敬祝

大安。

毛澤東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毛主席字字含情,他不僅表達了對楊老夫人的關懷,更表達了對夫人楊開慧的無限思念之情。

愛妻已不在,他也要替愛妻盡一份孝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