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作者:来点解读

前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比如有西瓜、南瓜、冬瓜,为什么没有北瓜;有圆的井盖,为什么没有方的井盖......

其中人们疑惑最大的莫过于“买东西”为什么叫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难道是因为“南北”不好听吗?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版本颇多,从古至今人们争论不休,理学大家朱熹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回答问题的竟是一个年仅10岁的孩童。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激烈的课堂讨论

朱熹是宋朝的理学大家,是在学术上造诣颇深,与孔子并提,称为“朱子”。

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朱熹作为老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这天,原本应该传出朗朗读书声的课堂却人声鼎沸、嘈杂不已,说话声仿佛是市场叫卖的小贩。路过的人纷纷探头,不知学堂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学堂里,只见老师朱熹气定神闲地坐在前面,看着堂下的学生讨论问题。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甚至三两个人在比比划划,面红耳赤,场面十分混乱。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人们看到这样的场面面面相觑,只得认为朱熹和学生们应该是在讨论问题,不是发生了争执就好。那么,朱熹究竟提出了怎样的“难题”?

出人意料的提问

原来,朱熹在授课时看同学们兴致恹恹、无精打采,打算提出一个问题来激起学生们求学的兴趣。他说:“在座各位可否回答我一个问题。”

学生一听老师要提问,有的胸有成竹,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回答;有的把脸埋在书里,生怕老师会叫到自己;有的和周围的同学窃窃私语,丝毫不在意老师的提问。

朱熹扫了一眼学生们的反应,缓缓说到:“为什么我们平时买吃穿用度时被称为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听到朱熹的问题,学生们很是惊讶,他们以为老师会提问一些处世之道,亦或是求学意义,殊不知是如此平常的问题。但是就是如此日常的问题,难倒了学生们。

一开始大家开始交头接耳,讨论答案。后来场面失控,大家彼此展示自己的答案,同时倾听别人的想法,学堂里十分热闹。

对于学生的反应,朱熹并不意外,他想借此机会检验一下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问题思维。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学生们已经十分焦急,谁也想不出来一个合理的答案。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就在这时,一个年仅10岁的小孩站了出来,声音洪亮地说道:“老师,我想到了。”谁也不会相信一个10岁的孩子会说出什么令人信服的言语,因为他一来没有生活经验,二来不可能理解那么多知识和理论。但是朱熹很期待这个孩子的答案。

这个小孩子借助五行说进行解释,认为“东”为“木”,对应买东西用的竹篮;“西”为“金”,对应买东西用的钱币。

听到这个回答,在场的学生颇为震惊,他们自愧不如,也对自己之前课堂上的表现感到不耻。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朱熹听到这个孩童的回答也有些惊讶,认为他年纪尚小却有如此的见解,面对一众比他年龄大的人也丝毫不怯场,如此胆识和见识令人佩服。

其实五行说在宋朝已经较为成熟。其主张万物相生相克,是对万事万物的类比,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哲学思考。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大陆古代的时间、节气、地理、风水、乃至中医,都有五行说的身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世界朴素的认识。借助五行说解释“东西”一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东西”一词的其他解释

有一种说法是,大陆古代有很多地方逐水而居,由于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很多河流是东西走向,大路是南北走向。

而且那时人们物资匮乏,交易的物品往往是食物或是农具等等,而且为了避免舟车劳顿和便于交易,商人多在路边贩卖物品。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按照习惯,人们约定在路的东边是粮食,在路的西边是副食或者其他物品。就这样,人们在买粮食时说“买东”,在买副食或其他物品时说“买西”,若是都要买,就说“买东西”。久而久之,人们便将买物资简称为“买东西”。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东汉时期,洛阳被称为“东京”,长安被称为“西京”。这两个地方是当时的购物中心,物品也较为齐全,人们去买吃穿用度,大多去这个两个地方。

人们为了表达方便,便称为“买东”“买西”。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就演变成了如今的“买东西”。而且在唐朝时期出现了“市”,其中东市和西市最为繁华。人们将去东市和西市购物简称成“买东西”。

在宋朝的时候,“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更为富足,交易更为频繁,出现了纸币,也为人们进行贸易提供了便利,“东西”一词可能使用更加频繁。

关于“东西”的提法有很多种解释,以上是比较常见的回答。事实上,不论作何解释,“东西”一词的演变见证了大陆从古自今的语言传统与历史的演变,是人们是日常生活中语言习惯的见证。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有了很多的语言习惯与传统。正如“你去哪?”“我去买点东西。”

这样的对白我们司空见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并惯常使用的表述,是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的传承,是人们生活的缩影与见证。

如今,我们也衍生出很多新的词语,这反应出如今的社会面貌与风气,它们也将被人们世代承接,释放出活力与生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