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六一儿童节”来临,父母该给孩子“快乐”还是“幸福”童年?

“六一儿童节”来临,父母该给孩子“快乐”还是“幸福”童年?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不要背负过多的压力和学业,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我想提醒这部分父母:快乐的童年并不等于幸福的童年,后者比前者更有意义。

01、所谓的“快乐教育”存在一定的陷阱

最近麦当劳、肯德基的儿童节相关周边玩具正式发售,但儿童、青少年并没有被其吸引,反而是不少年轻人、甚至是已经成为了父母的青年人疯狂抢购。

这里面有部分人是因为小时候过得并不快乐,父母不能、或不愿满足他们想拥有这些玩具的梦想,他们因此留下了不少遗憾。

而当这部分人成为父母后,童年的遗憾很有可能还不断地影响着他们。他们认为孩子的童年一定要快乐,想要的东西要得到满足,否则很容易导致“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

再加上现在网上宣传此类观点的短视频非常多。比如我们分析过一个“10万+”流量的视频,视频里的心理学教授说,父母要在孩子心中不断播下快乐、幸福的种子,将来孩子遇到风雨、波折时,感到彷徨和受伤时,这些美好的回忆能够照亮孩子的前路,甚至能治愈抑郁症。

所以,这部分父母很可能形成了一种执念,“我只要我的孩子快乐长大就好了!”他们不要求孩子成绩优秀,不向孩子施加学习压力,甚至可能觉得只要孩子有压力,童年就会不快乐。

“六一儿童节”来临,父母该给孩子“快乐”还是“幸福”童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这个所谓的“快乐教育”存在一定的陷阱,如果没有把握好度,过于强调让孩子“快乐”的话,很容易令孩子只满足于吃喝玩乐,难以克服“趋利避害”的动物本能,只愿意做那些能够获得即时快乐的事情,比如沉迷游戏等消遣娱乐。

而对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学习,他们很难、也不愿意沉下心来持续努力,导致学业基础薄弱。

一开始孩子们的差距还不大,父母觉得没所谓,孩子也没啥感觉。但随着他们跟同龄人一起长大,面对升学考试时,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很容易自卑、有压力、焦虑,出现学习障碍,还可能继发情绪障碍。

他们步入社会时,也很难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有可能只能被迫过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甚至面临生活危机,而把原因归结于社会或者“过度内卷”。

而且,“快乐教育”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和“高逆商”,孩子一旦遭受到一些较大的挫折与困难,就很有可能被轻易“打倒”,并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的风险骤增等等。

02、比起快乐,父母更应给予孩子幸福的童年

我认为,父母真正要给予孩子的,应该是一个幸福的童年。

“快乐”与“幸福”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很认同哈佛大学塔尔宾·夏哈尔教授对“幸福”的解释——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全然体验。

幸福的境界,是快乐并有意义。

其实人类作为一种动物,要获得快乐并不难。吃到美食时快乐,买到喜欢的东西时快乐,看搞笑视频时也很快乐,甚至吸毒、赌博,沉迷于黄色行为,都会带来生理意义的“快乐”。但这些都是短暂的、表面的情绪,就像只要吃到辣椒,我们就会觉得辣,这只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意义的条件反射。

而幸福是一种持久的思想、情绪,并变成一种持久的行动。我们愿意为了这种幸福而持之以恒地努力、付出,最终收获成就感与愉悦感。这是短暂的快乐无法比拟的,对我们的一生也是更有意义的。

那么,父母怎么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呢?

“六一儿童节”来临,父母该给孩子“快乐”还是“幸福”童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不盲目推崇“快乐教育”,但也不代表能够盲目“鸡娃”。否则孩子长期处于压抑下,很容易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孩子除了在六一儿童节、生日等节日得到放松外,在平时也应该松弛有度,劳逸结合,合理、科学地安排学习、休息、放松和社会活动等等。

第二,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该做的事情,父母要引导孩子意识到,童年也是有“任务”的,这包括以下几方面:

树立积极的三观。父母要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完成良好的社会化,遵守公共秩序、道德规范、对别人有同理心,并具备积极的三观。这些是孩子是否“成人”的重要标志。

培养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意义。在孩子的童年阶段,这几点比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更能保证孩子拥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尤其是学习意义,这一点可能很多父母自己都没深入地想过。学习不只是为了增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更是为了能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能更大程度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人生意义。

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将孩子学习情境与快乐、愉悦的情绪体验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塑造出高效学习的状态。

学会自我反省,避免出现人格问题。自我反省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后天习得,要靠孩子身边的人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

所以,父母要先以身作则,遇到挫折和人际冲突时,父母要学会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不要把责任都归咎于别人和社会,少一点抱怨,多一些反省。这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当孩子遇到挫折和人际矛盾时,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

塑造越挫越勇的“高逆商”。在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的因素中,最核心的是逆商(AQ),其次是情商(EQ),再其次才是智商(IQ)。

“高逆商”有助于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甚至令坏事变好事,在克服困难后,自己也得到提升。而且“高逆商”还涉及到孩子安全感的培养,这个话题后续我们再展开分析。

第三,在数字星球时代,理想的父母是“生、养、教”都做到位,也就是说父母不能只满足于充当“生物意义上的父母”、“养育上的父母”,还要有意识地成为孩子“精神上的、理想的父母,把孩子教育成人”。

在这个物质丰富、甚至物质过剩的时代,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心灵滋润和积极引导,这非常重要。

六一节快到了,希望父母带孩子放松、玩乐的同时,也要好好思考一下,我们该如何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怎么给孩子一个真正幸福的童年,甚至将这种幸福延续至孩子一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