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男女很多的不幸,都源于此刻的“谋权夺位”

关键词:如何原谅我的爸爸?

问:我今年31岁,研究生,从小出生在一个姐妹比较多的家庭,我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农村。

我家确实也有重男轻女,但我向冷大提问的问题当中,实际上没有涉及重男轻女这个问题,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原谅我的爸爸?

我能够理解我的妈妈,虽然小时候我妈妈经常指责我、情绪不稳定,但我都能够理解她,因为她一个人带我们姐妹四个很不容易。

我接受了我妈妈的样子,我做出了改变,会对她表达出我的爱意。比如每次回到家我喜欢抱她,像小女生一样撒娇地抱她,所以,跟我妈的关系现在还是好的。

但我始终不能原谅我的爸爸,从小他很少在家,每次从外边回来的时候就经常跟我妈吵架,甚至打我妈,我不能够接受、不能够原谅这样的男生。

我也经常跟我妈说一句话“如果是我,早就跟我爸离婚几百遍了”,但现在我爸妈的关系挺好的。

他们两个现在是一种相互陪伴、相互扶持的关系,可我内心里没办法接受他。

男女很多的不幸,都源于此刻的“谋权夺位”

冷爱回复:

对于上述的故事,有三个地方是值得思考的:

第一,父性的力量缺失,会让人无法克制。

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成长过程,都要回到三角关系来看待这个问题。作为子女,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想到父母位置上”的冲动。

这里的三角关系,是指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结构关系。如果父亲站在父亲的位置上,母亲站在母亲的位置上,孩子站在孩子的位置上,那么这个三角结构是平衡的、稳定的。

而如果孩子站到母亲旁、站到母亲的位置上,或者站到父亲旁、站到父亲的位置上,这个三角结构就失衡了。

上述女主所说的“如果是我,都不知道跟他离婚几百遍了”,这里面其实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代入感:“我要成为我的妈妈,并且要决定她的人生剧本该怎样展开,我已经数百次谋划要为她写一个剧本了,但她总是不听我的。”

这是非常可怕的动力。要知道,我们永远无法代替另外一个人活着。

所以,我们要学会克制。

为什么上述女主没有学会克制?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的生命里没有父亲的位置。一个不懂得克制的人一定是因为TA的生命里没有父亲的位置。

为什么没有父亲的位置就没有办法学会克制呢?

因为父性的爱里有一种很重要的力量——规则,即知道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该讲;知道做对了会得到什么、做错了会失去什么。

一旦父性的力量缺失,就会导致我们的人生没有规则;而一旦没有规则,生命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没有克制。

男女很多的不幸,都源于此刻的“谋权夺位”

第二,比起原谅,我们更需要表达感谢。

对于这次的研讨会,我们做了小小的统计和观察,发现本次个案落地是研讨会有史以来学历最高的一场。在座的不仅有很多硕士、还有多位博士。

这很有意思,我在思考:为什么这一场硕士、博士数量这么高?为什么这么多硕士、博士对原生家庭不满?或者是想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

如果是想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硕士、博士的受教育程度高,对情感质量的需求也相对较高。而且有解决的意愿和学习的行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如果来参加研讨会是出于对原生家庭的不满,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寓意着积累很多的知识;“为道日损”,意味着要拆除知识带来的一些限制。

也就是说,生命当中产生的「小我」是知识堆积起来的。所谓的小我,是功能还没有完善的自我。

好比上述故事,女主不管是学识、人生体验,还是各种各样的维度,毫无疑问是可以全方位超过她父亲的。

她也确实已经无数次地鄙视过自己的父亲,比如:她用了“原谅”这个词。

用第一部分所说的“谋权夺位”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因为如何原谅,就意味着她比父亲还要高。

这已经不是父亲在自己的生命里没有位置的问题,而是她已经在父亲的头顶上,站在奶奶的位置上试图代替奶奶来教育自己的父亲。

从这一层面上看,也反映了她认为奶奶没有成功地教育父亲怎么做人。

我非常能够理解女主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她爸爸在她儿时很少在家,给家人的陪伴很少;而且每次回家经常和她妈妈吵架、甚至打她的妈妈。这对于当时年幼的女主来说,会造成很大的情感缺失和情感冲击。

我也非常理解很多人为什么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愤怒,我知道这肯定是因为感觉自己从小被不公平、不合理地对待过。

我自己也曾对父母不满。我也曾问过我的咨询师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原谅我的父母?”他非常合格,他沉默不语。

关于这一部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洞见:“我们没有资格原谅我们的父母,除非父母故意地、恶意地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了伤害”。

后来我遇到了一个改变我生命的导师团队海灵格夫妇。当时海灵格夫人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想对你的父亲说什么?”

印象当中我可能说了七八句,每一次都被她说不是。最后她和我讲了一句让我感触非常深的话:

“有一个词在你生命里从来没有对你的父亲用过,这个词叫‘谢谢’。你从来没有和你的父亲说过感谢。”

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个场景,我那时感觉瞬间直接连接了通道。因为我确实从小到大都没和我父亲说过一句“谢谢”。

她还和我说了一番话:“也许你觉得你今天获得的一切都是你奋斗而来的,通过白手起家在中国有了一个很好的事业,但你至少要感谢他。是他作为通道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他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你没有今生的所有体验。就仅凭这一点,你也应该感谢他。”

这番话对我触动极大,后来我回家就对我父亲说了“谢谢”,而且发现原来我父亲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当然,此番分享不是想和你说你是对的或错的,我只是在讲我的旅程。

我曾经也有过这种心态,觉得父母给的不够,甚至觉得他们也伤害了我,从而有过“该如何原谅”的想法。

但后来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我没有资格原谅他,而且我连最基本的感恩都没有做到。我需要感恩他们给了我生命。

男女很多的不幸,都源于此刻的“谋权夺位”

第三,如何走向我们的父母?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句疗愈我的话:“父母已经给予我们他们所能给予的一切。”

为什么我们会总觉得父母没有给予我们足够好足够多的东西?因为我们总认为他们还能给得更多,但却不知道:当时的他们,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

关于这一点,或许直到我们为人父母、站在一个付出者的位置上时,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没有一个父母想把事情搞砸;只有极少数的人是故意想当一个坏父母的;就像绝大部分的人在结婚的时候都真挚地想要白头到老、想要好好互相对待,但能力有限。

怀疑他们的意愿,是大错特错、诛心之论。因为事实恰恰相反,他们有百分之百的意愿,只是没有能力。

我可以说得再通透一点,也许他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想把全世界最好的给我们”的意愿,但他们的能力只能给这么多。

比如不断被人提及的“重男轻女”议题,其实也是同样的问题。

有的人会抱怨说“他们明明有能力给我更多”,但我们要看到一件事:他们确实有能力给弟弟买房子,但他们没有能力超越这种“重男轻女”思维的局限性。即只看到了他的经济能力,却没看到他的心理能力。

他不像你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跟我连接,更不像你有这样多的学习资源和成长同伴。

所以,在这个维度上来讲,我最终跟父母的和解动力来自什么?

来自我最终发现他们已经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他们已经做了他们能做到的最好的,他们有百分百的意愿。

信任他们有百分百意愿的时候,就可以接受他们没有能力的事实,他们只是因为没有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不同的维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生命、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生来不辜负自己的过去。一个新的好剧情,才对得起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所以,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你和想要成为的你之间,你需要创造什么变化、做哪些事,才能够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

本文的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