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有个妈妈给我留言:
C妈,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前几天我失控了。
好久的情绪累积、委屈憋屈,昨天突然不想忍了,跟孩子爸爸大吵一架,结果,孩子直接被我们吓哭。
之后这几天,只要我们说话稍微提高了嗓门,孩子就哭(怕我们吵起来),我好后悔,是不是我们的行为,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心理阴影?
不少专家都说当面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巨大,我现在特别内疚。
你跟C爸从不吵架的吗?
把“吗”字去掉,大概才是对每一对中年夫妻的尊重。
而且我也严重怀疑,那些危言耸听夫妻永远不该当孩子面吵架的,真的结过婚?有过娃吗?
01
父母真的不能当着孩子面吵架吗?
当然,这事还是得忍着点。
哪怕是一个几个月大的幼儿,也是能感知父母情绪的变化的。越小的孩子受父母争吵的影响会越大。
因为小孩子嘛!
对自己的认知总是过于膨胀,他们觉得自己能影响一切,周围的一切都跟他有关。
所以在他们的意识里,不管大人的吵架内容是否跟自己有关,他都会自责的认为“是不是我不够乖,父母才吵架的”。
每一次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实打实的,能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就不在孩子面前吵。
但是,现实情况啊,大家都懂。
很多时候压根是忍不住啊。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日复一日的在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中打滚,要说马勺不碰锅沿,那神仙伴侣也做不到。
我和C爸这个洁癖+钢铁直男,平常没少因为习惯问题和孩子的管教问题吵架。
但争吵就像失败一样,虽然我们都不太喜欢,但生活中也无法完全避免。
能忍当然尽量忍,但忍不住了也无需为了孩子,刻意营造什么假和睦的家庭氛围。
我反而觉得虚假的恩爱反而容易把娃养成傻白甜,觉得全世界的人与人都应该是和平友好的。
一旦出现争吵的关系就是坏的、不匹配的、就该弃掉的。
但不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夫妻、家人,哪有几个真的完全琴瑟和鸣的?
如果奔着这个高标准去与人相处,那大概率收获的都是失望。
当他走出家门,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居然有那么多“残酷面”,反而容易逃避问题,甚至退缩。
毕竟只要与人相处就会有矛盾和冲突,就会存在不舒服的地方。这才是人生的常态呀。
所以,我反倒觉得,父母把架吵好,也是在跟孩子传递社交智慧。
02
忍不住吵架没关系,但这三个底线,一定牢记不要碰
不让孩子做背锅侠
很多大人自己不满不好直接发泄,就以孩子之名发难:
“你有父亲的担当吗,管过孩子吗?”
“孩子长这么大你带过几天?”
或是把孩子当做吵赢的筹码:
“我做的这一切还不是为了孩子”。
“要不是因为孩子早就忍不了你的臭脾气,跟你离婚了”。
停!这种锅背上就是一辈子,千万要控制,就算因孩子而起,也不要拿他挡箭,或者拿他当箭使。
你跟对方吵架,仅仅是你们两个成年人无法处理好跟彼此的关系,根源,其实都跟孩子无关。
TA不过是导火索,这个认知必须有!
拉孩子站队
“你看你爸,优点没几个,臭毛病一堆,你将来可千万别跟你爸学”。
“你跟你妈一样,优柔寡断没出息,以后要这样,就别认我这个爹”。
停!那是人家的爹/妈,不是你的,爹/妈好不好,娃说了算,你不能直接给定论。
不管夫妻在对方彼此眼中啥形象,爸爸和妈妈在孩子心中,那就一个是天,一个是地。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
如果你非得逼他站队、逼他反对、甚至鄙视对方,于孩子而言,便是天不可信、地不可靠,天塌地裂。
冷战
吵架后千万不要冷战!千万不要冷战!千万不要冷战!
沟通方式千万条,冷战最没用。再吵也不带不理人的。
别看孩子小,但孩子的心思非常细腻,父母的一举一动都难逃过他们的眼睛。
爸爸妈妈像仇人一样漠视着对方,家里气氛压抑,孩子会每天提心吊胆的,这种压力是一个孩子无法承受的。
之前,有位粉丝朋友就留言过:
自己从小到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父母离婚。因为父母总是冷战,半年都不说几句话。家里就像一个冰窟,即使六月也让人不寒而栗。
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说“你们离婚吧,这么过有什么意思?”但爸爸却冲过来给了她一巴掌,还说“少有的畜生,盼着家破人亡”。
从此,她再也没有提过父母分开,但这个念头她也从来没有一刻停止过。
冷暴力的存在,在精神上虐待另一半的同时,更像是一把无形的刀子,不断刺伤着孩子的心。
这真的是一件伤人伤己更伤娃的事情啊。
03
自己吵爽了就够?这样不地道!一定要这三招补救措施
01
告诉孩子这与他无关
每次跟C爸争论,如果我发现孩子们在留意倾听。
我都会告诉CC:
我跟爸爸吵的这件事,是因为我们彼此的观点不同,与你无关。
只是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这样,爸爸觉得应该那样。
还有,妈妈是爱你的,爸爸也是爱你的,无论我们吵与不吵,这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每次原本有点紧张偷听的CC,立马就会松弛下来,不再关注我们的争论,去玩她自己的。
父母争吵对孩子最本质的影响,就是安全感的冲击。孩子最怕的就是自己不安全,会被牵连、被抛弃。
如果孩子可以确定,无论父母是否恩爱,自己都是被爱的,也不会被抛弃。
就,你们爱吵吵你们的呗!
很多离婚家庭的小孩三观很正、人很暖、没有养歪,就是因为父母这种拎得清!
孩子可以坦然面对父母的争吵,因为他知道,争吵并不会影响爱,他依然可以安心地去探索世界、快乐成长。
02
当面吵架,当面和好
吵架时,我们脱口而出的气话,孩子都会当真,比如:
爸爸妈妈之间的互相埋怨、指责,他会认为是真的讨厌对方;
妈妈赌气说我要回娘家住几天,他会以为妈妈不要他和爸爸了;
爸爸说我真受够这个家了,是不爱妈妈和自己了。
所以,如果你当着孩子的面吵了,就一定记得当着孩子面和好。
告诉孩子,虽然我们刚才观点不同,但现在问题解决了,我们又爱对方了。
让孩子明白,家人之间会有矛盾,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相爱。
就像平时你惹妈妈生气,妈妈依然爱你一样。
这样孩子就能更加理性的看待人际关系——我父母嘛!有时候关系挺好,有时候也一般般,这很正常。
他就会发现,当分歧和争吵出现的时候也没什么可怕的,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呀。
就像前几天CC跟我说,有个朋友跟她吐露:
我觉得自己是个坏女孩,因为有时候我特别讨厌我的妹妹,甚至恨不得妈妈没生她。你就没有讨厌你弟弟的时候吗?
CC就回答:那不是很正常吗?我有时候也喜欢我弟弟喜欢的要死,有时候也讨厌他讨厌的要死啊。但我又不是一直讨厌他,过一会儿我就又喜欢了啊,不就是这样吗?
理性的看待争吵和分歧,其实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孩子面对与他人矛盾时也不会太极端,他会更容易自我接纳,也容易接纳别人。
03
让孩子参与复盘
人与人为什么会吵架?
因为观点不同、诉求不同。
那因为不同就散伙吗?因为不同就忍耐吗?因为不同就发泄吗?
显然不是。
那怎么办呢?
每次我跟C爸吵完冷静后,其实我们两个都会复盘,CC稍微大一点之后,我们就拉上CC一起。
我们希望她看到我们是如何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当然,她也可以发表意见。
就拿每次都被大家说是“凡尔赛”的做家务的事情。
我嫌C爸一天到晚扎在家务里,都没时间陪我和娃。
C爸嫌我懒、太凑合,家里乱得放不下脚也不收拾。
复盘的时候,我就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及自己的需求:
希望你多腾出时间,陪陪孩子,他们转眼就长大了,需要你的时间就这么几年,时间都给了家务,太浪费。
C爸呢,也表达自己的需求:
家里太乱会让他内心烦躁,做不到不收拾。我们三个都不管,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干,他也挺委屈了, 还不被理解。
CC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妈妈,我其实不太需要陪伴了,我长大了,我也愿意自己玩,DD可能需要你多一些,你可以多陪DD。
爸爸,我也可以帮你擦地的呀,以后我帮你,爸爸你就不是一个人,你不孤单。
我当时超欣慰:原本C爸没陪孩子,在我看来对CC是种缺失,但通过沟通,CC反而看到了爸爸的委屈,不仅没怨他,反而主动要帮助他。
如此,大家的问题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同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那价值感、责任感蹭蹭的往上冒。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孩子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理智沟通的重要性。
我希望他们明白,人与人相处都会有问题,这没什么可怕的,并非不能解决。
如此,以后对待“关系”,他们才能更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