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鸡娃”,这是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一个词,相信读者们都有所耳闻。这种管教方法因为强调孩子多努力、多学习,一秒不停连轴转的特点,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在实践这种教育态度:觉得“别家孩子都在上培训班,我们也要上”,还有“再不学就要跟不上了”“对孩子严格是对他的负责”。

然而物极必反,很多东西原本是对的,但是走上了极端,对也能变为错。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你想要孩子幸福,还是让他成功?

之前有一部热映的电视剧,叫做《小舍得》。蒋欣在里面扮演的角色田雨岚,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多鸡娃妈妈的写照。她在儿子子悠很小的时候就送他去上补习班、兴趣班。在餐桌上,动不动就拿子悠去和别人比较,以此警告儿子要认真努力。

小小的孩子,在密不透风的课程安排中,失去了游戏的时间、和朋友玩耍的乐趣。在看剧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八岁的孩子很少露出笑容,总是在眼神麻木地重复着背诗、练琴,看不到属于一点小孩儿的纯真鲜活。

剧中,子悠的班级召开了一场家长会,老师请表现好的学生上台说话。轮到子悠时,孩子对着台下的田雨岚说:“我觉得,我的妈妈并不爱我。”鸡娃心切的田雨岚一下子跳起来,哭着责骂孩子:“妈妈哪里不爱你!我对你付出的还不够多吗?”身边的其他妈妈劝她坐下,先听孩子把话讲完,她才肯听下去。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子悠接着说:“我的妈妈爱的是考一百分的我,如果我考不到一百分,妈妈就不爱我了……”孩子说出这句话,田雨岚完全崩溃,冲出教室,子悠也在台上泣不成声。

这副场景相信不是任何一个妈妈希望看到的,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正是田雨岚错误的教育方式。鸡娃的“鸡”,寓意为打鸡血,给孩子打满鸡血,就能一飞冲天?

先来看一下我们生活中怎么用这个词,比如:小明今天怎么这么兴奋,跟打了鸡血似的。只有一个人出现了异常且短期的情况,我们才会拿“打鸡血”来形容。给孩子制定密密麻麻的学习计划,表面上是希望孩子才学渊博、多才多艺,背后的逻辑无非是:我要给孩子压力,把他变成一个成功的人,我才是成功、负责任的家长。

那么就涉及一个概念,什么叫“成功”?家长们扪心自问: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幸福?还是更希望他将来成功?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也许子悠因为田雨岚的教育变得成绩名列前茅、拿奖拿到手软,可是孩子自己幸福吗?学习成绩和拿奖有没有带给他成就感和自豪感?他有没有时间交朋友?他的内心成长健康吗?没有人在意。妈妈只在乎孩子成功了,自己也成功了。

而当子悠的承受能力到达极限,无力承担时,妈妈又来哭诉自己的辛苦、为了孩子付出了多少多少、为什么孩子不懂得感恩之类。瞎勤快的田雨岚只不过是陷在了自我感动里,对育儿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有巨大的思想偏差。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被鸡大的孩子,这些问题一生难化解

长期在鸡娃环境下长大的小孩,性格会和妈妈的教育方式一样极端。

一种是十分叛逆、攻击性强。比如我的一个表姐,她是个很要强的人,对孩子的要求也高。在她看来,考好成绩、照顾弟弟妹妹,同时感恩父母、尊敬长辈,这些都是女儿应该做的。孩子做得好了,那是份内的事儿,并不值得夸奖,可一旦做得不好,那就要受到她的惩罚。

有回我去她家做客,她女儿还不认得我,没打招呼就进房间去了。表姐马上大发雷霆,拍着女儿房门问:“家里来客人你不会招呼一下吗?这么大的人了还要我喊你?”此话一出,只听孩子砰的一声推开门,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又砰的一声把大门摔上。

表姐无奈地拉着我坐下,说孩子以前不是这样的。小时候给她报各种补习班、才艺班,堆得满满的,虽然孩子也经常说累,但都乖乖去了;现在女儿长大后,情况完全反弹,开始逃课、逃班、不回家,好像换了一个人。我说,这就是极端的育儿方式带来的反噬。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极端弱小、脆弱敏感。比如前面提到的子悠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因为父母一直压抑他的天性,子悠慢慢认为有负面情绪是错的,自己不能感到伤心、不能感到生气,更不能对人发怒。因为这些都不好,妈妈知道了会生气。

于是,当饭桌上的同龄小孩对子悠的歌声表示不屑,公然冒犯他的时候,子由没有勇气去反驳。但他心里又非常在意这件事,常常在无人的时候想起,产生精神内耗。被鸡大的子悠,失去了生气的能力。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对比子悠和我表姐的女儿,我们发现他俩有一个共同点:自卑。表姐女儿是害怕他人否定自己、害怕他人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而抢先否定、对抗别人,以逃避外界对自己造成伤害。子悠是潜意识里认为别人会伤害自己、对自己进行否定,而表现得唯唯诺诺、不敢争取,认为自己配不上那些美好的东西。

从小在高压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能从他人的评价中寻找价值感,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

这些或显性或隐性的心理问题,对于孩子以后的工作、社交非常不利。总之,孩子的身体长大了,心里却还是那个幼稚、脆弱的儿童。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管教与自由平衡,才是好的育儿

鸡娃并不能让孩子一飞冲天,这种教育方式是极端错误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给他自由。当然,自由并不是无限度地放养,适度管教也很重要。而如何管教、如何放养就是育儿最关键的要点。

好的育儿,应该在管教和放松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到目前状态下该学的东西,同时不拔苗助长。

那么为人父母,应该如何把握住这一关键要点呢?答案是分情况而定,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指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

出生﹣两岁时期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身边的一切都是充满好奇的。从出生到两岁是宝宝探索能力的开发时期,这个阶段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压抑他的天性。否则孩子的探索欲将受到极大打击,孩子不再有学习和了解事物的欲望,对以后的成长不利。

比如说,一个一岁半的宝宝把水杯碰翻、自己在地上玩水。趴在地上玩水容易着凉,但家长不应该指责他,应该把孩子抱起来,可以带宝宝去专门的婴儿游泳馆游玩,满足宝宝探索水的欲望。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两岁﹣上小学

两岁后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已经渐渐懂得一些事了,父母要在此时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比如,吃饭的时候就该专心吃饭,不能看电视、玩手机。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希望用哭泣来令大人退让,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狠狠心”,坚持自己定下的规则,不要因为孩子一哭就松懈。

父母的坚持会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规则的,不是自己想怎样就能怎样,这就是所谓的规则意识。这个时候给孩子立的规矩要尽量少,可一旦立了,家长就一定要坚定,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轻易妥协。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小学时期

经过学龄前阶段的培养,孩子已经拥有基本的规则意识。这时候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家长要注意孩子对学校的适应情况。很多孩子不是不愿意遵守学校的规则,而是对学校的规则感陌生、不解。这时候就要家长和孩子沟通,多和他聊一聊学校里的事,看孩子对于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有何看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去遵守学校里那些比较明确的规矩,除此之外的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等方面,家长则要尽量少加干涉。比如儿子就喜欢和邻居小女孩儿玩,家长不要去干涉他;孩子喜欢上了吹口琴,经常和一帮同好聚在一起研究,也不要横加阻拦。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父母应该意识到一个事实:孩子已经长大,不能再以儿童的目光去看待他。这时候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放权。

孩子进入青春期,要逐渐开始给他放权,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日常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让他自己来做决定,并且让他来承担这个决定带来的后果。

比如,孩子的同学邀请他一起离家住校,他很想去,家长就尊重他的选择让他去。那么搬进宿舍后,学校饭菜不好吃、与室友产生矛盾、想家等情况,就是他需要自己承担的后果。

当然,如果孩子实在坚持不住了,想要反悔,那家长则应该跟孩子确认这次的决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吗,然后再支持他的新决定。

给孩子自由,但在他失意时也别忘了给他关爱和支持。其实,养育孩子就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

那些被“鸡娃”长大的孩子,以后都咋样啦?两个问题一生难化解

写在最后:

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礼物,不是留给他多少金银财宝、教会他多少知识才艺,而是让他的内心富足,成长为一个自信、大方,能独立在社会上生存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