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随笔|中霖:中国的出路,就是人类的出路

上周五观影会,大家看了电影《阿伊达,你往何处去?》(又名《突袭安全区》),大概很受冲击。我是在海南保亭看过的,当时就在想,孩子们看了这个片子,是否受得了。同学们事后在《日知录》里谈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电影看完时,内心是带着沉重的平静。历史上太多屠杀,血流成河。驱使他们的是什么?为什么每一次受害者都是最无辜的人?

电影镜头中没有出现很大张力、很血腥、很残酷的画面,从始至终都比较含蓄,有些镜头冷静得出奇,但在这个冷静下,我感觉心中有很多东西在翻动。观影时大概哭了三次……最大的感受是“不忍”,何至于此啊!……

我很难将这些屠杀与电影取景画面联系在一起,背景中,天那么晴朗,草那么茂盛,坦克和大巴驶过的草坪是那么美,但不远处,人们却拿着机枪对着自己的“兄弟”们扫射。天意绝非如此啊!

看完之后的心情……可以说是十分沉重。这部影片把人性的阴暗面讲了个透彻,世界上曾发生过不胜枚举的、诸如此类的事件。怪不得有人问“这个世界还会好吗”,无论是塞军的猫哭耗子假慈悲,还是联合国部队的无能,都是足以让平民百姓对世界失去基本的信任。

但这样就可以了吗?生活在恐惧与流亡中,我们真的、真的要做些什么。像圆通师父说的那样,不要把自己当受害者,不要认为“我不行”,直视世界的每一面,独立而勇敢。这个世界会好的,坚信心中的光明,为了这些无辜的生命,为了这些惨痛的教训,我会努力让世界向着光明去!

片子很沉重,节奏紧凑,镜头在场景之间不断切换,女主角艾达为了家人的安危慌了手脚。呼吸声、脚步声、心跳声交织着,让人仿佛身处于那场活动中,然那一系列紧张、惊心动魄的镜头,都不比最后屠杀时的那个空镜。甚至觉得,可以不放枪声音效,就是一个平静的院子、大门,或者有鸟叫声、孩童嬉闹声。这就是战争。

看完后回想,找到些思路。这样“种族屠杀”,应该也是因为人们的思想窄化在“以人为本”上了,还是纠结在“我执”上,从而人与人之间产生分别,你死我活。

塞族对于穆斯林的屠杀,跟他们没有回归到“天”的大背景有关,将“天-人”、“你-我”对立起来了。其实若是能够打破现代人本主义意识形态,回归到最大的开始,做到天人一贯,世上也不会有战争的流血了吧。

以上均为《阿伊达,你往何处去》电影剧照

晚上看了电影《突袭安全区》。当人对“一体”无甚体认时,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本”很含糊,人要以“天”为本。天地不仁,看到时如切身之痛,那只是明显的,苦难的大河面前,心有光明就不能懈怠。

主课说,人格是天大地大我亦大,而就是因为这个自有觉的心,人愈要敬天,才不忘本。敬守很美,君、亲、师是后天帮助我们的人,敬他们是一个自诚,永远守住在天面前的位,也代表着你对天的态度。依着“生”的路往下走,谦卑,同时知道自己本自具足。

周五晚上为丁老师践行,我不在观影现场。事后听说放映结束时,鸦雀无声,大家都很沉重。让人欣慰的是,同学们没有只停留在悲伤、压抑的感受里,而能从现象回到“天地人”的生命大图景,来看到人类的来路和去路。

周末,去了武夷山脚下的朱子故里——五夫镇,结识同文书院的章一定院长,院长的讲话掷地有声,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不知道来路的人,是没有出路的;不知道来路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出路的。”

章院长带领大家游五夫古镇

读完这两份材料,你大概会庆幸自己此生是一个中国人。尽管在华夏大地,朝代更替,也有战乱,分分合合,但往回追溯,总是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回看天际下中流。

章院长对朱熹的五大历史贡献总结得很好。第一点就是:

朱熹将“五经”发展为“四书五经”,使中国的“圣经”完备《旧约》《新约》格局,既讲天地,又落地到人世间,指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之路。

朱熹《观书有感》

有同学比较敏感,说“发现章院长一直在论‘道德’、‘道统’,没有点破‘天地’,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太高太远的感觉,令人望而却步。”

其实,这个“道统”就是始于天地的,《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天德”,就是“天心”。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人人皆有天赋的明德,人人皆是天地之子,我们的文化对此有充分的肯定;同时,尊重每个人的来处——生养我们的父母,尊重“时”和“位”,所以可以活出那份坦荡和美好。

一以贯之。

我们不妨将原本中间的那个“君”字,换成“圣王”的“圣”【注:这里“圣”,是“往圣”,既指尧舜禹这些圣王,也指人类文明的那些伟大导师们,如孔子、老子、佛陀、耶稣、穆圣等,他们未必掌握了世俗的权力,但他们才是人类文明的灯塔】,唯有圣者,才能引领人类往前走。只靠手中的强权,并不能给人类以出路。

人类有指向那个“一”的信仰,所有的民族才有希望。

中华文明之光,将造福于人类,而这就是我们的天命。

1

后记

3月16日是爱新觉罗·毓鋆先生的纪念日。

感佩先生一生弘扬“夏学”,引导国人回归那个够大的开始。

唯有究天人之际,才能通古今之变。

吾辈小子,当正心诚意,继往开学。

谨以此文向毓老表达敬意。

- End -

推荐观看毓老、王镇华老师的珍贵视频资料

点个在看,结缘你生命中的那些好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