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筆|中霖:中國的出路,就是人類的出路

上周五觀影會,大家看了電影《阿伊達,你往何處去?》(又名《突襲安全區》),大概很受沖擊。我是在海南保亭看過的,當時就在想,孩子們看了這個片子,是否受得了。同學們事後在《日知錄》裡談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電影看完時,内心是帶着沉重的平靜。曆史上太多屠殺,血流成河。驅使他們的是什麼?為什麼每一次受害者都是最無辜的人?

電影鏡頭中沒有出現很大張力、很血腥、很殘酷的畫面,從始至終都比較含蓄,有些鏡頭冷靜得出奇,但在這個冷靜下,我感覺心中有很多東西在翻動。觀影時大概哭了三次……最大的感受是“不忍”,何至于此啊!……

我很難将這些屠殺與電影取景畫面聯系在一起,背景中,天那麼晴朗,草那麼茂盛,坦克和大巴駛過的草坪是那麼美,但不遠處,人們卻拿着機槍對着自己的“兄弟”們掃射。天意絕非如此啊!

看完之後的心情……可以說是十分沉重。這部影片把人性的陰暗面講了個透徹,世界上曾發生過不勝枚舉的、諸如此類的事件。怪不得有人問“這個世界還會好嗎”,無論是塞軍的貓哭耗子假慈悲,還是聯合國部隊的無能,都是足以讓平民百姓對世界失去基本的信任。

但這樣就可以了嗎?生活在恐懼與流亡中,我們真的、真的要做些什麼。像圓通師父說的那樣,不要把自己當受害者,不要認為“我不行”,直視世界的每一面,獨立而勇敢。這個世界會好的,堅信心中的光明,為了這些無辜的生命,為了這些慘痛的教訓,我會努力讓世界向着光明去!

片子很沉重,節奏緊湊,鏡頭在場景之間不斷切換,女主角艾達為了家人的安危慌了手腳。呼吸聲、腳步聲、心跳聲交織着,讓人仿佛身處于那場活動中,然那一系列緊張、驚心動魄的鏡頭,都不比最後屠殺時的那個空鏡。甚至覺得,可以不放槍聲音效,就是一個平靜的院子、大門,或者有鳥叫聲、孩童嬉鬧聲。這就是戰争。

看完後回想,找到些思路。這樣“種族屠殺”,應該也是因為人們的思想窄化在“以人為本”上了,還是糾結在“我執”上,進而人與人之間産生分别,你死我活。

塞族對于穆斯林的屠殺,跟他們沒有回歸到“天”的大背景有關,将“天-人”、“你-我”對立起來了。其實若是能夠打破現代人本主義意識形态,回歸到最大的開始,做到天人一貫,世上也不會有戰争的流血了吧。

以上均為《阿伊達,你往何處去》電影劇照

晚上看了電影《突襲安全區》。當人對“一體”無甚體認時,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本”很含糊,人要以“天”為本。天地不仁,看到時如切身之痛,那隻是明顯的,苦難的大河面前,心有光明就不能懈怠。

主課說,人格是天大地大我亦大,而就是因為這個自有覺的心,人愈要敬天,才不忘本。敬守很美,君、親、師是後天幫助我們的人,敬他們是一個自誠,永遠守住在天面前的位,也代表着你對天的态度。依着“生”的路往下走,謙卑,同時知道自己本自具足。

周五晚上為丁老師踐行,我不在觀影現場。事後聽說放映結束時,鴉雀無聲,大家都很沉重。讓人欣慰的是,同學們沒有隻停留在悲傷、壓抑的感受裡,而能從現象回到“天地人”的生命大圖景,來看到人類的來路和去路。

周末,去了武夷山腳下的朱子故裡——五夫鎮,結識同文書院的章一定院長,院長的講話擲地有聲,給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不知道來路的人,是沒有出路的;不知道來路的國家,同樣是沒有出路的。”

章院長帶領大家遊五夫古鎮

讀完這兩份材料,你大概會慶幸自己此生是一個中國人。盡管在華夏大地,朝代更替,也有戰亂,分分合合,但往回追溯,總是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回看天際下中流。

章院長對朱熹的五大曆史貢獻總結得很好。第一點就是:

朱熹将“五經”發展為“四書五經”,使中國的“聖經”完備《舊約》《新約》格局,既講天地,又落地到人世間,指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貫之路。

朱熹《觀書有感》

有同學比較敏感,說“發現章院長一直在論‘道德’、‘道統’,沒有點破‘天地’,容易讓人産生一種太高太遠的感覺,令人望而卻步。”

其實,這個“道統”就是始于天地的,《中庸》開篇“天命之謂性”,《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天德”,就是“天心”。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人人皆有天賦的明德,人人皆是天地之子,我們的文化對此有充分的肯定;同時,尊重每個人的來處——生養我們的父母,尊重“時”和“位”,是以可以活出那份坦蕩和美好。

一以貫之。

我們不妨将原本中間的那個“君”字,換成“聖王”的“聖”【注:這裡“聖”,是“往聖”,既指堯舜禹這些聖王,也指人類文明的那些偉大導師們,如孔子、老子、佛陀、耶稣、穆聖等,他們未必掌握了世俗的權力,但他們才是人類文明的燈塔】,唯有聖者,才能引領人類往前走。隻靠手中的強權,并不能給人類以出路。

人類有指向那個“一”的信仰,所有的民族才有希望。

中華文明之光,将造福于人類,而這就是我們的天命。

1

後記

3月16日是愛新覺羅·毓鋆先生的紀念日。

感佩先生一生弘揚“夏學”,引導國人回歸那個夠大的開始。

唯有究天人之際,才能通古今之變。

吾輩小子,當正心誠意,繼往開學。

謹以此文向毓老表達敬意。

- End -

推薦觀看毓老、王鎮華老師的珍貴視訊資料

點個在看,結緣你生命中的那些好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