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3种家庭,不打不骂却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

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和奇怪的行为,你是什么样的心态呢?

烦躁,还是会去好奇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养出自信满满的孩子,可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为了孩子好”的行为,却导致了孩子的自卑。

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三个小孩都是第一次去动物园,当他们站在狮子前面时,反应却截然不同。

第一个孩子躲在妈妈身后,说想要回家;

第二个孩子脸色发白,双腿颤抖着说“我一点也不害怕”;

第三个孩子恶狠狠的盯着狮子,问妈妈“我可以向他吐口水吗?”

这三个孩子都非常的害怕,只不过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这3种家庭,不打不骂却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

面对恐惧的时候,有的人躲闪,有的人戴上强大的防护面具,有的人把恐惧藏起来,假装不存在。

自卑的孩子也是一样,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本质却是相同的,都是孩子对于自己的不认可。

他们或许看不到自己的优秀,或拒绝别人非常困难,或一直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或总是贬低别人来凸显自己……

不管怎么样,他们总是在用行动掩饰自己的自卑和脆弱。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过:“自信必须是从幼年开始培养,成年之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想要培养自信的孩子,家庭教育氛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下面三种家庭,不吼不叫却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

1听话懂事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懂事一点,再懂事一点,认为这是一种优良品质。

其实,懂事是一个孩子,最深的绝望。

他们的需求发出之后,被忽视或者打压回去,于是只能隐藏自己的需求,迎合别人的期待,变成一个懂事的孩子。

L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她不希望父母离婚,母亲告诉她只要她懂事听话爸妈就不会离婚。

L非常小心谨慎的照顾着爸妈的感受,凡事都以父母为先,完全忽视了自己的感受。

同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L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由于长期的情感压抑,L长大之后变得自卑,敏感,抑郁。

可以想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当他渴望有人能帮助、能爱自己的时候,却要反过来给别人爱和帮助。内心已经一片狼藉,却还要假装没事的去做“懂事”的事。

这3种家庭,不打不骂却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

这样的打击是双份的:一份是压抑在心底的需求,另一份是被迫扮演的模样。

懂事的背后是深深地自卑。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对抗,所以一直活的小心翼翼。

2打压否定

父母总喜欢贬低和否定孩子,想要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动力。

虽然当下可能会让孩子奋起,但并不能真正的让孩子变好,而是制造出“另一个我”,来获得父母的喜欢。

团团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勤劳有礼貌,是活脱脱别人家的孩子。

但他父母却怎么也不满足,经常对孩子说“你现在考满分有什么用,有本事高考也考一百分啊”,“运动拿第一名怎么了,考试你别拿第二名呀!”……

父母的打击让团团意识到,父母只喜欢成绩优秀的自己,而成绩不好的自己是不被爱的,所以他拼命学习,每次都让自己做到最好。

可是每次得到别人的认可,却非常的难受,他觉得这个认可并不是对他,而是那个做得好的自己。

就算他已经非常优秀了,却依然自卑,会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不好。

这3种家庭,不打不骂却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

总是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严格要求你是为你好,宁愿让你现在恨我,也要让你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父母的不断打压,让孩子奋起追赶,在别人眼中优秀的他,却总是在深夜痛哭,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个无法认可自己的人,心里到底有多苦。

3不断比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不管你做的多好,总有一个别人家孩子比你做的好。

我有一个朋友,她就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长的漂亮,身体好,有能力,但她总是说自己非常焦虑,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

别人都劝她,说你年纪轻轻就月入好几万,有自己的车房,她回答别的同龄人都月入百万了;说她身材好,她却回答同样身高的人,人家才一百斤不到……

大家觉得她是在炫耀,其实她真自卑。因为从小就被父母拿来跟别人比较,所以她从小就跟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比,并努力去超越他们,可是不管她怎么努力,新的竞争对手总是会出现。

如今她长大了,有了很多卓越的成就,成就感却极其低,因为内心有一个声音:这算什么,有人早就做到了。

这3种家庭,不打不骂却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

比较是一个神秘的力量,因为我们最了解自己,不了解别人。我们只能把对方想得非常强大,自己则永远技不如人。

父母从小喜欢比较,孩子一生都在寻找竞争对手。这场竞争中,只有无休止的比赛,最终孩子只会输的一塌糊涂。

其实唯一的竞争对手是那个“弱小”的自己,只有战胜它,你才能活的自由。

4好好爱孩子

自卑的本质,是爱的匮乏。

一个人没有爱过,没有被好好看见,他们没有尝过被爱的味道,所以也很难爱自己。

其实父母并不是故意要否定打压孩子,或者跟别人比较。只是他们把自己内心恐惧投射给了孩子,他们期待孩子是完美的,有的时候说不上孩子哪里不好,但就是不满意。

并不是父母不想好好爱孩子,只是他们缺乏爱的能力。

我们想要让孩子变得自信,并不需要一直对孩子使用“激将”法,而是要让孩子相信自己,认可自己的能力。

当父母认可孩子,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他们才能认可并看到自己。

自信的孩子,是在爱的环境里,自然流露的结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