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文 | 米粒妈

前几天我在《大无语!开学一周,儿子带回来两个消息》里提过,刚开学没几天,米粒就跟我说,老师让他跟家长商量一下,放学后一个半小时的课后延时,他是不是可以不参加了?

说实话,我是心虚的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进入中高年级,越来越多的妈妈辞职了

上学期刚启动课后延时的时候,老师都在千方百计劝大家参加;这学期不强制也没有半点暗示,结果就是,班上大多孩子,一放学就被家长接走了,而且很多都是被妈妈接走的。

下午三点多,海淀各个小学大门口,上演了最质朴的人间真实。

双减前,一放学,别管妈妈爸爸还是爷爷奶奶,健步如飞,领到孩子,扯着袖子一路小跑赶去上课后班。

双减后,经过一个学期的“阵痛”,现在每个家庭又都有了自己的学习节奏,家里有人(能管学习)的带回去,家里没人(能管学习)的留学校。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这两年,单单米粒周围,就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家长回归家庭了。

有的完全全职在家,有的在家做做兼职,也有选择灵活办公的,最不济会换一个离家近的工作或者不太加班的工作……当然,背后都是以牺牲事业和人民币为代价。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选择。

利与弊,得与失,每个家庭肯定都衡量过无数次了。这不需要怀疑。

所以,当老师问米粒可不可以不参加课后延时,我到底在“心虚”什么?

我“心虚”的是,如果我选择放弃(大部分)工作,我确实可以像周围很多妈妈一样,3点多接上米粒,跑步跳绳踢球,回家刷刷题,吃饭时聊聊时事,晚上预习复习,再读读红宝书,练练英文写作……身体和学习,课内和课外,我们可以全!都!要!

但我还是把米粒交给了学校。至少他在学校,作业写得飞快。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都说小学看家长,初中看学校,高中看孩子。

我问米粒爸:咱们禁得住看吗?

米粒爸打哈哈,反复强调他在米粒数学学习上的贡献,似乎不用“居功至伟”来赞誉他,都说不过去了。

爸爸们总是热衷“自我肯定”,妈妈们却总是陷入“自我怀疑”。

我承认我对米粒是尽心的,但“尽力”,我真不敢说。

所以当看到别人“尽力而为”,甚至“全力以赴”的时候,我内心还是会纠结,有时候也会焦虑。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米粒姥爷经常念叨,当年他从最最贫困的大别山里考出来,谁能盯着你学习?谁能给你铺路?还读英文呢,“我们农村的高中老师都没上过大学”。

但这两年在海淀耳濡目染,米粒姥爷这样的话说得越来越少了,反倒是经常念叨:现在的孩子,不容易。

我内心os:现在的家长就容易了么?!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流水线出厂VS私人订制

有一次我非常郑重地问米粒姥姥:从我出生一直到小升初,那么多年,您是怎么做到“我自岿然不动”,如此淡定,如此佛系地育儿的?

真的,小升初之前,我一直是野蛮生长。

零起点入学不说,上了小学,米粒姥姥也几乎没管过我学习。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我记得刚上小学那会儿,我因为没有任何基础,写字超级慢,而且经常写错重写,所以每天晚上都能把作业搞到夜里11点。

要放在现在,首先家长肯定不会让孩子“白板一张”迈进学校,如果孩子晚上作业写不完,那肯定要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能帮的帮,该补的补啊~

米粒姥姥就默默地看着我每晚挑灯熬夜写作业,将近一年的时间,谢天谢地,我终于跟上了进度。

我小时候也有同学在外面机构上课,海淀的自不必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丰台小孩,我们“丰台的黄庄”是“六里桥”,但米粒姥姥一直以“离家太远”“家里没车”为由,拒绝我去机构上课的需求。

回忆起当年,米粒姥姥也很感慨:时代不同了。以前养孩子是流水线,现在是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私人订制”,一家一个样。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不得不说,米粒姥姥看得太通透了。

咱们小时候,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作业就在家楼下石桌上写,跟邻居伙伴疯到黑天才回家,我好几个同事说,她们小时候上学放学都是自己,脖子上挂个钥匙,有时候早餐都是爸妈给点零钱路边解决。

这要放现在,无法想象。

现在的娃,喝个水要试无数个杯子,奶瓶、鸭嘴杯、吸管杯、敞口杯……

我身边还有个朋友,给娃喝了六七年婴儿水。

当然了,这些事在米粒姥爷看来,更无法理解。甚至代入感极强,听着听着还发脾气了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前几天,我的律师好友快妈写了篇文章《算一算,娃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她家慢慢,不到5岁,每天花在英文上的时间足足有3个小时。

我讲给同事听,她们都震惊了!

每个人都低着头,掐着指头,算自家娃每天的英语时间,没有超过1小时的

但我也劝她们不要太过焦虑,毕竟每个家庭情况不同。

比如快妈家,因为睡眠问题,户外活动时间等等,对幼儿园不是太满意,所以慢慢每周只上1-2天幼儿园,社交一下,当然了前提是姥姥非常给力,每天带慢慢户外至少2小时,还能接送慢慢上兴趣班,陪上网课,辅助读题……

但有多少家庭,老人能帮忙接送一下就已经是极限了。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同事爸妈身体都不好,为了给老人减轻负担,她给孩子每天都报了幼儿园的课后兴趣班,感不感兴趣不重要,能不能学到东西也不指望,其实就是花钱找人带娃呢。

同事说,她身边虽然没有像慢慢这样每周只上一两天幼儿园的孩子,但的确有全职妈妈,每天午饭后就把娃接走。

中午不午睡,户外活动2小时,然后上兴趣班或者回家学习、阅读,晚上早早睡觉,孩子生长发育、眼睛、学习、娱乐、社交都兼顾了,缺点就是——费妈。

这不正像米粒姥姥说的,“私人订制”式育儿么。

咱们小时候,是流水线出厂:

一个大院,一个厂区,孩子们都去同一所学校,管它名校不名校,反正就是家门口的学校。

孩子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放学、写作业,周末一起在大院儿里疯跑,吃百家饭。放寒暑假,可以在沙发上吹着电扇、舔着雪人冰棍儿看电视,也可以跟爸妈去单位写作业。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咱们的孩子,一家一个样:

有出生起就每天听英文儿歌故事,两三岁上国际园,全天候外教的,也有三年级开始零基础学英文的;

有当年拼数学物理竞赛的爸妈亲自上阵辅导娃奥数,有理工科教授带娃去高校实验室做实验,也有家长被小学二年级数学题难哭的;

有的孩子从小参加各种高大上夏令营,读书破万卷,能谈古论今,甚至时尚、哲学、政治议题都不在话下,但也有很多孩子没时间读万卷书、没条件行万里路,只能拼尽全力刷题刷题再刷题。

有的父母,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总能给孩子找到最适合的学习资源、教辅资料,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陪着执行到底,但也有父母“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养不起你”。

这就是现实。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所以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实都是在自己家庭可承受的范围内,脱离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空谈,而要冲破这种局限,有时候要几代人的努力。

为什么我经常跟大家说“少跟别人比,多跟自己比,少盯着硬件,多看软实力”,就是这个道理。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拼孩子VS拼家长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智商普遍要高出咱们小时候一大截。

所有老人都说过吧:你儿子/女儿可比你小时候聪明多了。

这届孩子,还没出生,就领先咱们地球一圈了

从孕前检查、备孕,到整个孕期,小心翼翼,步步惊心,营养、运动、胎教,啥啥都不落下。

话说米粒姥姥怀我的时候,什么大排畸小排畸的,她一概不知道。据她说,那时候在北京整个孕期只产检一次,连预产期是什么时候都不知道

聊起这事儿,我同事忍不住笑了,说她妈妈说,她之所以又黑又胖,是因为怀她的时候净吃土豆了,几乎没吃什么水果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就有自己的日程表,每天吃奶吃辅食睡觉都有固定时间,定时定量不说,每顿吃了什么吃了多少都有记录,大小便几次也要做记录,有的还要拍照片。说个夸张的,

哦对了,很多孩子,从吃鱼开始,只吃深海鳕鱼,200多块钱一小块儿。(咱们小时候,逢年过节能吃上一次带鱼就美滋滋的了)

布书,绘本,听儿歌,声律启蒙,大运动,精细运动……这些更不用说了,亲子游泳、早教课,3岁以后各种兴趣班,运动的、艺术的、益智的、语言的……平日里逛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美术馆,今天梵高展,明天莫奈展的,连喂动物喂鱼都要花大把银子

所以你说这些钱、时间和精力花进去,听见响了吗?其实也不是没有回响。这一代孩子普遍又精又灵,双商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强。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但这些,哪一样不是“拼家长”换来的?

现在六七岁孩子读的课外读物,放在咱们小时候,可能得10岁才读得了。不只是识字量,还有认知能力,都相当超前。

米粒四五岁的时候给我讲各种动画片、科普书里get到的知识,我简直惊呆了,觉得米粒简直是文曲星下凡!

后来见的孩子多了,也就平常心了,一个个都跟小海绵似的,家长给输入了什么,他们就吸收什么。

咱们小时候,才是真正的“拼孩子”,鸡娃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把孩子往学校一扔,哪怕作业没写,考试倒数,偷改分数,也就是胖揍一顿,再交回给老师管教。

学校有奥数课,有天分、成绩好的直接被老师拎走了。

咱们这一代中的牛娃,才是真正的“天然去雕饰”。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米粒姥姥说,过去孩子之间比,最多是一个大院儿里比,一个单位同事之间比,一个班里的同学比。

而大家又大差不差的,你100,她90,家长最多嘴上黑黑自家娃,根本也不走心。

孩子好不好,看“是不是学习那块料”。

米粒姥姥也是直到我小升初,才真正支棱起来。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我扛进了好学校,她又解放了。因为我住校,学习还是靠自己。

现在咱们身边很多孩子,从小就牛,而且全面牛,这拼的不就是家长呢么。

不管有没有课外班,这样的家庭从来是“不停学”的,区别只在于学什么和怎么学。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对未来的确定性VS不可预见的未来

咱们父母一代,是苦过的。

但那个年代,谁又不苦呢?

对他们来说,只要时代在进步,孩子一定会比他们过得好。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米粒姥爷算是能折腾的。

从最最贫困的农村考到武汉数一数二的大学,再考到北京读研究生,工作七八年,就成了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是上百人的领导,很多员工都比他大十岁二十岁。

米粒姥爷年近40的时候,又赶上了“外企黄金十年”。他顶着压力抓住机会,扔掉铁饭碗跳槽去外企,结果他在外企一个月上的税,比之前工资还高……

像米粒姥爷这种一步一步全凭自己的努力往前走的人,永远不会为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担忧。

米粒姥爷的起跑线都算不上零起点,用他的话说,是负数,即便这样,仍然没有阻碍他走得更远。何况像我们这一代孩子,起点已经比他高很多了。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而现在,我们又在担忧什么?

我们这一代跟父母比,算是比较有见识的一代,大多读了大学,有些还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出国深造。

我们见过很多优秀的前辈、同龄人。

努力的人,哪怕天分和运气都差那么一点,也都过得不赖;

但不努力的人,只靠天分和运气,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真的让人看到了世界的参差。

当年,米粒姥爷可以笃定地说,我未来的生活一定比他过得好,但我如今站在一个老母亲的位置上,我怯场了,米粒面前,是我们都不可预知的未来。

家有普娃,有时候就是会有这样的无力感,甚至觉得我们别无选择。

班主任托儿子带回一句话,惊得我一身冷汗

家长是孩子的外挂,你使使劲儿,孩子捧回个第5名,你划划水,孩子可能就掉到第15名、25名。

内驱力这种玄学,有了的人告诉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等风来。

但,你等得起吗?

《朗读笔记》里有一段话:所有的婴儿出生时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现实是,人生不止幼儿园这一张考卷,后面还有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