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多胎家庭的养娃烦恼,似乎永远绕不开“偏心”这一话题。

有儿有女的家庭,偏心情况似乎更为明显。有些孩子是默默受着委屈,久而久之习惯后也就不在乎了。但家长不知道的是,部分孩子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却将父母的一举一动记在心里,累积到一起后可能会情绪爆发。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女孩被爸爸打巴掌后报警,称会记在心里一辈子

最近一名女孩和父母发生争执后选择报警,一开始女孩委屈生气是因为爸爸打了她,并表示她这辈子都会将5巴掌记在心里,但更深层的问题远不于此。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通过女孩的话能了解到,她这次被打可能是因为和弟弟发生了些矛盾,结果只有自己受到惩罚,由此也激起女孩多年来对父母偏心行为的不满。

女孩激动地喊着,她不明白,为什么从小和弟弟吵架时被打的都是自己,父母把所有的责任都怪在自己身上;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她才生下弟弟。

对于父母生二胎的行为,女孩也喊出了许多“头胎孩子”的心声:又不是我要求他们生的。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一旁的妈妈看到女儿这样说后很激动地解释着,但糖妈从那一番话中发现了二胎家长常见的心理误区,表面上对头胎很好,实际上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女孩从小穿名牌,但这未必是她需要的爱

在一番争执中,妈妈认为女孩想多了,自己对女孩并不差,女孩和弟弟相比穿过更多的名牌衣服,自己也是想让两个孩子好。

但糖妈想说,在孩子心中,那些关于名牌衣服、零食多少还有零花钱数量的争夺,背后其实都是对父母“爱”的争夺。我们常常将两个孩子之间的公平和物质挂钩,实际上孩子更需要公平的爱。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还没懂得太多道理,他们会把零食数量看作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吃东西差一口都会不开心。等到长大些后就会像女孩一样,更在意父母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公平程度。

现实中许多孩子都是这样,就好比父母塞给女孩一个她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抱在怀里,但她看到弟弟妹妹空着手坐在父母怀中,仍然会吃醋、羡慕不已。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为了大宝生二胎,或许是个不负责的谎言

独生子女时代或将告一段落,当夫妻俩开始拼二胎时,有人很明确是想要儿女双全,有人是想要自己养老有保障,也有夫妻是单纯地喜欢孩子,但要说起为了大宝才生二胎,更像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谎言。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在报警女孩的讲述中,她和弟弟感情一直不错,只是不满意父母在姐弟俩发生矛盾时的解决办法。

前面女孩也表达了心声,父母说是为了她生下弟弟,并不是她主动想要的弟弟。而二胎出生后要从小婴儿带起,一直到有自理能力之前,都会夺走父母一部分精力和爱,从而导致大宝被忽略,女孩有这种经历难免会委屈。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家长或是真的无暇顾及大宝,或是觉得大宝就该让着二宝,总之对大宝来说,若弟弟妹妹出生反而会让他们受委屈,并不是多了一个伴儿,那么父母“为他好”的理由就相当于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谎言。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生二胎反成祸?别让偏心影响感情

无论多胎家庭中,孩子的性别组合是怎样,也不管他们之间年龄相差多少,既然生下了孩子,他们就是彼此的亲人。

生活中很多兄弟姐妹感情变差,和父母偏心有些关系,一件件小事让孩子心态失衡,最后将自己不开心的缘由归结为家中多了一个孩子,实际上孩子之间并没有多深的矛盾。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其实仔细想想,为了大宝生二胎这句话对二宝并不公平,每孩子都值得拥有独立人格,不应该是兄弟姐妹的附属品。

我们要庆幸自己有一个,喜欢争夺“爱”的儿子或女儿,因为能眼睁睁看着父母爱其他小孩,就代表他们内心已经有些麻木和冷漠了。事情最后,女孩要求爸爸向自己道歉,爸爸说出对不起后女孩很快就原谅了他。

“打我5巴掌,记你一辈子”,女孩因父母偏心报警,二胎反成祸?

有人说女孩小题大做,也有人表示,换做自己也会将这5巴掌记在心里。但糖妈只希望,经过这件事之后,家长也能明白女孩的感受。

糖果妈妈有话说:

亲兄弟姐妹是真正的亲人,父母偏心一个孩子,其实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利。被偏爱的孩子往往有恃无恐、不好管教,被忽略的孩子可能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做到爱的公平,才不会影响孩子之间的感情,并拉近亲子感情。

【今日话题】你觉得,“为了大宝生二胎”这句话,算不算谎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