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虽然出生于并不十分富裕的农村家庭,曹茜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孩子。自小学习优异,小姑娘也是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孩子”的典型。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忽悠自己想要过的人生,一味“控制”之下,曹茜成了叛逆者,“成绩一落千丈“不说,更是出国17年断绝联系。

从乖乖女变成父母临终也不愿相见的不孝女,曹茜的选择中,难道有什么隐情?听子牙童趣人物纪慢慢道来。

父母包办所有

1979年,曹茜出生在大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父母以务农为生,家庭条件比较一般。曹茜是家里的独生女,自小便受到了家人的万般宠爱。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就算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也不为过。一辈子在地里刨食,曹家父母自然希望孩子能够用知识闯出一条生路,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因此学习成了女孩18岁以前唯一要做的事。

曹茜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好,也是因为体弱多病,她无论有什么需求,父母都会尽量满足她。甚至老两口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却愿意为孩子买很贵的补品吃。

父母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条件,让她有个好的未来。要说对于孩子仅有的要求,就是要好好学习。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除此之外的任何事,像洗衣服、拖地、做饭等家务,就成了父母嘴里“不用你管”“这些都是浪费你的时间”的事。

有了父母这样的教导,曹茜自然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以说是什么都不用管,一心只读圣贤书。

生活上的各项事务由父母全包,那么在学习上,曹茜也从未让父母失望,她的成绩确实不错,班级前三名的宝座里始终有她的一席之地。这也自然让曹茜成为了其他家长口中的榜样人物。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周围人对于孩子的交口称赞,曹家父母自然照单全收。在外的时候,老两口还会逢人就夸女儿的孝顺。“你家孩子真是懂事有孝心”,这是是曹家父母最爱听的话。

小学、初中、高中,曹茜都是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学校。家里墙上贴满各种各样的奖状在父母眼里,就是一张张绘制美好未来的蓝图,他们始终认为,女儿定会有大出息。

生活就这样平淡地过着,高考悄悄来临。成绩较好的曹茜心中早有想法,只等成绩一出,便报考南方的大学,去见见外面的世界。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可当她将自己的构想告诉父母后,却遭到了极为严厉的反对。“只能报当地的大学!”这是父亲说的话。“如果离开了我们,你要怎么过啊!”这是母亲充满担忧的言语。

听话的女孩不愿“被控制”

远超一本分数线好几十分,曹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可她的愿望似乎难以实现。父亲的强硬与母亲的阻拦犹如一盆冷水,泼得曹茜心里哇凉。

可看似逆来顺受的小姑娘并不愿意妥协,那个乖巧的女儿叛逆心起,第一次与父母正面爆发争吵,之后更是悄悄填写了两所南方的大学,第三志愿才填报当地的学校。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可惜结果并不如人意,曹茜最终还是进入了就近的一所本地大学上学。好像争赢了一样,曹家父母开开心心地一边为女儿准备开学所需用品,一边说着“就连老天爷也站在我们这一边”的话。

也是这些唠叨,让曹茜的脾气越来越差,渐渐关上了心扉。实际上父母不想让孩子去外地,不仅是因为家庭条件有限,更多的是担心曹茜一个人去到外地,人生地不熟,会有太多的不可预期的事情发生。

但他们没有说出心中顾虑,只是一味地打击,这是曹茜不能接受的。父母的所作所为让曹茜产生了被控制,像提线木偶的感觉。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也是在这以后,她很少与父母聊心事,只有缺钱的时候才会主动打电话。

也是为了脱离自己认为的“被控制”,也为了“报复”父母的反对,曹茜将叛逆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开始结交“坏孩子”,学着与家境优越的同学攀比,甚至夜不归宿。

而到了学业即将结束时,一直优秀的女孩说了谎,她给父母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因为挂科6门可能毕不了业,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到国外留学。

实际上以曹茜家的条件,能供她上完大学已经实属不易,更别说出国了。所以两口子首先想到的便是拒绝女儿,并劝她在最后的阶段好好学习,补上之前的课程。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一直对自己“百依百顺”的父母再次对自己的未来打算提出质疑,曹茜的情绪被点燃。

她气愤地指责父母多年来都是假好心,并不是真的为自己有过一点考虑。平静之后又向父母描述出国留学后回来就业的好处。

将女儿的话听进心里,曹家父母开始动摇,可见父母仍犹豫不决,曹茜大发雷霆,之后无论对方怎么联系都不予回应。

好像为了证明自己对孩子的爱始终不变,也为了让孩子实现她口中的好未来。不愿意女儿前途尽毁的两口子四处奔波着借钱,拿出所有的积蓄并背上7万元的外债,这些钱都到了曹茜的手中。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孩子的基础养成,重中之重

拿到想要的出国资金后,曹茜没有问钱的来源,理所当然地收下后便从学校里走好程序辗转去了德国。

而远在家乡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一别竟是17年。在此期间,曹茜也有打电话给父母,可张口闭口只谈钱的口气让父亲十分心寒。忍不住骂了几句后,曹茜便单方面断了联系。

一辈子没有出过省的父母想要寻到身在异国的女儿,究竟有多难?曹家父母简直毫无办法,只能干等。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在等待的17年里,两口子有后悔过当初最后一通电话中的言语不当,他们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曹家父亲得了肾癌,母亲患了乳腺癌,两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再见女儿一面。

心中的强烈念想使他们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通过多方寻找与打听,甚至向有关媒体求助,两位等待17年的老人几经波折终于有了音讯。

原来失联多年的女儿曹茜早已改了名字,恢复了曾经的好学生状态,成了慕尼黑大学的终身教授。她成了父母心目中的成功人士,但是面对生病的双亲,她选择不再相见。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曾经有人问曹茜为什么不回家见父母,曹茜的回答是工作忙且没有时间,最重要的是那个家太压抑了,她只想逃离。

这个曾经被捧在手心生活的女孩到现在也没有理解当年父母的心思,只觉得对方是在掌控她。

沟通始终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桥梁。如果当时曹家父母能够表达自己的思虑与难处,而不是一味地下达命令,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指示办事;如果曹茜能够将自己的“埋怨”宣之于口,也许事情也不会发展到如今这一步。

失联17年不回家,大学教授曹茜说出背后原因:父母的控制让我想逃

有人说曹茜的性格养成有问题,那么其父母就要负起一定的责任了。

曹茜幼年时父母对其百依百顺,不让她接触除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自然也就容易养成他人口中“自私”与“独断”的性格。

没有考虑到人们长大后会有自己的思想,而是一味将其当作小孩子命令,孩子反抗的后果往往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伤害。

你怎样看待曹茜的成长历程?你有怎样看待曹茜的选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不但前进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