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文 | 米粒妈

前几天写了篇《不怕接到这种电话和微信的,我敬你是条汉子!》,好多米粉留言说,太真实了,孩子上学后,老母亲个个都是“怂包”

不过还有两个朋友不约而同地给我发来微信,说看了文章,觉得我在米粒的事情上有点焦虑。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赶紧生个二胎吧!”

这是她们两个过来人最后给我撂下的“狠话”

说实话,跟周围的家长们比,我已经算很“佛”的了。

米粒从小就比较皮实,又好动,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所以不管是感冒发烧,肠胃不适,还是踢球负伤,如果我已经到公司了,通常该开会开会,该选品选品,让米粒姥姥把米粒接回家观察。

偶尔忙忘了,我可能过了两三个小时才想起来给米粒姥姥打电话问下情况。米粒姥姥虽然嘴上让我安心工作,但经常暗戳戳跟米粒姥爷吐槽我“不像亲妈”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学习上其实也一样,米粒的老师已经各种明示过:家长可不能心太大了。

看着周围不少全职妈妈每天下午早早把娃接走,我时不时会有一种“拖了米粒后腿”的感觉,但身体却很诚实,手上还噼里啪啦敲着键盘

我对自己没那么大信心,我很怕全身心放在米粒身上,却做不到“佛结果”,最后搞得娃很烦,我也很丧。

但我确实也时不时会焦虑,我觉得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会这样,只不过大家的焦虑点不太一样。

说回到生二胎这件事上,其实我有想过,之前还写过文章

那些生二胎的人,都后悔了吗?

生二胎的四种结局,看看你是哪一种?

周围二胎家庭越来越多,我们也经常聊天、聚会,她们的酸甜苦辣,跟我分享,也跟我吐槽。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米粒妈发现,生二胎真的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育儿焦虑,但同时也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焦虑出口大概率还是集中在老大身上,对老二,焦虑度近乎为0

如果给两个孩子算平均值,焦虑确实降低了,哈哈~

大部分二胎家庭,父母花在老大身上的时间和心思还是更多的,老二尽管“野蛮生长”,却都长得不错,所以啊,父母虽然更喜欢老二(省心),但却更偏爱老大(费心)。

米粒妈一个朋友,家里俩儿子,哥哥2年级,弟弟3岁多。我是眼见着他们家对俩娃的“区别对待”

哥哥上幼儿园之前,每周都有早教、游泳课,玩遍了北京各种高大上的室内外游乐园,家里玩具多到单独开辟了一个游戏房。

哥哥的幼儿园是出生起就托关系锁定好的某示范园,这么说吧,园里大部分孩子都是削尖了脑袋才挤进去的(咱也不知道哪好,朋友家娃上了两年,也说不出到底哪好)。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他家原本也不在幼儿园附近,刚开始每天老人打车接送,后来觉得“孩子遭罪”,就在幼儿园附近租了房子。幼儿园最后一年,朋友给娃转到了一家高大上的国际园。

轮到老二呢,当年怀弟弟的时候,朋友就信誓旦旦跟我说过:绝对的一碗水端平,老大有的,老二肯定都有。

结果早教早教没有,游泳游泳没有,游乐园只能跟着哥哥混(哥哥去哪个,他就顺带去哪个),玩具、衣服全都捡哥哥小时候的(好在哥哥当年玩具多),幼儿园——家门口一个月750的公立园,不能更香了,哈哈哈。

我说这差别有点大吧

朋友很淡定,说:有些钱,只有花了之后才知道,其实可以不花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但她家弟弟是真省心,之前去她家,朋友盯着哥哥练琴,小的就满屋子爬上爬下的,想要什么就自己拿,真正的“求人不如求己”。

自己玩玩具,自己看书,自己点读,饿了自己翻抽屉找吃的,拎个小凳子满屋乱窜,多高的地方都阻挡不了他,霍霍累了倒头就睡。

越是这样,朋友就觉得弟弟好养活,就越不在弟弟身上花时间花心思。

继续盯哥哥。

体育不行,报各种运动兴趣班,陪跑陪练;性格内向,带出去参加各种周末营,创造社交环境;每天研究老大的练习册、辅导书,陪上网课……

放养状态下的弟弟,3岁多,自行车自己学会了,轮滑自己学会了,用筷子都自己学会了,还背会了不少诗,认了不少字。

其实朋友真没怎么给弟弟读绘本、讲故事,弟弟就蹭哥哥的绘本看,也不管什么年龄段的书,拿来就看,有时候哥哥给讲,有时候自己“看图说话”,妈妈忙的时候,就直接给放故事音频。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朋友也跟我说,弟弟太讨人喜欢了,不用人操心,还特暖,爸爸妈妈回家他又递拖鞋又递水的,情商高,还会哄人开心。

说起哥哥,朋友有点唉声叹气,但又一副“亲生的”,“我不管谁管”的架势。

二胎家庭,基本都践行了“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

老二,从出生起就带有极强的求生欲,因为他们上面有“哥哥/姐姐”,而“哥哥/姐姐”又曾经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对于老大来说,老二是个闯入者,而对父母来说,也会害怕因为老二的到来而忽略了老大,反而会更拼命地陪伴、补偿老大。

老二又因为前面有个榜样可以效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凡事应该怎么做,耳濡目染,少走了很多弯路,学什么都快。

也因为父母过于放手和精力有限,老二的自理能力会更强。

所以老二的省心,也是被“逼出来”的。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前几天跟另一个朋友聊天,她家也是两个孩子,姐姐小学五年级,弟弟5岁,正好是国家刚开放二胎时,她要的二胎。

她说最怕姐姐生病,就算姐姐已经这么大了,一生病,他们全家还是会很慌乱。但对弟弟就没那么焦虑。

弟弟晚上嚷嚷耳朵疼,朋友觉得应该是中耳炎,姥姥说去看个急诊吧,朋友给测了下温度,不发烧,用手机看了下,夜间耳鼻喉只有特需号,转而问弟弟:耳朵是很疼很疼,疼得受不了了?还是有一点疼,断断续续疼?

弟弟说:有点疼,但。。。不是很疼很疼那种。

朋友于是搂着弟弟说:妈妈搂着,睡着了就不疼了

然后睡到第二天早上,才去的医院。

她说要是老大,管他特需不特需的,早就第一时间飞奔到医院了。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其实米粒妈有点能理解大多父母对第一个孩子的这种“偏爱”,“偏爱”不是“偏心”,而是来自父母在养育上的不确定、不踏实。

我有个同事,她就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姐姐比她年长不少。

小时候亲戚朋友都说她是家里“老幺”(最小的孩子),最得宠,她也是这么以为的,直到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再去回忆小时候,才发现,姐姐才是父母“偏爱”的那个孩子。

姐姐初三时,同事在姐姐的抽屉里发现了好几个小蛋糕的包装袋,空的,她以为姐姐偷买零食,还去父母那里告了一状。

后来她才知道,是因为姐姐冲刺中考,每天要学习到很晚,妈妈悄悄给姐姐买了香肠、小蛋糕,还让姐姐保密(同事自嘲: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就贪吃,怕供不起)。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姐姐读高中的时候,每天上晚自习,下午6点家长可以去送饭,妈妈每天都做好吃的给姐姐装上满满一饭盒,装完饭盒,锅里一片肉都不剩了,同事说她就把米饭倒到锅里拌肉汤吃。

从小妈妈就在姐姐学习上下了很大功夫,那个年代没有网课,也没有成体系的补课班,妈妈没事儿就去书店给姐姐挑作文选,挑参考书,还托关系找老师给姐姐单独补课。

到我同事这儿呢,直接扔到住宿学校去,省心省力

其实同事说,她自己也清楚,爸妈对姐姐的那种偏爱,是本能,因为第一个孩子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未知,小升初、中考、高考、读研、工作、结婚生子……

第一个孩子无论面对什么,都像一场冒险,父母跟孩子像是捆绑一辈子的“战友”,一起升级打怪,一起欢喜,一起忧愁,一起挑战,即使全力以赴,也依然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第二个孩子,成长中所经历的一切,父母已然心中有数,不慌不忙,大可以坦然面对。

其实生活中的二胎家庭,对两个孩子能做到绝对的“一碗水端平”,太少太少了。

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

之前公司里的一个编辑小姐姐,也是出生在二胎家庭,有个哥哥,她说她妈妈就是非常少有的,对两个孩子绝对公平。

从小,他们家就有一个小天平,给两个孩子分零食,会在天平上称一称,确定好了一样多,才分给兄妹俩。

哥哥考试考得好,妹妹考试考得不好,妈妈会奖励一支钢笔给哥哥,同时也会送给妹妹一支钢笔,鼓励她下次考得更好。

米粒妈觉得,这个妈妈可能正是用这种看得见的“一碗水端平”,去控制自己内心的“喜爱”和“偏爱”吧。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