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不大的父母》:别太自信,你可能就是那个没长大的父母

今天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趁春光,一起读书吧。推荐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加藤谛三《长不大的父母》。

在很多家庭中,亲子关系看上去很亲密,孩子非常懂事。

但实际上,父母可能存在一些强势操纵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想法。比如父母会习惯性打击孩子自己的想法,比如父母会按照自己的心意替孩子做选择,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习惯了逆来顺受,非常乖巧听话,是外人眼中的“好孩子”,形成了一种父慈子孝的家庭幸福的假象。

这是一本帮助你终止家庭创伤的疗愈手册。作者加藤谛三用丰富的真实案例深入分析了“长不大的父母”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构造,并提出了终结这一恶性循环的有效建议。

《长不大的父母》:别太自信,你可能就是那个没长大的父母

父母操纵孩子,不是因为他们具有权威,恰恰相反,是因为这些父母他们没有长大,还在依赖孩子,他们需要孩子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在孩子那里,他们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一切,尤其是认可和服从,这种父母就是“长不大的父母”。

这种强势的父母,他们通常是小时候没有被父母疼爱过的人。

即便长大了,他们身上还是会残留着为所欲为的欲望,总想受到瞩目,成为人群的焦点。他们的内心依旧是一个爱撒娇、缺乏责任感且依赖心极强的小孩。

因为成年人的社会无法满足他们的幼儿式愿望,于是他们将这种对关注和爱的欲望投入到事业上,执着地追求名望和地位。如果他事业不成功,无法在成人世界里获得赞许,他们就会把伴侣和孩子当作日常负面情绪的宣泄口。将自己想要撒娇的欲望投射到亲子关系中,让孩子做自己的“父母”。

《长不大的父母》:别太自信,你可能就是那个没长大的父母

中国父母普遍不够成熟,这是不争的事实。

很多父母过分关心自己的孩子,生怕他们走错了路,吃了亏,或者错过什么好机会。虽然中国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说法,这在两千年几乎一成不变的社会里,或许有点道理。

在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老年人的见识未必比年轻人更多,如果我们相信社会是进步的、发展的,年轻人的所知所得,从总体上讲一定比上一代多,而且在今天还多得多。旧的时代是竞争不过新的时代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两个年轻人在未来的社会上竞争,一个是新时代的脑筋,一个是旧时代的,后一种不免会被淘汰。

如果年轻人跌了跟头怎么办?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道理,这在投资上是个铁律。人不可能一辈子不栽跟头,如果要跌跟头,早一点比晚一点好。就算父母多么正确,不可能呵护孩子一辈子,孩子终究要长大。

如果20岁跌跟头,有的是机会再站起来,到了四十岁再跌跟头,站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长不大的父母》:别太自信,你可能就是那个没长大的父母

一些家族一直不幸,仿佛血液里流淌着争吵的诅咒,这可能就是“亲子关系颠倒”代代相传的结果。那么,如果你发现自己就是“亲子关系颠倒”的受害者,应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你一定要克服“亲子角色颠倒”对你的影响,把它终结在你这里。不只是为了你的下一代,更是为了你自己。

如果你是父母,你要明白的是,孩子并不会因为被过度宠爱而变坏。在育儿过程中,父母要学会闭上大段说教的嘴,多听孩子诉说,才是和孩子交流的重点。

当你的孩子表达和撒娇时,满足孩子的需求才是正确的做法。孩子们通过在父母面前自吹自擂,满足了自恋情结,自恋情结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才能获得心理层面上的成长。

父母不应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有多么辛苦,不应在孩子面前自吹自擂。还得让孩子赞叹附和道:“爸爸妈妈好厉害呀!”一旦孩子成为了倾听者,育父育母,他的自恋情结就错过了消失的机会,他可能直至80岁都是一个自恋者。

由于童年没有人关注他,他只好关注他自己,给他人的爱却很吝啬,他会极度在意别人是否喜欢自己。因为他自己身上并没有多余的能量,只能自顾不暇地抱紧自己。

《长不大的父母》:别太自信,你可能就是那个没长大的父母

如果你是孩子,具体如何自愈呢?

最重要的就是离开控制你的父母。同样地,依赖孩子的父母,也要学会离开孩子。孩子们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跟喜欢的人表达自己的看法,体察和觉知自己细腻的感受,在他人人云亦云的时候,冷静地问问自己真实的感受。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意识到人和人的不同,学会享受人与人的不同。

对幸福的定义。他认为,人如果无法认同自己最真实的模样,便无法获得幸福。幸福就是学会爱上真实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包括你的相貌、能力和认知。不管你的样貌如何,你的能力如何,你能否变得更好,你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

人如果能接纳“真实的自己”,那他便是幸福的,他在人际交往中就能与人真诚地表达自己,如此,幸福才能在一个人身上循环起来。

人一旦开始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吐露真心,那幸福便会离他越来越远。无论一个人多么富有,社会地位多高,只要他能说的真话越来越少,没有可以吐露真心的对象,那他就是不幸的。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或许取决于他的能力,但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则取决于他有没有不勉强自己的心态,取决于他能否告诉自己“现在的我就挺好”,认同自己、宽容他人,这就是幸福。

《长不大的父母》:别太自信,你可能就是那个没长大的父母

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加藤谛三在《长不大的父母》中描述:人们常会把父母对孩子的依赖误认为是爱,这种所谓的“爱”会让孩子一生都心灵痛苦,进而传递给孩子的下一代。这种现象,被称为“亲子角色颠倒”。最可怕的是,父母和孩子却都往往不知情,父母意识不到自己在虐待孩子,孩子也认为父母很爱自己。#读书给人生带来的改变#

推荐您阅读《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如果你是父母,一定要及早意识到自己是否已经成熟,已经长大,不要给孩子留下一生的创伤,感谢您的阅读、关注!

《长不大的父母》:别太自信,你可能就是那个没长大的父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