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两人幸存,一位回家种田,另一位享受师级待遇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学过这么一篇文章,《狼牙山五壮士》,初次读完文章,也许是那个时候还小,并不觉得感触很深,只知道文章的后面提问的答案。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历史方面的深刻学习,我终于明白了,《狼牙山五壮士》那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篇文章,而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今天,我们再回味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更是让人感慨颇深,《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后,还有许多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两人幸存,一位回家种田,另一位享受师级待遇

1941年9月,日军调集了7万人向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易县狼牙山地区成为了敌人的重点攻击目标。

8月,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在上级的安排下,与敌人不断的进行战斗,9月23日,日军来到了狼牙山地区,他们占领了山下的南淇村和北淇村。

随即,日军整合了3500人的队伍,继续围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

按照首长的意思,部队要留下一个连掩护,被选中的是第1团第2营第7连,当大部队开始撤离时,7连连长刘福山和指导员蔡展鹏带着部队利用狼牙山的地形阻击敌人。

在完成掩护任务后,刘福山将6班的5名战士留了下来,他们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

9月25日,500多名日伪军向狼牙山发起进攻,5人利用天险,机枪,暂时性的压制住敌人,完成了掩护部队的任务,完成任务后,正当大家准备循着大部队的转移路线归建时,刚刚走过岔路口的班长马宝玉犹豫了。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两人幸存,一位回家种田,另一位享受师级待遇

他看到了分岔路口的另一头,就是通往棋盘陀顶峰的路,是一条绝路。

副班长葛振林似乎明白班长的心思,他说:“班长,您就下决心吧。”

马宝玉此时说道:“同志们,转移队伍中,绝大多数是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男女老少,肯定走不快,如果让鬼子跟着咱们追下去,人民群众就危险了。”

三名战士似乎明白了班长的意思,他们一致问道:“班长,你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

在马宝玉的领导下,5人毫不犹豫的向棋盘陀顶峰走去。

5个小时的激战,他们歼灭了90多名敌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五人不愿做日军的俘虏,一起跳崖殉国,他们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他们,便是狼牙山五壮士。

五人一起跳崖,有两人幸存了,他们是副班长葛振林以及战士宋学义,在悬崖上,两人被挂在树上幸存,当地老百姓救治了他们,第二天,他们回归了队伍。

此事报上去后,时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代主任的朱良才抓住机会,他向司令员聂荣臻报告此事,决定命令所有晋察冀军区的部队,向狼牙山五壮士学习。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两人幸存,一位回家种田,另一位享受师级待遇

军区指示:一、在每次战斗中,高度发扬英勇顽强的搏斗精神,以战斗的胜利纪念他们。二、在烈士牺牲地点,建碑纪念,并命名为狼牙山三烈士碑。三、决定马保玉等烈士作为一团模范七连的荣誉战士,每逢纪念日点名时,首先应从荣誉战士点起。四、对光荣负伤的葛振林、宋学义二同志,除通令嘉奖外,并各赠荣誉奖章一枚。”

1944年,由于伤势严重,宋学义已经无法继续行军,就专业来到了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担任农会主席。1947年,宋学义得知自己的家乡被解放后,他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

从此,宋学义便在家乡种田为生,他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县党委委员等职。

1959年是共和国的10周年庆典,宋学义作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应邀进京参加活动,毛主席还请他到家里吃了一顿饭,之后,宋学义回到了家乡,继续带着群众们劳动,1971年,宋学义因病去世,享年53岁。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两人幸存,一位回家种田,另一位享受师级待遇

另一位幸存的葛振林,则是一直跟随着部队南征北战。

他参加了天津、张家口、太原战役,参加了江西剿匪战,后来还去了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葛振林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衡阳市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等职。

1981年,他按照副师级待遇离职休养,1983年,上级将他提高为正师级待遇离休干部。

晚年的葛振林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关心青少年成长上,他曾到许多衡阳的学校去演讲,每次给学生们讲话,葛振林都充满着感激,他告诉同学们:珍惜现在的好条件,好好学习,祖国的江山打得多不容易啊!

2005年,葛振林因病去世,享年88岁。

葛振林住的医院是衡阳169医院,当时,在这里工作的护士们还清晰的记得葛老生前的叮嘱,在住院期间,护士刚打开灯,葛老就关了,刚打开空调,他就给关了,他说:“姑娘,还不黑,也不冷,咱们国家还不富裕。”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两人幸存,一位回家种田,另一位享受师级待遇

在葛老的追悼会上,有一个挽幛上留的名字很是引人关注,她叫聂力,她的父亲,正是抗战时期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后来的开国元帅聂荣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