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兩人幸存,一位回家種田,另一位享受師級待遇

我記得上國小的時候,在國文課本上學過這麼一篇文章,《狼牙山五壯士》,初次讀完文章,也許是那個時候還小,并不覺得感觸很深,隻知道文章的後面提問的答案。

随着年齡的增長,随着對曆史方面的深刻學習,我終于明白了,《狼牙山五壯士》那不是簡簡單單的一篇文章,而是屬于我們這個民族的一種視死如歸的精神。

今天,我們再回味這個真實的曆史事件,更是讓人感慨頗深,《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後,還有許多的故事。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兩人幸存,一位回家種田,另一位享受師級待遇

1941年9月,日軍調集了7萬人向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易縣狼牙山地區成為了敵人的重點攻擊目标。

8月,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在上級的安排下,與敵人不斷的進行戰鬥,9月23日,日軍來到了狼牙山地區,他們占領了山下的南淇村和北淇村。

随即,日軍整合了3500人的隊伍,繼續圍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

按照首長的意思,部隊要留下一個連掩護,被選中的是第1團第2營第7連,當大部隊開始撤離時,7連連長劉福山和指導員蔡展鵬帶着部隊利用狼牙山的地形阻擊敵人。

在完成掩護任務後,劉福山将6班的5名戰士留了下來,他們分别是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和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

9月25日,500多名日僞軍向狼牙山發起進攻,5人利用天險,機槍,暫時性的壓制住敵人,完成了掩護部隊的任務,完成任務後,正當大家準備循着大部隊的轉移路線歸建時,剛剛走過岔路口的班長馬寶玉猶豫了。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兩人幸存,一位回家種田,另一位享受師級待遇

他看到了分岔路口的另一頭,就是通往棋盤陀頂峰的路,是一條絕路。

副班長葛振林似乎明白班長的心思,他說:“班長,您就下決心吧。”

馬寶玉此時說道:“同志們,轉移隊伍中,絕大多數是根據地的人民群衆,男女老少,肯定走不快,如果讓鬼子跟着咱們追下去,人民群衆就危險了。”

三名戰士似乎明白了班長的意思,他們一緻問道:“班長,你說怎麼辦,咱們就怎麼辦!”

在馬寶玉的上司下,5人毫不猶豫的向棋盤陀頂峰走去。

5個小時的激戰,他們殲滅了90多名敵人,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五人不願做日軍的俘虜,一起跳崖殉國,他們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号。

他們,便是狼牙山五壯士。

五人一起跳崖,有兩人幸存了,他們是副班長葛振林以及戰士宋學義,在懸崖上,兩人被挂在樹上幸存,當地老百姓救治了他們,第二天,他們回歸了隊伍。

此事報上去後,時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代主任的朱良才抓住機會,他向司令員聶榮臻報告此事,決定指令所有晉察冀軍區的部隊,向狼牙山五壯士學習。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兩人幸存,一位回家種田,另一位享受師級待遇

軍區訓示:一、在每次戰鬥中,高度發揚英勇頑強的搏鬥精神,以戰鬥的勝利紀念他們。二、在烈士犧牲地點,建碑紀念,并命名為狼牙山三烈士碑。三、決定馬保玉等烈士作為一團模範七連的榮譽戰士,每逢紀念日點名時,首先應從榮譽戰士點起。四、對光榮負傷的葛振林、宋學義二同志,除通令嘉獎外,并各贈榮譽獎章一枚。”

1944年,由于傷勢嚴重,宋學義已經無法繼續行軍,就專業來到了河北省易縣北管頭村,擔任農會主席。1947年,宋學義得知自己的家鄉被解放後,他帶着妻子回到了家鄉。

從此,宋學義便在家鄉種田為生,他曆任村黨支部書記,縣黨委委員等職。

1959年是共和國的10周年慶典,宋學義作為“狼牙山五壯士”之一應邀進京參加活動,毛主席還請他到家裡吃了一頓飯,之後,宋學義回到了家鄉,繼續帶着群衆們勞動,1971年,宋學義因病去世,享年53歲。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兩人幸存,一位回家種田,另一位享受師級待遇

另一位幸存的葛振林,則是一直跟随着部隊南征北戰。

他參加了天津、張家口、太原戰役,參加了江西剿匪戰,後來還去了北韓,參加抗美援朝,回國後,葛振林曆任湖南省警衛團後勤處副主任,衡陽市衡南縣兵役局副局長等職。

1981年,他按照副師級待遇離職休養,1983年,上級将他提高為正師級待遇離休幹部。

晚年的葛振林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關心青少年成長上,他曾到許多衡陽的學校去演講,每次給學生們講話,葛振林都充滿着感激,他告訴同學們:珍惜現在的好條件,好好學習,祖國的江山打得多不容易啊!

2005年,葛振林因病去世,享年88歲。

葛振林住的醫院是衡陽169醫院,當時,在這裡工作的護士們還清晰的記得葛老生前的叮囑,在住院期間,護士剛打開燈,葛老就關了,剛打開空調,他就給關了,他說:“姑娘,還不黑,也不冷,咱們國家還不富裕。”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兩人幸存,一位回家種田,另一位享受師級待遇

在葛老的追悼會上,有一個挽幛上留的名字很是引人關注,她叫聶力,她的父親,正是抗戰時期的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後來的開國元帥聶榮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