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老汉有何特殊身份?手持双枪70多年,政府给他单独开特权
这位老人略显瘦弱,但精神头儿十足,看老人的衣着打扮,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
可是,这位老人却又不普通,他的家里有各种奖牌,他还有两个大宝贝,就是两把盒子枪。

三八大盖手中拿
可是,大陆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禁枪令,别说三八大盖盒子枪,就是普通的猎枪都不能再私人拥有,老人家里的枪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老人现年96岁,两支军用手枪留在家中已经70多年了。
不仅如此,邻居们也知道老人有手枪,但没有人害怕,也没有人主动向政府报告。
我们应该知道,举报非法持有枪支是受国家保护和奖励的。此外,《枪支管理办法》出台后,相关工作人员还专门到老人家中,在老人家中发现了这两把手枪。
令人惊讶的是,工作人员不仅没有拿走枪,而且还照顾老人。那么,这位老人是谁?他的特殊身份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持枪这么多年?
百岁老兵的传奇人生
拿着两把枪的老人就是百岁传奇老兵滕西远!
滕西远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他为革命而出生入死多次负伤。
党龄75岁的老党员,老兵王,他背后的革命故事惊心动魄。
亲历鬼子屠杀,励志报效祖国的故事,还要从他参加抗日战争时开始。
1925年10月,滕西远出生在山东省莱芜县口子镇北山阳村(现属于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的家庭有五个兄弟,生活非常艰难。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贫穷的农民甚至无法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当滕西远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死于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他只能在两个兄弟的照顾下长大,但家里的情况实在支撑不了这么多人。
滕喜源的大哥主动离家参军谋生,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请假回家,给四个弟弟带些食物回来,并告诉他们他在军队的经历。不久,滕喜源的二哥也出去参加革命。由于战争频繁,兄弟俩未能及时回家探望。
因此,滕锡源和他的两个兄弟被留在家里,日子更艰难,为了填饱两兄弟的肚子,年幼的滕西远几年来四处乞讨谋生,战争年代乞讨并不容易,最小的弟弟在流浪中活活饿死,成为滕西远心中永远的痛。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不久,山东莱芜也被日本侵略者占领。
滕西远沿路乞讨时,目睹了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同胞的暴行,他决定像两个哥哥一样,参军杀敌保家卫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红军改组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到1938年,山东出现了许多以我党为首的抗日武装,滕西远家乡的莱东县旅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滕西远在13岁时就主动加入了共产党的莱东县旅。
起初,县队政委刘自正觉得,这个13岁的小鬼太年轻,不打算要他,但滕西远坚定地说:“我不怕死,我对共产党和革命充满信心,求您接受我吧!”
看到滕西远的坚定信念,刘自正同意了他的要求。
滕西远从小没吃过一顿饱饭,严重营养不良,又黑又瘦,大伙儿怜爱的管这个半大的孩子叫“滕黑子”。
一开始,战友们总是让他待在安全的后方,做些打杂的工作,直到日本侵略者突然横扫华北时,滕西远才一战成名。
15岁手刃鬼子一战成名
1940年春,华北的日军和伪军汉奸,突然对山东地区的八路军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其中一支队伍直奔滕西远所在的北山阳村。
当时,滕西远正与县旅数名士兵在这里执行任务,由于出现了叛徒,县旅两名士兵不幸被敌人俘虏,滕西远与其他队员的安全情况不容乐观。
这时敌人已经包围了村落,但滕西远却非常冷静,因为他常年住在这里,对村子的地形非常熟悉。
他带领剩下的几名队员,趁着敌人还没进村,他们便准备从村后的小路撤退,在撤离途中,滕西远突然发现了一小队日军正在屠杀村民,逼问共产党人的下落。
年仅15岁的滕西远血气方刚,他和队员一商量,决定干掉这个日本小队
。滕西远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躲在暗处,等一个日本兵落单走过时,他闪电般地从茅屋顶上跳到日本人身上,将其死死摁在地上,回手举起匕首向日军刺去,瞬间将其击毙。时间不过几秒钟,他就手刃了一名日本兵。可谓有胆有谋!
击毙敌人旗手的少年
1940年夏天,日军看到他们之前组织的扫荡没有取得多大胜利,于是气急败坏的集中主力,对山东中部我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进攻。
在杨家横地区与我八路军山东纵队一个分队展开了一次遭遇战,滕西远的县旅也参加了战斗。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虽然日军兵力众多,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但我军凭着顽强的意志与他们殊死搏斗,战局极为紧张。
一直冲锋在前线阵地上的滕西远,一眼就看到敌人的旗手,他从小就听哥哥讲,如果军旗一倒,士气就会大乱。于是,他拿起枪瞄准,一枪就打死了日军旗手,使冲锋的日军顿时不知所措!
但敌人很快就又冲了上来,双方开始了一场激烈的白刃战,打了不知多久,滕西远枪里子弹打光了,于是他冲出掩体,拿起刺刀与敌人肉搏。这时两个敌人把他一前一后包围起来,滕西远躲避不及,一把日军刺刀刺中了他的腋窝,鲜血立刻渗入了衣服里。
敌人以为,滕西远中了一刀会痛苦地倒在地上,不料他强行拔出血淋淋的刺刀,然后徒手一把抓住刺刀,狠狠地砍到了日军脖子上,一刀毙命。
在那场遭遇战中滕西远杀死了6名日军士兵,而他此时刚满15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战斗结束后,他被授予一等功。当时廖荣彪还专程接见他,称赞他
:“这个娃娃兵真是一员猛将!”
不仅如此,廖荣彪还亲自奖励了他一支盒子手枪。
三八大盖陪他戎马半生
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他用这把枪杀死了许多日军,成为山东革命根据地著名的抗日英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蒋介石不顾国内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公开发动内战。
在 1947年,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
然而,随着中共中央指挥的孟良固战役的胜利,此后的几次战役中,国民党的数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当年7月,为了遏制敌人,间接支持其他地区的作战。
苏瑜准备用华东野战军的四个纵队包围并歼灭在南马地区盘踞的国民党第十一师,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此时的滕西远凭借赫赫战绩,已经被提拔为炮兵连长,为了有效地利用炮火打击敌人,滕西远要求下属负责前线附近的守卫,了解敌情,以便准确定位炮火打击的位置。
机智的“滕黑子”
一天,他突然发现,200多名国民党士兵正朝着装备精良的山沟走去。
此时,我军主力离这里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滕西远觉得自己不能放过敌人。
但此时他身边只有一名负责守卫的士兵,所有的武器只有三枚手榴弹,一支步枪和一支手枪,多年的战斗经验使滕西远养成了在任何情况下面对危险都保持冷静的性格。
他的脑子思考得很快,很快就想出了一个主意。
原来他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京剧——诸葛亮空城计,胆儿大的滕西远决定试一试!
军队伍到达山谷时,天色已晚,趁着光线不清,周围又植被茂密,滕西远一下子跳了出来。
他立即向下面的国民党军投掷了一枚手榴弹,并向下面的敌人大喊:“你被我们包围了,快放下武器,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优待俘虏!”
他说着,向天空开了一枪。
由于时间已晚,敌人不知道两岸山坡上有多少解放军士兵,他们以为遭到了我军的伏击,一时手忙脚乱就想撤退。
眼看敌人就要跑了,滕西远势单力薄无法追击,急的不行,这时却听到了熟悉的冲锋号的声音。原来,当滕西远扔下手榴弹后,我主力听到声音,迅速赶来,滕西远的围堵使敌人错过了第一次撤离的机会。
最后,在我军的猛烈进攻下,200多名国民党军队被成功消灭。滕西远再次因其出色的表现再次获得表彰。
从那以后,滕西远跟随部队参加了数百场大小战役,如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直到新中国成立,他的军事生涯还没有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他再次奔向新战场。
抗美援朝的全军著名爆破英雄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滕西远就是其中之一。
同年12月,滕西远跟随部队从福建向北,乘火车一路到达丹东,然后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他初到朝鲜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据滕西远回忆,
“部队刚过鸭绿江就与敌人交战,美帝国主义空中有空军,地面有摩托化步兵,而中国军队只有两条腿,小米加步枪。”
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是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的,我们只能通过影视剧,以及相关书籍查阅真相。
滕西远进入朝鲜后,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为了突袭战略目标,我军经常进行长距离、长时间、不间断的行军,加上天气寒冷,我们损失惨重。
第五次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局势达到了相对平衡的局面,双方边打边谈。
战争进入了僵局阶段,“联合国部队”仍然没有放弃,他们继续攻击我军以增加谈判筹码。
1953年3月,即停战协定签署前四个月,敌人突然进攻我军38线附近的马坪里地区。
而为了对付凶猛的敌人,我军制定了一系列穿插作战方案,行动立即开始。
行军途中,一辆敌军坦克挡住了我军前进的唯一道路,如果我们不能穿越这一地区,我们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当时急行军途中,我军根本没有重型武器,唯一的炸药包也无法通过投掷破坏敌人的坦克,只有拿着炸药包冲向坦克,把炸药包挂在上面,我们才能把它炸毁。
关键时刻,滕西远自愿执行这项艰巨的任务,但他可不是一味地猛冲,而是想到了妙招。机智的滕西远发现,坦克旁边有一条小水沟,可以用来避开敌人的视线。
于是,他趁着夜色,借着地形,悄悄地从一边钻进了沟里。
可当他背着炸药包匍匐前进,好不容易接近坦克时,却发现坦克上瞭望塔的敌人可以用望远镜看到沟里的情况。
滕西远心里知道,这次可能回不去了,但他并不害怕,相反,他捡起炸药袋冲向坦克。也许敌人没想到他竟敢从沟里站起身来,一时间竟然不知所措,竟然没有开枪。
滕西远立刻抓住这宝贵的几秒钟,点燃引线,迅速将炸药包成功地挂在了坦克上。坦克砰地一声被成功摧毁,任务圆满完成!
这一战,大伙儿都认识了这个全军著名的爆破英雄!
退休的老兵王
15年的军旅生涯中,滕西远曾五次受伤,两次获得一等功,三次获得三等功。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滕喜源复员,回到莱芜老家。
脱下军装后,他隐藏了自己的名声,服务于基层工作。他曾在莱芜的公交公司等部门工作,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用心为老百姓做实事。
退休后,滕西远老人并不闲着,他一直关心祖国的发展。
每当他在电视上看到关于他过去参加过的战争的报道时,老人就会想起他牺牲的战友。
几十年来,滕西远从未主动和别人谈论过自己的成就,每当别人问他时,他总是谈到战友们的英勇表现,每当夜深人静时,老人总是擦拭、抚摸组织授予他的两把枪。
附近的邻居都知道这个黑瘦老头家里有两把枪,但却不知道这两支枪是从哪里来的。
当记者记者问滕西远老人,为什么他会持枪时,老人主动向记者出示了1982年解放军6206部队特别发给他的持枪证和持枪说明。
如今,这两支手枪不再是武器,而是老人对过去岁月的纪念。
201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位老人还特意把枪送到莱芜战役纪念馆,让大伙儿都能看到这两只战功赫赫的手枪!
如今,
滕西远
已经96岁了,但他的身体状况依然良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老人在家里送上祝福:“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
至于那两把手枪,当然还保存在滕西远老人家里,那是老人的军功章,是一个时代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