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儿当街打妈妈上热搜,妈妈却被全网谴责,她做错了什么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爱的教育就是未来

12月20日,江苏常州一名15岁的女孩在路上殴打母亲上热搜,但了解事情原委后,崩溃的女儿却激起了广大网友的同情。

女儿当街打妈妈上热搜,妈妈却被全网谴责,她做错了什么

据女孩自己介绍,自己手机坏了之后,妈妈承诺如果她考试成绩能进步5名,她就资助孩子2000买手机。

而女孩为了买自己想要的手机,不仅一个学期努力学习真的进步了5名,还省吃俭用打工攒下了4000元。

可女孩兴高采烈地和妈妈来到城里,当妈妈知道旧手机可以修好之后,就反悔了,不止如此还各种数落教育,看到越来越多人围观,女孩情绪失控,当场崩溃了。

女儿当街打妈妈上热搜,妈妈却被全网谴责,她做错了什么

抛开事件的具体细节不论,作为父母,我们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但很多时候,其实现实并不允许。

就像视频中的母亲,想要通过买手机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包括支持孩子去打工挣钱,体会挣钱的不易,初心其实并没有错。

但之所以会让孩子情绪崩溃,做出打母亲这样不合常理的事情,当然直接原因是妈妈毁诺,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训孩子,但更深层的,其实妈妈通过这种物质奖励的方法,本身就有风险。

01 物质奖励的方式并不好

女儿当街打妈妈上热搜,妈妈却被全网谴责,她做错了什么

很多时候作为父母其实我们是习惯性地给孩子进行物质奖励的。

比如孩子扫一次地就奖励5块钱,帮忙洗碗就奖励5元等等的。我们总觉得这就是对孩子付出的肯定,但其实在《家有儿女》中早已经告诉我们这样做的弊端。

在《家有儿女》中,有一集父亲夏东海想要鼓励孩子们多做家务,答应孩子们做一次卫生就奖励多少钱,刚开始3个孩子一听可以赚零花钱,非常积极。

做饭洗衣扫地都被孩子们包了,夏东海夫妻俩回来就能享受热乎的饭菜,要喝茶立马就有孩子倒,别提多高兴了。

女儿当街打妈妈上热搜,妈妈却被全网谴责,她做错了什么

但有一天,夫妇俩回来发现今天回家怎么还没开饭?

原来孩子们自己已经吃过了,而且洗了碗,这样等夫妻俩回来至少能再洗一次碗,就能再挣一次零花钱。

更甚至到最后,夫妻俩已经没有衣服穿了,因为孩子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了。

虽然事情不同,但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用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学习做家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破坏孩子的内部动机。

因为也许孩子最初只是因为体谅到父母辛苦所以想要帮父母分担家务,但一旦开始奖励钱或者答应买手机,孩子们的目的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为了钱才做事。

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能会形成他和他人相处的方式,我付出了一定就要有收获,就一定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如果没有,那么即使这件事情有益我也不会去做。

女儿当街打妈妈上热搜,妈妈却被全网谴责,她做错了什么

就像视频中的女孩,母亲看似是在省自己2000块钱,但这次的不守承诺,是否会让孩子不再信任家人,怀疑自己努力的意义呢?这也是很多网友同情女孩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其实妈妈为什么会反悔,看电动车就知道,女孩的家庭情况并没有那么宽裕。

所以很多时候,物质奖励其实是没尽头的,就像小时候我们看到10块钱就高兴得不得了,可能长大后可能会觉得100块也不过如此。

而对于父母来说,开始可以奖励5块,10块,当碰到一次给孩子2000块这样的数目时,多少都会考虑一下家庭的实际情况。

02 把奖励改成礼物

女儿当街打妈妈上热搜,妈妈却被全网谴责,她做错了什么

在达达老师《家庭教育共读群》中提到了奖励一种更好的方式,就是把物质的奖励改成礼物。

比如说这段时间奶奶生病了,然后爸爸妈妈没有照顾到你,但你自己把自己安排得非常好,我们才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奶奶,然后奖励孩子一个父母能够兑现的礼物,感谢孩子为家里做的贡献。

这个时候我们就是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一种礼物,去感谢孩子为家里做出的贡献感。而这种为家庭付出的价值感就会变成孩子内在的动力,孩子以后也会更主动地为家人服务。

这其实是一种源源不断地发自内心的动力,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就像视频中的女孩,其实成绩的提高,父母的赞扬本身对孩子就很有意义。而且孩子能够通过打工自己挣4000元,其实再挣2000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女儿当街打妈妈上热搜,妈妈却被全网谴责,她做错了什么

所以妈妈其实完全可以不用承诺给孩子奖励钱。

既然孩子自己决定要换一个手机,她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付出去挣到钱,那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买什么,这种时候父母不干涉孩子的决定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我们有时候会调侃孩子,对自己的钱看得很紧,其实就是因为他自己就能从挣钱的过程中体会到辛劳,也许在买手机的时候他自己就会做出更合理的决定。

而且她以后再遇到这样的自我挑战也会更有信心,因为她始终能感觉到父母的支持。

03 最好不奖励,承诺做不到,尽早拒绝

女儿当街打妈妈上热搜,妈妈却被全网谴责,她做错了什么

有时候作为父母,我们难免会因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继而冲动许诺。

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做成事情的乐趣和成就感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所以作为父母,认可并支持孩子的努力,就是最大的奖励。

而父母要习惯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观众而不是掌控者,给孩子自由,孩子才能在做事中慢慢自立。所以最好不要承诺。

但如果有承诺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要尽早和孩子说明,共同商量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否则你拖得越久,孩子的期待越大,失望也会越多。

虽然视频中的女孩打妈妈确实不对,但妈妈在大家面前数落孩子的做法却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

所以无论承诺是否兑现,都只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事情。如果有他人的加入,表面上父母以为自己赢了孩子,最终却会输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其实更重要。

女儿当街打妈妈上热搜,妈妈却被全网谴责,她做错了什么

纪伯伦有首写给父母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其实说尽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孩子只是通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但孩子却始终是独立的,自由的,作为父母,我们要始终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爱他,尊重他,才能更好的帮助他走向独立。共勉。

原文部分内容来自达达老师《家庭教育共读会》分享,读书会现正在招募中……

欢迎 关注 和我一起关注家庭教育,助力孩子成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