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微信公众号|寒山喷史

《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

128武王克商

上节说到,商王帝辛为了削弱贵族和祭司的权力,重用中小贵族甚至平民,最终杀死比干、囚禁箕子,迫使微子启投奔周国。

微子启的投奔让周人看到了商王国内部矛盾的严重,这增加了周人灭商的信心。与此同时,压制住贵族与祭司、暂时实现王权巩固的商王帝辛,也在谋划西进伐商。这个消息传到周国后,周人惊慌不已,并决定先发制人,于受命11年的秋冬时节,集合军队出兵伐商。

这一幕与后世二战时期苏德开战前的格局极为相似。周国吞并丰镐、河东、上党,就像苏德开战前夕,德国吞并捷奥、波兰走廊一样。而同时商王帝辛在国内打压贵族与祭司,就像苏联在国内搞大清洗一样。还巧的是,商国征讨东夷,就像苏联攻打芬兰一样。更巧的是,帝辛巩固王权后计划伐周,周国因此抢先伐商,就像大清洗结束后,苏联也在秘密计划进攻德国,德国因此抢先进攻苏联一样。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但接下来的周伐商之战,与德苏战争的走向就大相径庭了。

受命11年(帝辛31年/公元前1047年)的秋冬时节,周军联通羌、微军队,从丰镐出发,沿着骊山和秦岭北麓东行,经过华山之北,进入崤函走廊,会合虞芮军队,翻越崤山,进入洛阳盆地。

在洛阳盆地,周国大军稍作休整,又与从江汉北上的庸、彭、卢、濮和从淮上西进的蜀军会合。其中,髳国的位置难以确定,如果髳国位于崤函走廊的茅津渡一带,那么周国的军队会在与虞芮会合的同时,与髳军会合。如果髳国位于江汉一带,那么髳军会与江汉四国一道北上。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盟军在洛阳会师后,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周武王发言的誓词经过后人的整理润色,形成「泰誓」,记录在《尚书》当中。

誓词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讲商王帝辛如何昏庸失德。有人把誓词中关于帝辛的「罪证」简单整理,形成六条罪状,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贵戚旧臣,三是登用小人,四是听信妇人言,五是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

前面分析过,帝辛培植中小贵族甚至平民来巩固王权,打压贵族和祭司,并抢夺占卜祭祀之权,所以二三五六这4条罪状,都是商国内的贵族与祭司群体给帝辛罗列的。周武王列举这4条罪状,显然是想争取策反商国贵族与祭司群体。至于酗酒,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而听信妇人言这一条,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红颜祸水的帝辛王妃——苏妲己。在《封神演义》等小说和影视剧中,她更是被塑造成狐狸精的形象。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但在上古时期,并不存在后世强烈的男尊女卑观念,尤其是在部族政治的商王朝,商王团结周边方国,多靠联姻,因而女子在政治活动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武丁时期,王妃妇好可以独立率军作战,估计参与政务也是少不了的。所以听信妇人之言,是商朝政治中的常态,这条也算不上什么罪状。

不过,《泰誓》可不是法律程辞,而是对周人和各个方国、商国内反帝辛势力的一份统战宣言。所以,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逻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帝辛就是个大坏蛋,大家需要一起干死他。

所以誓词的第二方面,就是鼓励大家群殴帝辛,不过群殴不能一哄而上,得有个主事的,所以上天命令周人带领大家去干死帝辛。既然是上天的命令,大家当然得遵循上天,服从周人的领导。

当然了,现在周人的实力最强,拳头最硬,所以周人说自己是接受天命,大家自然就当作是了。

誓师大会之后,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年初,也就是受命12年(帝辛32年/公元前1046年)。盟军从邙山北侧的盟津渡过黄河,进入河内平原西部,经过已经被周人控制的邘地(今沁阳一带),向商国副都沫邑(朝歌)急速行军。

从邘地到朝歌的距离只有130公里左右,盟军只用了三天左右,就行军到了朝歌城南几十里的地方。由于这里处在沫邑的郊外,所以称作「牧野」(牧通沫)。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虽然盟军在河洛会师时就闹出很大动静,帝辛获得情报后便整兵备战,战略上没有问题。但盟军的急行军,还是让帝辛始料不及,商军没能在远离朝歌的河内西部迎战,而是被迫在副都的南郊迎战。这一点,给商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这点压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成败,真正决定成败的,是双方的实力,以及战役过程中的指挥和其他因素。

商国一方的兵力,史书有说法是七十万,这个不用想也知道是胡扯。甲骨卜辞显示,商国征伐四周方国时,多数情况下出动的兵力是三到五千,最大规模的征伐工方之战,也只有一万三千人。

不要小瞧这一万三千人。上古时期人口稀少,商王国的范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个省的面积,只有小几百万人口。其中属于王畿商族人的,可能只有几大十万。这几大十万人口中征发出一万三千人,就相当于从汉朝到明朝五六千万人口中征发出130多万军队,更相当于从五六亿人口中征发出1300多万军队。

所以当时的商王国,能成为中土的超级大国,不是没有原因的。

从武丁到帝辛有200多年,商族人口当然还会继续繁衍增加,所以此时帝辛可以征发的兵力,应该可以超过一万三千人,但顶天了也就两三万人,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兵力需要布置在太行山的关口,防止上党高原的周军东出夹击朝歌。

那么此时盟军的兵力呢?周人在周文王后期就建成了「六师」(六支军队),总计约1.8万人,周武王的老丈人太公望(姜子牙),就担任六师的总司令——太师。

除了周人外,八个盟国每家也能凑出一两千军队,合计可以达到万人。两相总和,盟军兵力也可以达到两三万人,与商国的军队实力持平。

实力持平,胜率各半,由于是客场作战,劳师远征,盟军似乎并不占优势。不过别急,盟军还有另外两个优势。

第一个是武器优势。在当时的中土地区,最常用的兵器是戈、矛、弓箭,商周都不例外。但周人由于地处西陲,可以率先接触到从中亚经过新疆、河西走廊传入西北的新技术。周人在这个时代,抢在商人之前获得的技术,是青铜铸剑技术。刚传入中原的剑,周人称之为「轻吕」,后世逐渐演化为「剑」的发音。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在中远程作战中,剑自然毫无优势,但是一旦短兵相接,持长短戈的商人就完全被周人中持剑的剑盾兵碾压了。

那么怎么保证短兵相接呢?盟军的办法是,用犬戎贡献的戎车(马拉战车)扰乱商军的阵型,周人剑盾兵趁机与商军短兵相接。《诗经·大雅·大明》中记载,太公望驾车冲击商军阵型,如同飞翔的雄鹰,就是这一战术的体现。原文为: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但剑的优势并不是代差级的,所以盟军更重要的优势,是政治优势。

由于帝辛超前于时代的玩王权集中,使得贵族、祭司站到了他的对立面,矛盾激化后,微子启出逃奔周,暗中联络国内反帝辛势力,相与周国里应外合干掉帝辛。

这也是商周两国在总兵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周人敢劳师远征、孤军深入商王畿的原因。

有了这个两个优势,牧野之战的结果,就是反帝辛的贵族势力倒戈易向,可能坐山观虎斗,也可能帮着周人来攻打帝辛的军队。

而战术运用得当的盟军,则重创那些坚持抵抗的商军,以至于鲜血混合冬季的雨水,都能将杵(一种木制武器)漂浮起来,也就留下了「血流漂杵」这个成语。

这场战争除了《诗经》《尚书》《竹书纪年》《逸周书》《左传》等史书有记载外,周初的青铜器「利簋」中的铭文也有记录。铭文为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相比史书记载来说,利簋铭文就相当于现场直播,更具有可信度。如今,学界正是根据这个铭文中的「岁鼎」(岁星当空)这一天文现象,加上甲子日这一时间,推导出武王克商的年份是在公元前1046年的。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牧野之战获胜后,帝辛逃回沫邑,自焚殉国,反帝辛的商国贵族随即带领周武王入城。武王进行了一系列战后的善后行动,比如处罚帝辛的尸首,举行祭天仪式,训示商人贵族等等。

不过真正关键的是,如何处置商王国这份遗产。

由于商王畿面积较关中更大,人口也比周人还多,而且有大批贵族率部投诚,严格来说,周人只是灭掉了商王帝辛以及他的直属实力,而并不是灭掉了商国。所以周人并不能像吞并丰、镐、黎、崇那样,直接吞并商国。

吞并虽然是不可能了,但分而治之却是可以的。

周武王把商王畿一分为三。

商王畿的北部,也就是河内平原东北部、河北平原南部,商国的两个王都周边,仍然保留商国,君主由贵族推举出的王族近支来担任。新即位的君主史书记载为「禄父」,日名为「武庚」,青铜铭文记载为「录子圣」。有说法认为,武庚是商王帝辛的儿子,也有说法认为,武庚只是商王帝辛的族侄。

商王畿的东南部,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商丘一带,则拆分出来,交给商国内最大的贵族、同时也是帮助周人灭掉商王帝辛的大功臣——微子启,由微子启建立宋国,周武王册封其「公」的尊号。

商王畿的南部,也即是现在的焦作、郑州一带,分别分封给周王室贵族,建立姬姓诸侯国。

分封在郑州一带的是叔鲜,周文王的第三子,周武王最大的弟弟。由于郑州一带在当时称作管地,所以叔鲜的封国称作管国,叔鲜也被称为管叔鲜。

分封在焦作修武一带的是叔度,周文王的第五子。由于修武一带在当时称作蔡地,所以叔度的封国称作蔡国,叔度也改称蔡叔度。

周武王灭商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

管蔡两国的位置,恰好介于洛阳盆地与商王都之间,也处在周王畿的最东端。这个用意,一是拆分商王畿,二是让管蔡两国监视商国,三则是以管蔡两国守护商王畿的最东端。这其中,尤其是管叔鲜的管国,与虢叔的虢国分别位于周王畿的东西两端,地位极为重要,可见武王对他这位最大弟弟的信任。

将商王国的遗产瓜分为三份,其中两份都是亲周或周人直接控制,保留的商王国只剩下三分之一的王畿领地,实力已经严重削弱,由最早的超级大国降为商末时与周国持平的两强之一,再经牧野之战,降为普通的二流方国。

经过这个布局,商国似乎再难逆袭,周人的天下共主之位,似乎已经稳定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样稳定的格局,在几年之后还是打破了。

为什么这个格局会被打破,又是怎样被打破的呢?这些问题,下节继续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