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衛夫人|一代書法大家,徒弟王羲之,有一個傾國傾城的侄兒

作者:雲十洲522
西晉衛夫人名衛铄,字茂漪,家學淵源,是一代書法大家。唐人評她的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用詞極盡绮麗,似是恨不得把天底下最燦爛的字眼都一股腦兒堆砌給衛夫人。 盛名之下,當然無虛。

|師承和傳承:

蔡邕——蔡文姬——鐘繇——衛铄——王羲之、李式

衛夫人|一代書法大家,徒弟王羲之,有一個傾國傾城的侄兒

雲十洲 | id:yunshizhou522 歡迎關注

衛铄的傳承線是一根晶光閃閃價值連城的明珠鍊。

根據《法書要錄》所述,衛铄的師門傳承往上可以追溯到蔡邕(蔡伯喈)。

蔡邕書法傳給了他的兩個女兒,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蔡琰(蔡文姬),另一位則是蔡瑗——蔡瑗本人名氣雖不及文姬,但她的兒子可争氣了,即是著名軍事家、政治家羊祜,“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句話無人不曉,就是羊祜說的,雖說此人官運亨通,和普通人相比,一生實在拎不出太多不如意。

順帶一筆,羊祜的同母姐羊徽瑜,是晉景帝司馬師的皇後。他還有一個侄孫女羊獻容,乃是弱智皇帝晉惠帝司馬衷的第二任皇後,一生五廢六立,後來為前趙開國皇帝劉曜所擄,立為皇後,榮寵無限。足夠傳奇而外,羊氏家族的影響力和羊家人出衆的美貌,也很是令人神往啊。

蔡文姬一生坎坷,子嗣佚失,但是她本人的影響力相比姐姐蔡瑗更高,琴書雙絕,文名播于天下,相傳她的書法,是傳給了鐘繇。

鐘繇在政治上、書法上的地位都舉足輕重。論權勢,他是魏國三公之一,官至太尉、太傅;論書法,被譽為“楷書鼻祖”,與王羲之合稱“鐘王”。

鐘繇的書法傳人有兩個。一個是兒子鐘會。鐘會的知名度和傳奇性也許比他父親高,名門貴子,手握大權,卻終生未娶,過去他最知名的故事是因愛成恨殺嵇康,由于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的演繹,他現在和名将鄧艾上演了一生的相愛相殺。

鐘繇書法另一位弟子,就是衛铄衛夫人。

衛氏家族的名望聲譽同樣不簡單。别的不提,單講衛铄的祖父衛瓘,鐘會、鄧艾就先後被他平叛殺死。

衛铄既從鐘繇學書,和鐘會要算同門。衛、鐘兩家由親結仇,大概從中也可一窺“此情無關風月”的政治殘酷了吧。

另外,傳說中蔡文姬少年時婚嫁的對象正是河東衛家的直系次子,衛仲道。

好吧,轉了一圈這個親屬生态環就連上了。

|成就書聖王羲之,培養了一個書法世家

衛夫人|一代書法大家,徒弟王羲之,有一個傾國傾城的侄兒

衛铄有一位姑祖母,這位姑祖母衛氏,正是王羲之的母親,是以王羲之算是衛铄的遠房外甥。從七歲起,王羲之便跟着衛铄啟蒙學書法。

後來王羲之達到的高度,也就不用多介紹了。

這對姨甥師徒有很多好玩兒但是不見得真實的故事。

比如墨池,師徒兩個練字,經常把一池清水洗成墨池,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衛夫人或者王羲之洗墨池。

還有吃墨。師徒倆專心好學,對于身外之事不大注意。家人送上點心,看也不看拿起來蘸上墨汁就吃,吃的一嘴烏黑。——這樣的小故事,不但經常見于古人,近現代也有很多名人有吃墨的傳說,例如我國現代語言學創始者之一王力,就也吃過墨。過去讀書寫字都靠墨汁,就放在觸手可及處,大抵忘我學習的人,是很容易吃到墨水的。

還傳說王羲之有所小成之後,開始飄飄然,衛铄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有一天,她喬裝打扮,在集市上擺了個烙餅攤。她把案闆放在前面,烙鏊放在背後,擀好一個餅,就随手往身後一扔,每次都落在烙鏊中,分毫不差的壘在下面那個餅之上。這展示了她的腕力、準度和對細微控制的能力。圍觀人水洩不通,王羲之也過來看熱鬧,脫口說:這太妙了!衛夫人笑道:無非手熟。王羲之聽後,知道師傅在點化他,明悟了勤學苦練的根本,于是沉下心來刻苦學習,綜合各家之長,終成一代書聖。

衛夫人|一代書法大家,徒弟王羲之,有一個傾國傾城的侄兒

衛铄不但培養了書聖王羲之,她甚至培養出來一個書法家族。

衛铄嫁的是汝陰太守李矩。江夏李氏也是名門,但在衛夫人嫁入李家以前,沒有以書法知名的。

在她嫁後,首先是她的丈夫李矩攻習隸書有成,她的兒子李充也有書名,最值得一提的是李充的堂哥李式。李式少孤,後來就由衛铄親自撫養并教授書法,其書法成就很高,與當時的權威王廙(王羲之叔父)齊名。

江夏李氏,從此變成了一個書法世家,綿延至唐代盛名不絕。

古代好的筆法保密,名帖不輕易示人,是以普通人要想學到上乘書法是不容易的。一旦得到正确筆法和看到高水準的書作,就具備了成為名家的基礎。衛铄就好像是身懷秘笈的武功大家,誰得到她的指點,誰就能一飛沖天。

|仙娥弄影簪花楷,千秋傳世筆陣圖

衛夫人|一代書法大家,徒弟王羲之,有一個傾國傾城的侄兒

衛夫人師承鐘繇,鐘繇被譽為“楷書鼻祖”。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辭海》說“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之為“楷書”。但鐘繇的楷書體扁方,仍未脫隸書模式,衛铄的字形則由鐘繇的扁方變為長方形,線條清秀平和,娴雅婉麗,去隸已遠,她的簪花小楷可為現世楷模。

鐘繇對自己徒弟很滿意,評價她的書法:碎玉壺之冰,爛瑤台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完全沒有代徒弟稍稍謙虛的意思。

衛夫人的成就不但在書法,對于書法理論也很有貢獻。

她著《筆陣圖》,指出初學書法,“先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

她提出用筆有六種方法,如篆書是“飄揚灑落”,章草為“兇險可畏”,八分書為“窈窕出入”,飛白書為“耿介特立”,倘能“每為一字,各象其形”,則“斯超妙矣,書道畢矣。”

具體到筆劃上,「橫」如千裡之陣雲、「點」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陸斷犀角、「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鈞弩發、「鈎」如勁弩筋節。

到了後世,衛夫人幾乎成了學書法的玄宗正道,要想學好,入門就從她這兒起。

衛夫人|一代書法大家,徒弟王羲之,有一個傾國傾城的侄兒

杜甫詩《丹青引贈曹将軍霸》雲: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王右軍即王羲之。)

這曹霸是曹操的後人,盛唐時有名的畫家,其畫被追捧到什麼程度?“内府殷紅瑪瑙盤,婕妤傳诏才人索。盤賜将軍拜舞歸,輕纨細绮相追飛。貴戚權門得筆迹,始覺屏障生光輝。”——大内珍寶瑪瑙盤,不給婕妤不予才人,偏偏就賜給曹霸,再加上無數那時可以直接算做金錢來使用的上乘綢緞織錦;在京城裡的貴戚權門,哪一家得勢了,家裡怎麼豪華裝修都不作數,必須把曹霸請去畫兩筆,這才是“蓬壁生輝”了。

火到如此的一位畫家,一開始,他學的是書法,就從衛夫人書法入門,但學了一陣後,覺得打死都超不過王右軍,就放棄了,改書為畫,終成大家。——這就好象郭靖天生就學不會打狗棒法隻能學降龍十八掌一樣,能學什麼,該學什麼,視天賦所決定。

從杜甫詩看起來,衛夫人這一脈,就好象是玄派正宗,凡是要學書法的,就從她開頭。她是一個門派的标準,唐人要麼不學書,學書但學衛夫人。

古代女子嫁到夫家以後,一般就湮沒了本姓而不傳。比如班昭嫁到曹家後,盡管聲名遠播,還是被人稱為“曹大家”。詠絮才謝道韫,嫁給王羲之的次子,也被時人簡單喚做“王夫人”。

而衛铄獨以“衛夫人”馳名,大概是對于她特出的書法地位的承認和尊重。

|才情兼備,八個卦:衛夫人美不美?

衛夫人|一代書法大家,徒弟王羲之,有一個傾國傾城的侄兒

衛铄的書法太有名,她的徒弟太有名,以至于她的才情掩蓋一切,世人提起她,就不會提到衛夫人容貌了。

色藝雙絕,這是我國五千年以降對女子最好最美形象的假想。

那麼衛夫人倒底容顔如何,有沒有可供追索的蛛絲馬迹呢?

好在河東衛氏是大族,并不乏相關名人傳說,這其中,就有一個非著名美男的故事。

說他非著名,是因為他太短命了,年僅26歲就一命嗚呼,來不及曆史長河中奠定一下他的地位。

但他又是很著名的。兩晉南北朝時期以,長得好看的男子就象一陣陣的秋雨,毫不吝惜的自天上落下。比較知名的如潘安慕容沖獨孤信韓子高和高長恭。而這位,哪一個美男榜肯定都無法遺漏。

這貨美得實在是撼天動地。

此美男就是衛玠,衛夫人的侄兒。

衛夫人|一代書法大家,徒弟王羲之,有一個傾國傾城的侄兒

看殺衛玠,冰清玉潤,就是這個少年郎如影随形的兩大成語。

冰清玉潤是對衛玠容貌氣度的描寫,同時,衛玠雖然美貌,身體卻不大好,衛玠很有才華,好談玄學,但在家裡,他母親耽心他身體吃不消,都不讓他多開口。

後來,衛玠到東晉的京都(南京)來,城裡的姑娘婦人聽說來了個極品美男,把這當成是一大盛事,傾城出動相看。

首都果然是首都啊,看個人都不一樣,人山人海,山呼海嘯直搗黃龍一樣的氣勢,把衛玠所坐的車子圍在當中行走不得,人們欣賞着那稀世美貌,遲遲不肯散去,林妹妹體質的衛玠又氣又急又羞,由此重病而死。

因其美名而圍觀,導緻最終把人活活看死,衛玠大概也是前無古人,後來者估計也不會多。

衛玠美如斯,于是,對這些婚配嚴格,講究優生優育的大族來說,衛铄的美貌也差可想象。

又有才,又有貌,又有家世和地位,子女徒兒都出息,衛铄一生,仿佛是看不到什麼不足。自古以來的才女美女,都很難得到衛铄這樣的美滿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