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劃、監制:袁載譽;文案:圓臉兔
俗話說,禍從口出,卻不知,這禍也會從筆和紙上出。統治者以文字定人罪名在古代可不是什麼稀奇事,特别是在清朝時期,那簡直是多不勝數。
話說在雍正帝登基後的第八個年頭的某一天,皇帝陛下正在勤勤懇懇地批改奏章,剛好批到翰林院官員徐駿的奏章。看着看着,也不知是看到什麼了,突然大發雷霆,立即下令将徐駿抄家,投入大獄。
衆人一想,徐大人肯定是寫了什麼觸怒皇上的歪句了,不然怎麼遭得這麼慘。其實,這麼說可就冤枉人家徐大人了,人家隻是寫了個錯别字,僅此而已,是這雍正帝太大驚小怪了。
因為一個錯别字,讓全家下了大獄,這就是清朝的文字獄。僅憑皇帝的奇葩想象以及完全無厘頭的罪名株連九族,制造出無數慘案,清朝的文字獄真的殘酷得令人害怕。這樣一場幾乎貫穿了整個清朝的“案件”,我們後人究竟應該如何去評價呢?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在我們普通人眼中,這些詩句無非就是些寫清風、明月的普通詩句罷了,但在那些個清朝的統治者看來,這些詩句就完全不是那麼個事了,它就是明裡暗裡對明朝廷的留念、追憶,對清朝的諷刺與嘲笑了。

而這些奇葩了解隻不過是清朝統治者莫須有的猜測罷了,但正是這些莫須有的猜測,導緻了一場又一場的文字獄,讓那些文人墨客們死得叫一個冤枉、叫一個悲慘。
說起文字獄,大家肯定都或多或少地在曆史書上看到過或者了解過,但真實的清朝文字獄遠遠不止書上寫的那麼簡單。
作為外來的統治者,清朝的皇帝們最怕的就是民間會出現諷刺他們王朝的輿論。是以,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自欺欺人地力證自己的皇位是名正言順的,清朝統治者們絕不可能會放過任何诋毀皇室正統的言論。
秉持着“我管你有沒有這個意思,反正我覺得你有你就有”的想法,殘酷的大清文字獄就在統治者們的無端猜忌與強加罪名下誕生了。朝廷上下皆人心惶惶,一個又一個文人、大臣頂着莫須有的罪名,被滿門抄斬,伴随着康乾盛世而來的是貫穿整個清朝的血腥與哀嚎,是無端的文字獄。
槍打出頭鳥,想要青史留名的莊廷鑨成為開啟清朝文字獄的第一人。
作為一個有錢人和讀書人,莊廷鑨想要出名不是難事,但他選擇了著書立說這條路。但一個盲人,如何著書呢?他想來想去,買下了明朝官員朱國祯的書稿《明史》,還找許多有學識的人來幫他修改潤色,以求出版一部署上自己名字的好書。
不得不說,莊廷鑨可太能作死了,清朝時期,你寫明史,明擺着就是留念明朝,不滿清朝嘛,統治者不搞你搞誰。果不其然,莊家全家被抄,成為轟動一時的文字獄首案。
除了像莊廷鑨這種明着寫明朝史書的行為是清朝廷打擊的對象外,那種無意識的“明月,清風”等物象在清朝皇帝眼裡也成為影射清朝的“犯罪嫌疑人”。
上面說到的徐駿就是典型的案例。這位徐大人不過就是在奏章中不小心将“陛下”的“陛”字寫成了“狴”,疑心慎重的雍正帝就自顧自地以為徐大人在諷刺大清的人沒有文化。再去翻徐駿的文集,裡面竟然有“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這樣他以為大逆不道的詩句。于是,根本沒有這個意思的徐駿就被抄家處死。不得不說,徐駿真的“太倒黴”了。而在貫穿了整個清朝的文字獄中,這樣“倒黴”的人可以說是一點也不少啊 。
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道盡了清朝文字獄這段悲慘曆史。這場清朝統治者以維護皇權為由掀起的人禍,背後其實是說不清道不明的荒唐與殘酷。
為了自己的皇權,統治者可以做出任何事,犧牲任何人。正如李國文先生《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一書中所言:“作為外族統治者,如何抹去殘酷屠殺的可恥記錄,如何修改對自己不利的記載,如何證明其統治中華的合法合理,這一切,絕對要求輿論統一律的。”而文字獄正是統治者們以為可以抹掉不好記載的絕佳方法。
對于統治者來說,消滅威脅自己皇位的一切力量,這無可厚非,但制造這種強加罪名、草木皆兵的文字獄,實在是太過荒唐與可笑了。
【慧泉】清朝簡史——一部清朝大曆史 ¥31.88 購買
參考資料:清朝的文字獄經典案例——中國曆史故事網
百科詞條“清朝文字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