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建名小吃——土筍凍

作者:舌尖上的美食小吃

土筍凍,是一種由特有産品土筍加工而成的凍品,起源于福建泉州沿海,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

福建名小吃——土筍凍

土筍又名塗筍,據《閩小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生于海濱,形似蚯蚓,即沙巽也。”曆史上最出名的要數晉江安海的土筍凍,味美甚鮮,在《閩雜記》也記載:“塗筍生于海灘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産。”今安海産量最多。土筍凍呈灰白色,晶瑩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彈性,和其它調料配食,風味尤佳,是福建泉州乃至泛閩南地區一帶冬春季節的時令佳肴。

迄今,關于土筍凍的起源有2種流傳很廣的說法

一是鄭成功發明土筍凍說。鄭成功在攻打台灣之時,曾經有一段時間糧草緊缺。而鄭成功治軍嚴明,堅持不接受老百姓的任何資助。駐軍當時所在地離海灘很近,将士們到海邊挖出來大量的“土筍”,而鄭成功每日僅食用以土筍煮成的湯。憂國憂民的鄭成功為了早日收複台灣,經常忘記用餐,而其下将士經常要再次溫熱土筍湯。

某日,鄭成功不想讓手下将士為他溫熱,直接食用凝成凍的土筍湯,沒想到這味道比土筍湯要好,無意中鄭成功發明了土筍凍!土筍凍逐漸流傳開來,經後人不斷改進制作方法及佐料,形成了廣為人知的土筍凍!

二是與戚繼光有關。明嘉靖年間,倭寇入侵我國東南沿海,戚繼光率兵抗倭。因糧食緊缺,便下令捉灘塗上的跳跳魚、小蝦、小蟹、螺貝一起下鍋煮湯,而在灘塗上捉螃蟹的時候無意間捉到了一種海蚯蚓,士兵将之單獨放進鍋裡煮湯。在戚繼光最後用餐時,隻剩下冰凍成塊的海蚯蚓,他也隻好拔劍取下一塊品嘗,沒有想到這美味比魚、蟹更鮮美,從此土筍凍便流傳開來。據《泉州曆年大事年表》記載:“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倭寇入泉州郡境澗埕、湖美等處殺男女而去。又至安平攻城三日不克,聞總兵戚繼光兵,遂逃竄。”可知,戚繼光在公元1564年到過安海抗倭,是以,其發明土筍凍有其曆史依據。

福建名小吃——土筍凍

關于土筍凍的最早的書面記載。能找到的是清代周亮工所著《閩小記》中有述及:“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其生于海濱,形類蚯蚓,終不識作何狀。後閱甯波志,沙噀,塊然一物如牛馬腸髒,頭長可五六寸許,胖軟如水蟲無首無目,無皮骨,但能蠕動,觸之則縮,小如桃栗,徐複臃腫,其涎腥,雜五辣煮之,脆美為上味,乃知餘所食者即沙噀也,閩人誤呼為筍雲,予姻有肥而無骨者,子以沙噀呼之,衆初不解,後視此鹹為匿笑,沙噀性大寒,多食能令人暴下,謝在杭作泥筍,樂清人呼為沙蒜。”

福建名小吃——土筍凍

土筍的吃法也是很多的,除了制成“土筍凍”外,還可以炒食、煮湯,也可以跟洋參、瘦肉等一起煲來做藥膳。

從前到了大熱天,“土筍凍”不好當機,有了冰箱,大熱天也可以做,一年四季都有“土筍凍” 吃。醋溜醋溜的,再加上蒜蓉,配上冰涼有嚼頭的土筍凍,一個接着一個,讓人欲罷不能。

福建省龍海市浮宮鎮一帶的海灘出産土筍。土筍是一種星蟲動物,肥圓細長,狀如蚯蚓。土筍營養豐富,煮菜時加入少許,其湯味美清甜。但最受稱道的卻是“土筍凍”。“土筍凍”制作方法是:将鮮土筍放于石闆上,壓出土筍的内髒和雜質,洗淨後加水入鍋,以烈火猛燒,至其湯成膠狀為止,然後盛于容器裡,當機即成。土筍凍如調以鹽漬酸茶、蒜白、酥脆溪苔或酸辣、醬油等佐料,味道更佳。

福建名小吃——土筍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