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漿水拌湯

作者:隴右農夫

漿水拌湯是天水人的常食。達官貴人、販夫走卒,家家戶戶的主婦都是做拌湯的高手,即使奉行君子遠庖廚男子,做起拌湯,也不輸巾帼。

春天的苦苦菜,是做漿水最好的食材,以剛露出地面三四片鮮嫩葉子的苦苦菜最好——春風過後,歇息了一個冬天的苦苦菜,鉚足了勁,争先恐後地從地裡冒了出來。提個小籃,帶個小鏟,不一會便拾一籃籃,回家摘洗幹淨,控幹水分,或者略微曬曬。然後架火燒半鍋開水,把苦苦菜放進鍋裡,第一次水開後,便用笊子撈起,瀝瀝水便可放進漿水缸裡,三四天之後,即可食用。飯後常添水,春殘便做漿。漿水需要三天兩頭、隔三差五地投一下,才能保持最佳的鮮味。懶惰的人家,是做不出可口的漿水的。

拌拌湯是個技術活,在一隻碗或一個小盆中,用一雙筷子把面粉拌成細軟均勻、婆娑纏綿的面粒,需要經年的功夫。我高中時期,除了學習語數外,順便學得了一手上乘的攪拌湯的功夫——給碗裡抓幾把麥面玉米面,往裡打個雞蛋,滴點溫水,三下五除二的幾攪幾拌,顆粒均勻的拌湯便成,如鮮花綻放般的呈現在碗盆中。要在别人,不僅要在碗裡盆中反複攪拌成,還要倒在案闆叮叮當當剁上半天。

面粉變成了拌湯,又如即将過門的女子,而韭菜就是最好的嫁妝。漿水與韭菜,是最佳的食物搭檔。韭菜溫熱,漿水性寒,二者相間,滋陰補陽。從院子裡拔幾根韭菜洗淨,順手從房檐下摘幾個紅辣椒,切成細絲,熱油翻炒,辣味四散,韭香迷人。盛在盤中,細紅大綠,紅綠相映,甚是誘人!一餐之中,有這樣一盤色味俱佳的小菜,吃飯便也多了幾份喜慶。

接下來的工序是“炝”——切幾片生姜,蒜片,準備幾顆花椒,辣椒絲,放在小碗備用。然後俯下身體,給竈裡加把柴火,保持旺火。鍋裡倒入清油——最好是新榨的胡麻油,油熱之後,放花椒炸成焦黃色,使花椒的香味完全與熱油融合。接着輕輕瀝出花椒,然後生姜入鍋,炒出香味,繼而放入蒜片辣椒絲快速翻炒,待蒜片出現焦色後,倒入漿水——此謂之炝漿水。漿水燒開後,盛在碗裡,熱氣撩撩,香味撲鼻而來。

别急,馬上開始做拌湯了!洗涮一下鍋,盛水入鍋,燒起來吧!這時候您也别閑着,伸伸腰,然後削個洋芋,切成一厘米見方的小丁,放進鍋裡,大火燒水。待鍋開後,轉成小火兩三分鐘。拿起一旁等待已久的拌湯面粒,再攪拌幾下,以免面粒互相粘連下鍋形成大疙瘩面團。然後揭開鍋蓋,一陣蒸汽散開。拿起面盆,一手輕輕攪動,在鍋沿逆時針旋轉,從缭缭蒸汽中把面粒均勻的播入鍋中。接着拿起勺子,在鍋中順時針輕輕地轉兩圈,鍋開之後稍作停留,以便面粒完成熟透,然後倒入漿水攪勻——漿水拌湯即可起鍋上桌了。

生成的口味養就的嘴,幼小常吃的食物,成年之後便是天性。喝了幾十年的漿水拌湯,至今依然沒有喝夠!天命之年,愈加喜愛,見之必喝得肚脹腰圓。曾經出差天水,在一家飯店喝過十幾小碗漿水拌湯,直讓一旁的服務員驚詫不已——見過能喝漿水拌湯的,但沒見過這麼能喝的客人,半天愣在一旁緩不過神來。她不怕把飯店喝虧。隻怕把我喝撐。以緻後來我入住這家飯店,服務員便守在漿水拌湯鍋前,一碗接一碗的端給我。

少小離家,鄉味難改。不覺間已是冬季,平常人家,不奢望羊肉羹湯填肚,就做一鍋漿水拌湯果腹吧!熱炕上盤腿而坐,就着一碟鹹菜,且熱熱的喝一碗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