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眼前的黑不是黑——實力分析一波盲視現象

作者:長安街是知己
眼前的黑不是黑——實力分析一波盲視現象

筆者這兩天看了7月31日央視一套播出的科普向綜藝《加油向未來》,裡面有一段内容令人印象深刻,即傅琰東大變魔術引出關于盲視現象理論闡述的片段,筆者就着節目的文案深入思考以後,莫名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接下來,筆者将實力分析一波,當時是什麼讓筆者如此動容。

眼前的黑不是黑——實力分析一波盲視現象
眼前的黑不是黑——實力分析一波盲視現象

關于盲視現象,筆者首先為大家分析其起源和定義。

20世紀50年代,一個8歲大的孩子在一起公路事故中撞傷了大腦。他的左後腦遭到了損壞,特别是初級視皮層。結果就是,他的絕大部分右視野都喪失了。在事故發生多年之後,他的神經學醫生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東西。孩子依然能夠看到右側的食物,盡管他并不完全知道這個現象。

這名神經學醫生讓他面朝螢幕,盯着螢幕中間的一個小叉以固定他的眼睛。一個小點出現在他看不到的區域,醫生讓他指出這個點的所在位置。小男孩感到很困惑,他認為螢幕上并沒有光點。但緊接着他做了一個任性的猜測,并不偏不倚地指出了小點的位置。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後,當小點在他看不到區域的不同位置閃現時,他絕大多數時候都能準确地指出小點的位置。

眼前的黑不是黑——實力分析一波盲視現象

這個古怪的現象被稱為盲視(blindsight)。上世紀70年代英國科學家larry weiskrantz、nicholas humphrey和其他研究人員發現了這個現象。該現象産生的原因就在于初級視皮層的損傷,初級視皮層是大腦内用來捕捉視覺信号的一個複雜區域。沒了這個區域,某些層次的視覺依然存在但是有意識的視覺體驗都消失了。

但是我們日常中所提到的盲視現象,大多指的是變化盲視。

變化盲視是人們對通常容易被注意到的大的變化反而無法觀察到的現象。當我們能夠對周圍世界中出現的變 化進行覺察、識别和定位時,這叫做變化探測 (change detection)。然而有很多時候,我們覺察 不到這種變化,這一現象稱為變化盲視。簡單來說變化盲視(change blindness) 是指觀察者不 能探測物體或情景所發生變化的現象。

眼前的黑不是黑——實力分析一波盲視現象

在1998年,哈佛大學和肯特州立大學針對大學裡的路人展開關于人們對即時環境的警覺程度。在實驗中,一個演員向路人迎面走來,然後向他問路。當路人向演員訓示方向的時候,有兩個人拿着一扇大木門從演員和路人之間經過,在幾秒内完全阻擋了他們的視線。在那段時間内,本來的演員會替換成另一個演員,不僅他們的身高、體格不同,連衣着、發型還有聲線都不一樣。超過一半的被試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替換改變。

這個實驗是最先闡明“變化視盲”的現象的實驗之一,它僅僅向我們展示了對于現有提供的視覺場景,我們是非常選擇性地接受——那似乎顯示出我們比想象中還要依賴我們的記憶和模式識别。

1999年,一位哈佛大學的教授做了一個名為“消失的大猩猩”的實驗,并且發表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來揭示盲視現象的原理。通俗的來說,盲視現象指的是,當我們眼前發生了很多變化的時候,我們隻會關注到一些凸顯性強的部分,或者我們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如果某樣東西的凸顯性較弱或者我們不感興趣的,我們就察覺不到他的改變。

眼前的黑不是黑——實力分析一波盲視現象

我們日常生活中最複雜的動作是開車(開汽車的車),當你開車時被手機吸引注意力時,你就會忽略對前方路況的觀察,這就非常危險。是以,我們之是以倡導開車的時候盡量不要用手機、不要和人聊天,更多是因為注意力會被分散而無法發現近在眼前的危險,以緻發生意外。

眼前的黑不是黑——實力分析一波盲視現象

但是筆者一開始說過,關于盲視的這段内容,讓筆者在某個時刻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不是害怕,是動容。這種動容,是當筆者想到更深刻的東西以後得來的感受。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後一句,想必是很多人一生都不想遇到的殘酷現實。然而當我們每天為自己的生活奔忙,汲汲營營于每分每秒的煩惱,卻時常忘了被我們忽略在一旁的人,父母,夫妻,孩子。我們總是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外人,卻把最惡劣的一面展現給愛我們的人,太過于關注自己的工作、事業、成就,于是失去了對家人好友的耐心和溫州。

久居的城市想離開終究還是會再回來,聽膩的歌删除很久終究又下載下傳了回來,分别很久的人,說不準哪天又突然巧遇,什麼事都有可能,可唯獨時間退不回去,也再回不來。

是以别被眼前的事情蒙蔽你的視野和心,你要看到你眼前在面對的事情,也要看到你周圍的人,你要看到困難和煎熬,也要發現快樂和幸福。做一個庸庸碌碌于生活的幸福凡人吧。

眼前的黑不是黑——實力分析一波盲視現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