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注意盲視:你會與機會擦身而過嗎?

作者:壹心理
非注意盲視:你會與機會擦身而過嗎?

譯者:小怪獸2048 | 譯言

許多事情明明就在眼前,卻偏偏被我們忽視掉,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在一個經典的案例中,一個穿着大猩猩套裝的女人從眼前大搖大擺的走過卻沒有人注意到她。為什麼呢?因為實驗中的觀察者正忙着數被球員傳來傳去的籃球!當他們專心于此事時,穿猩猩套裝的女人就變的無關重要,是以就會被忽視。

在一篇新發表的文章中,艾若·海曼和他的同僚表示他們的研究拓展了“非注意盲視(inattentional blindness)”這一現象,因為他們發現即使一些事物與人們正在做的事情相關,任然經常會被忽視。例如,人們能夠識别一棵樹進而避免撞上,但卻有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他錯過了一棵吊滿金錢的“搖錢樹”。

youtube上有個叫 “搖錢樹(the money tree)” 的視訊,海曼和他的同僚看過後收到啟發,他們将三美元紙币綁在一棵樹的枝杈上然後将這個樹放在校園的一條小路上。用整整兩周的時間來觀察,他們記錄路過這條小路的人們是否繞開這棵樹,是否發現樹上的錢(他們假定發現錢的人一定會停下拿錢或至少停下檢視)。

最後,總共統計有396人從樹下走過(203個男人),隻有12人走近樹枝,大部分的人隻是識别了這棵樹并繞開以保障安全。與總人數比較,隻有很少的路人注意到樹枝上的錢——396人中,有6%的人邊走邊發短信或打電話;而20%的人沒有使用電話。

在一次較早的研究中,同一組研究員在校園路旁設立了一個布告闆,上面寫上“正在進行心理學研究(psychology research in progress)”。兩周過去之後,研究者共觀察了141名從此路過的人, 并在布告闆後15英尺處對路人進行采訪,以調查他們看到了什麼、或沒看到什麼。所有的路人都成功的路過這個布告闆,但邊打電話邊路過的人,隻有63%知道他們剛繞過了布告闆,而沒有打電話的人中有83%意識到。既路過布告闆又能意識到路過了什麼,再到說出布告闆上的語句——僅有非常少的人。換句話說,大部分的路人隻是成功的使自己繞過布告闆,但一會兒過後他們可能都不記得了。

“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一些資訊來指引自己的行為而不用去知道這些事物具體是什麼——人們的行為與意識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分離” 研究員解釋道。他們注意到在布告闆實驗中,那些在最後一秒才注意到布告闆的實驗對象(大部分是手機使用者),事後被問起時,他們對布告闆的印象更少。

海曼和他的團隊認為他們的研究為大腦記憶體在兩種視覺流的理論提供了實際的證據支援。這兩種視覺流分别是指:為意識處理和目辨別别提供資訊的視覺流( ventral stream);将資訊輸送到大腦皮層以指引動作行為的非意識背流(dorsal stream)。他們說道:多虧了背流資訊處理,人們才能夠體驗到“非意識盲視”。

但,這種解讀是正确的麼?我為研究者未将周邊視覺與焦點視覺區分開而感到吃驚,對于路人來說要在周邊視覺的情況下注意到“搖錢樹”或者布告闆是不可能的,周邊視覺隻能夠讓路人繞開障礙物——但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直接看這些“障礙”是以他們沒有足夠的資訊能去識别這些“障礙”是什麼。這有可能僅僅是一個例子,說明人們從周邊環境中隻擷取他們需要的資訊,而不必擷取全部的資訊再提取出所需資訊。

轉載須注明譯者、譯言以及 原文連結。商務合作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來源:blogspot.com

題圖:khánh Đạt nguyễn

◆ 歡迎加入 | 心理學與生活:專注翻譯趣味實用心理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