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有沒有耳朵!”呼喊孩子沒反應,家長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視”一、“非注意性盲視”常有的一些表現二、導緻孩子聽不到父母說話的原因都有哪些?三、孩子處于“非注意性盲視”的情景中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作者:莓果媽媽
莓果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有沒有耳朵!”呼喊孩子沒反應,家長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視”一、“非注意性盲視”常有的一些表現二、導緻孩子聽不到父母說話的原因都有哪些?三、孩子處于“非注意性盲視”的情景中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張姐近來發現孩子有明顯“不聽話”的舉動,比如說,快要吃飯的時候,張姐叫孩子過來吃飯,孩子也不配合,需要三請四催的孩子才能乖乖來到飯桌上。這讓張姐非常的疑惑,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變得這麼不聽話!

于是張姐和老公吐槽,孩子這麼小就不聽話,長大了肯定更難管。張姐的老公則和張姐的想法完全不同,他認為孩子這是正常反應,因為吃飯的時候雖然張姐叫了好幾聲孩子都沒反應,但是也看得出來孩子在認真的玩着遊戲。當孩子沉浸在遊戲中的時候,自然就很難有即使的回報。對于張姐不是很了解。

相信很多家長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明明自己說的很清楚,但是孩子就是聽不進去。看上去是孩子故意的行為表達,當是以而訓斥孩子的時候,孩子卻很委屈。“你有沒有耳朵呀!”“你聽沒聽見啊!”當父母大聲吼叫的時候,孩子通常是以懵懵懂懂的表情來回應。

“你有沒有耳朵!”呼喊孩子沒反應,家長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視”一、“非注意性盲視”常有的一些表現二、導緻孩子聽不到父母說話的原因都有哪些?三、孩子處于“非注意性盲視”的情景中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很多父母在這個時候會更加的急躁,認為是孩子不尊重自己的管教,其實這有可能是家長錯怪孩子了,因為孩子有可能真的沒聽見。“非注意性盲視”可能是導緻孩子沒有聽見父母喊聲的主要原因。

曾經心理專家有一項這樣的研究,研究人員組織了一部分人在打籃球,然後找來一些觀察員,要求這些觀察員在觀看的過程中數清楚投籃的數量。然後,在開始一段時間後,讓一名身穿大猩猩服裝的從業人員入場。神奇的是正常比賽結束之後都沒有人注意到這隻大猩猩的出現。人們把關注力放在了數數上,對于一些很顯眼的環境刺激選擇性的忽視了。

1、對環境刺激變化不敏感

孩子的專注力被集中放在一件事物上,對于周圍的環境明顯的變化表現出不敏感的狀态。專注力過度集中,使得孩子對外界的環境刺激選擇性忽視,無法發現一些明顯的變化特征。

2、厭煩他人的打擾

當孩子正在進行的行為被打擾時,孩子很容易産生厭煩的心理,對于這種情勢幹擾會非常的排斥。比如說,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父母的強行打斷多半會引起孩子的大聲哭鬧和不配合。

3、孩子對引導不配合

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專注世界裡,這時候任何的指導都會讓孩子覺得是一種負擔。孩子不願意跟随引導的思路,更加傾向于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進行。比如說,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父母的輔導得不到孩子的回應,那是因為孩子還停留在自己的思路之中。

“你有沒有耳朵!”呼喊孩子沒反應,家長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視”一、“非注意性盲視”常有的一些表現二、導緻孩子聽不到父母說話的原因都有哪些?三、孩子處于“非注意性盲視”的情景中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除了“非注意性盲視”,導緻孩子聽不到父母說話的原因也有很多,家長可以和孩子因為“非注意性盲視”引起的反應有所區分。

1、孩子的逆反心理

當孩子受到逆反心理的影響時,父母的要求會被孩子選擇性忽視掉。孩子不願意配合父母的引導,更加願意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行事。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越發的明顯後,這種逆反的行為表達也越發的強烈。

2、孩子的拖延習慣

孩子的行為習慣中有拖延的表現時,會自動的把父母的要求延後。孩子的這種拖延行為表達和很多影響因素有關,有的是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強,有的則是孩子的畏懼情緒影響。孩子習慣了拖延,自然對父母的指令就不敏感了。

3. 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

當孩子發現自己不回應可以得到父母們更多的關注的時候,孩子會更加願意表現出不予回應的狀态。孩子有這種行為表達的原因也是因為父母在平時對孩子的關注不夠,孩子隻好通過這種方式來實作自身的存在感。

“你有沒有耳朵!”呼喊孩子沒反應,家長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視”一、“非注意性盲視”常有的一些表現二、導緻孩子聽不到父母說話的原因都有哪些?三、孩子處于“非注意性盲視”的情景中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造成孩子對父母的話語不做回應的原因有很多,父母需要有差別的對待。當孩子是受到“非注意性盲視”地的困擾時,父母過分粗暴的打斷孩子是不合适的幹預方式。對于其他的影響因素,家長也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應對。那麼當孩子是因為“非注意性盲視”而導緻的“不聽話”時,家長要怎麼樣應對呢?

1、如非必要,盡量不要打斷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會對這種應對方式抱有質疑,但是其實,孩子處于“非注意性盲視”的情景中時,孩子的專注力是非常的集中的,也就是說孩子在這個階段不應該被打擾。是以在孩子非常專注的狀态下讓孩子去做别的事情顯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如果孩子沉迷手機遊戲,那麼就另當别論了!

2. 盡量以輕柔的方式打斷孩子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幹預的時候,言語動作都比較粗暴,這樣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家長可以采用輕柔的方式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看到父母,然後再進行想法的表達。在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通常會願意配合父母的引導。

3. 可以和孩子商量一會兒接着玩兒

當孩子被打斷後,會在情緒上有波動,這個時候,家長要盡量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孩子可以輕松的從“非注意性盲視”的環境中脫身。和孩子商量的語氣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了,這會讓孩子更加願意配合父母的引導。孩子不聽話并非是真的不聽話,家長也要有應對技巧。

“你有沒有耳朵!”呼喊孩子沒反應,家長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視”一、“非注意性盲視”常有的一些表現二、導緻孩子聽不到父母說話的原因都有哪些?三、孩子處于“非注意性盲視”的情景中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聽話”的行為表達時,先不要定義孩子不聽話或者是沒有家教。試着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行為的表現,家長們會發現一些看似是孩子的不服管教其實是孩子的一種自然行為表達。就像是“非注意性盲視”也說明了孩子可以很容易做到專注,從消極的問題中看到積極的一面,這對于家庭教育來說是很重要的。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對“非注意性盲視”是否有所了解呢?對于孩子的行為表達觀察大家有哪些好的建議呢?歡迎留言分享。

“你有沒有耳朵!”呼喊孩子沒反應,家長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視”一、“非注意性盲視”常有的一些表現二、導緻孩子聽不到父母說話的原因都有哪些?三、孩子處于“非注意性盲視”的情景中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我是莓果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