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雄主:燕昭王

作者:時間的博弈

燕昭王是戰國時代最偉大的君王之一,既在于他的功業,也在于他的人格。燕昭王在位時間共計三十三年,他繼承了一個經戰亂亡國後破敗的國家,卻終于以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走上富國強兵之路。他恢複了一個萬乘之國所應有的尊嚴,他以弱伐強,創造一段戰國曆史上的奇迹。與功業相輝映的,是他人格的偉大,他以謙恭之心禮待賢士,為鄒衍掃地開道,為樂毅擋住流言的飛箭。不用說在燕國,就是在齊國占領區,他都能廢棄暴虐的苛政,善待百姓,尊重賢人。比起當年齊宣王占領燕國時犯下的累累暴行,燕軍即便不能稱為仁義之師,恐怕也相去不遠了。

一代雄主:燕昭王

公元前279年,即燕國伐齊的第六年,齊國的土地多數已落入樂毅之手,他攻占了七十餘城。齊國隻剩下兩座城未被攻陷,即莒城與即墨。

這時一個危險的信号出現了。這個危險不是來自前線,而是來自後方。明槍易擋,暗箭難防,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說樂毅的壞話:“樂毅智謀過人,連下齊國七十餘城,每座城都是在短時間内就攻克的。如今齊國隻剩下兩座城池,他卻一直攻不下來。依我之見,并不是樂毅沒有這個能力,而是他根本就不想進攻。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我看他是想當齊國的國王。他之是以到現在還沒稱王,隻是因為妻兒子女還在燕國。不過齊國的美女很多,我看他也把妻兒子女忘得差不多了。大王,樂毅野心昭然,您可得要及時動手啊。”

一代雄主:燕昭王

這種讒言,完全是捕風捉影,沒有證據,隻是充滿信口雌黃的猜測。可是我們必須說,進讒之人,抓住君王的一個死穴,隻要“誣以謀反”,不管這個謀反是不是真的,總會令君王生出莫名的恐懼。對此,多數君王采取的辦法是:“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保住自己的寶座與權力是最重要的。

可是,在這一點上,又足以證明燕昭王的偉大之處。燕昭王并沒有直接回答進讒者,他不在私底下處理這件事,而是要公開處理。他大宴群臣,在宴席上,他要公開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當着衆人的面,對進讒者說:

“先王(指燕王哙)曾經把君位禅讓給大臣子之,并不留給自己的子孫,這是認為賢人才配統治國家。隻是先王所托非人,子之的品德不夠,不能勝任,國人也不聽從他。齊國趁我動亂時,攻打我土,殺我先王。寡人即位後,每念及此,就痛入骨髓,故而廣招天下賢才,以求報仇雪恨。倘若有人能助我複仇成功,我還打算與他共同統治燕國。如今樂毅先生為寡人擊破強齊,夷其宗廟,報先王之仇。齊國本來就應該是樂毅先生所有,并非是我燕國所應得的。樂先生倘若能統治齊國,與燕同屬諸侯之列,結歡同好,共同抗擊其他國家的入侵,這是燕國之福,也是寡人的心願。你竟在寡人面前诽謗樂先生,該當何罪?”

一代雄主:燕昭王

說完後,燕昭王喝令刀斧手将進讒者推出斬首。燕昭王所說的話,是不是由衷之言,我們不好斷定,但都無損于他的英明。如果他說的是真心話,說明他的胸襟寬廣,非他人之所及;如果他的話隻是一種權謀,說明他的統禦術爐火純青。

殺了進讒者之後,燕昭王把王後的衣服送給樂毅的妻子,把王子的衣服送給他的兒子,并派一百輛馬車,把樂毅的妻兒子女全部送到齊國,封樂毅為齊王。

但是,事實證明樂毅并沒有個人野心,面對燕昭王的“慷慨之舉”,他誠惶誠恐,同時也萬分感激。他馬上寫下一封親筆信,拒絕封王并表示效忠之心。此後,沒有人膽敢在燕昭王面前诽謗樂毅,而樂毅的忠心也赢得了各國的尊敬。

一代雄主:燕昭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