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導語: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嗎?黃金台換将真的值得惋惜嗎?其實并不!原因何在?王道政治是關鍵

戰國時代一直都是一個風起雲湧,戰略格局不斷變化的時代,在這個曆史時間段當中,無數的戰争曾經随着曆史的風沙一起湧上曆史的舞台,伴随着這些戰争的發生,各個國家之間的格局發生着不斷的變化。哪怕是在戰國時代一直沒有作為的燕國也曾經發動過大規模戰争,這個國家曾經打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并且一直攻打到了當時齊國的都城臨淄,差一點就将齊國全部滅亡。

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燕國的一代雄主燕昭王去世,他的兒子燕惠王繼位,燕惠王繼位之後,對于統兵的大将有諸多的猜忌,他并不信任手下的将領,尤其是當時樂毅已經攻破了齊國但是并沒有将齊國滅亡,這就引起了燕惠王的猜疑。

在衆多耳邊風的影響之下,燕惠王最終在黃金台将樂毅更換成了騎劫,騎劫擔任燕國的統帥之後,燕國軍隊節節敗退,由樂毅創造出來的優勢不複存在,最終被田單所率領的齊國軍隊打敗,齊國也從幾近滅國的狀态恢複了原先的狀态,解除了這一次的滅國危機。

這看上去是一個非常值得人們惋惜的結果,因為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如果燕國當時沒有把強領從樂毅換成騎劫,那麼,燕國很有可能會滅亡,齊國成為中原的一大諸侯強國,它的土地面積和常住人口數量都會翻倍增長,這将會成為一個能與中原各大諸侯國争鋒的國家,而戰國七雄也會在那個時間段變成六個,燕國也将會是一個創造了曆史的國家,可是就是因為燕國國君燕惠王的換将行為,導緻了燕國最終的失敗。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是以,在他們看來這個結果是非常值得人們惋惜的,可是曆史的真相真的是這個樣子的嗎?燕國的黃金台換将行為真的值得惋惜嗎?或者說,如果燕國并沒有在黃金台更換将領,燕國就能夠滅亡齊國嗎?我們今天就來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必須要知道三個事情,第一就是燕國組織樂毅伐齊這一活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第二燕國當時一直奉行的政治傳統是什麼?第三就是樂毅再被更換之後的選擇是什麼?知道了這三個問題,那麼最終的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是以,我們今天就從這三個方面對這個問題展開分析。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燕國發動戰争隻是出于私仇

第一個問題,燕國組織樂毅伐齊這一個活動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燕國與齊國之間就如同當時的秦國與魏國一樣,這兩個國家相鄰的土地面積十分廣闊,這也就注定了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利益紛争會十分嚴重,因為領土上面的争端往往會比其他的利益更加的嚴峻,是以,在燕國與齊國之間是有着很深的仇恨的。

但是在整個戰國時代,齊國一直都是被燕國強大的,齊國是位于東海之濱的國家,這個國家的經濟遠比燕國要發達,因為位于東海之濱,它的經貿形勢比其他的國家要更加的多樣化。自從齊國建國以來,海上貿易活動就非常的發達,也正因如此,給齊國這個國家創造了許多的經濟财富,一靠着這些經濟财富齊國的國力一直都十分的強盛。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是以,在齊國的鬥争當中,燕國一直是處于弱勢的,這樣的狀态維持了幾百年。國與國之間的争鬥,往往比人與人之間的争端要複雜很多,稍不留神牽扯到的将是這兩個諸侯國之間幾百年的恩怨,這些恩怨甚至可以動搖整個國家的根基,是以不到萬不得已燕國并不相與齊國決一死戰。是以,哪怕在這争端當中燕國一直都是吃虧的,但是它始終沒有邁出最後一步,可是這樣的狀态卻在齊涽王的時候發生了改變。

齊涽王是一個非常暴戾的君主,并且是一個目光十分短淺的人,他曾經組織過六國合縱,但是這次合縱卻是的一個陰謀,當時他将其他五個國家的軍隊當成了炮灰放在前線,自己去趁此機會消滅了宋國,并且侵占了燕國很多土地,不僅如此,他還在發兵的時候擊殺了燕國強領,并且以演過士兵性命為籌碼威脅當時的燕昭王。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面對這樣的奇恥大辱,燕昭王是一定忍不了的,可是,鑒于燕國國内的貧弱現象燕昭王當時也隻能向齊國俯首稱臣;其畢竟還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暗地裡在燕國進行變法,招攬了樂毅、劇辛等一般大才,之後又以齊國的暴行為由組織其他五個國家一起進行伐齊活動,也就是我們上述所提到的樂毅伐齊。是以實際上,燕昭王之是以讓樂毅作為大将進行伐齊活動,它的根本原因其實在于複仇,為了一雪燕國被齊國所欺辱的仇恨。

這與秦國當時發動的滅國戰争是完全不一樣的,秦國在秦王嬴政之前發動的戰争根本目的在于攻城略地,擴充秦國的土地面積,增加秦國的常住人口數量,并以此提升秦國的綜合實力,為秦國最終的東進和一統中原做準備。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可是燕國的目标并不在這些客觀原因上面,他當時的戰争隻是為了複仇,為了報複齊國,是以在最開始的時候,燕國軍隊打仗十分狠辣,所過之處基本上毫無生機,齊國軍隊也是傷亡十分慘重,齊國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财富也基本上被擄掠一空。

這就可以看出,燕國最根本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發洩自己心目當中的仇恨,他并不對當時的土地城池采取保護措施,因為根源就是并不想占領土地,甚至我們可以說他隻想摧毀它。是以,分析到此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十分明了了,燕國發動戰争的最根本因素實際上就是為了複仇。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燕國一直固守王道治國

第二個問題,燕國一直以來奉行的政治傳統是什麼?燕國是一個一直固守王道傳統的國家,自從他的立國之初召公奭成為燕國國君以來,燕國的政治傳統就一直沒有改變過,甚至在這樣的傳統之下燕國曾經出現過大段大段的曆史空白,在那段曆史時間段裡面,燕國平庸的連史官都無法找出一點亮點,哪怕是想給予燕國一點曆史的筆墨他們都做不到。

是以,隻能在燕國的王位更替上面進行寥寥數筆的記載,其他的像是燕國國内的重大曆史事件則是全無記載。這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曆史現象,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會出現如此長時間的曆史空白呢?根據曆史學家們研究發現,這段曆史空白長達九代,也就是燕國的九大國君在位期間都沒有發生過重大曆史事件,這隻能說明燕國的國家發展是十分穩定而且一成不變的。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而我們根據召公奭立國之後的所作所為可以推斷出,燕國當時一直遵守的就是王道政策,其實,如果燕國遵守的是像秦國那樣的政策是絕對不可能在那麼長的曆史時間段真内毫無作為。

而根據史料的記述,燕國不僅是沒有大的曆史事件發生,在整個戰國時代也沒有吞并過任何一個諸侯國,這就要提到燕國在遵守的王道政治傳統之下的一個原則性主張,那就是反對任何壓迫性的國家臣服,也就是說反對通過戰争來進行國家吞并,反對通過戰争這種有壓迫性手段存在的方式來征服一個國家。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是以,燕國從來沒有通過戰争的形式吞并其他的諸侯國,哪怕與當時的齊國與趙國之間存在着血海深仇,這個國家對趙國或者對齊國的戰争也從來都不是帶有滅國心思的戰争。這也就是為什麼樂毅在攻破齊國都城臨淄之後一直沒有滅亡齊國的原因,與燕國國内的王道政治傳統有着非常大的關系,因為在王道的政策之下其并不允許齊國因為壓迫性的戰争像燕國臣服,如果樂毅那麼做了,将是違背燕國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了。

樂毅黃金台被換,其實樂毅對燕國政治早已看透

第三個問題,樂毅在黃金台被換下來之後去了哪裡呢?其實樂毅當初被換下來之後他是逃往了趙國的,注意我們這裡用的是逃而不是去,他當時擔憂的是什麼呢?很多人認為,因為燕惠王對越一有猜疑,才會将他更換下來,是以樂毅擔憂的肯定是被燕惠王繼續猜疑而導緻自己有性命危險是以才會逃往趙國。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是卻不是最根本的原因。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黃金台換将之後發生的另一件事情。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樂毅确實是被燕惠王猜疑才被更換下來的,但是在這之後燕惠王卻是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的,并且他極其罕見的向樂毅緻歉,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曆史現象。

大家想象一下,在戰國時代那樣十分看重階級的時代,一個君主能夠向臣子緻歉這一定是非常罕見的事情,一個君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誠心誠意的要求臣子回來,如果這個臣子回來卻遇到了危險,那麼這個君主将背負上什麼樣的罪名呢?或許沒有人能夠拿他怎麼樣,但是他也将從此失去自己的信譽,這對燕國來說将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是以說,燕惠王能夠誠心誠意地向樂毅緻歉,哪怕他不能像之前那樣重用,他也一定會保他性命無憂,而樂毅在趙國也并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可是樂毅卻堅決反對回到燕國,這又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樂毅堅決不傳回燕國呢?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其實這個問題隻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樂毅實際上對燕國長期以來固守的那種王道的政治傳統看的十分透徹,其實我們如果深入地剖析當時的曆史真相的話,就會發現樂毅對于燕惠王的王書并沒有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反而他是十分認真地進行了回書,在他的回書當中提到最多的是他如何打敗的齊國軍隊,如何将齊國多年以來積累的财富全都運回燕國,如何與其他五個國家的聯軍一起作戰,卻對他六年以來對齊國的圍困隻字不提,這就很值得人們思考了。

如果樂毅是哪個建議燕國國軍圍困齊國的人,如果樂毅對燕國長期以來固守的政策十分贊同,那麼為什麼在對燕惠王的回書當中隻字不提呢?這隻能說明樂毅對于這種行為并不贊同,他六年以來對齊國的圍困其實并不是他的本意,隻不過國國君的壓力之下并沒有辦法而已。而對于這樣的一個國家樂毅深信它絕對不會做出改的,王道的政治傳統之下它隻能越來越腐朽,這樣的國家又有什麼前途呢?是以樂毅才選擇了拒不回燕。

戰國時代,燕國如果黃金台不換将,能夠統一天下?王道政治是關鍵

其實知道了上述三個問題的答案也就不難了解為什麼燕國黃金台換将的行為并不值得惋惜了。因為這其實是燕國一定會發生的一個行為,或者說在燕國固守的王道政治傳統之下,哪怕是樂毅帶兵,哪怕樂毅一直堅守在齊國的戰場之上,燕國也不可能消滅齊國。

燕國當初發動戰争隻不過是為了向齊國複仇,隻不過是為了發洩自己心中的仇恨,由此而誕生的戰争将是破滅性極大的,可是燕國卻又是一個固守王道政治傳統的國家,是以,這兩種行為實際上非常的沖突,而燕國的王道政治傳統又是從立國之君開始流傳下來的。

是以這表明着燕國最開始的那種類似于滅國之戰的戰争方式不可能長期延續下去,一旦它的作戰方式被改變也就意味着燕國上下對于齊國的态度發生了改變,而政治态度一但發生變化,也就意味着燕國又重新走上了原來固守王道政治傳統的老路。

在這樣的政策之下,燕國無論如何都是消滅不了齊國的,是以,黃金台換将隻不過是個借口,哪怕沒有這個曆史事件,燕國也絕對沒有可能在固守王道的基礎之上消滅齊國。

參考文獻:《戰國策》、《左傳》、《史記》、《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