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求賢如渴,禮賢下士,燕昭王千金買骨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齊國在燕國内亂的時候,曾趁機攻打燕國,奪走許多土地。燕昭王即位後,卑躬屈節,重金厚禮地廣招賢才,一心要向齊國報複。昭王去拜訪一位名叫郭魄的人,向他請教招攬人才的方法。

郭魄說:“聽說古代有一個國王,他用黃金千斤求購千裡馬,但三年裡一無所獲。有個國王的侍臣,自願出去尋找千裡馬,三個月後找到了一匹,但可惜馬已經死了。侍臣于是拿出五百斤黃金,買下骸骨,回去向國王複命。國王很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花了五百金買死馬的骨頭回來有什麼用!’侍臣回答說:‘死馬都花了五百金去買,那活馬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天下人一定都知道大王肯出重金買馬,是以好馬不久就要到了。’果然不出一年,就有三匹千裡馬送來。大王若誠心想要招賢納士,何不從我郭隙開始?像我這樣才能淺薄的人都得到重用了,那麼比我高明百倍的人知道之後,必定争相投效,不遠千裡而來。

求賢如渴,禮賢下士,燕昭王千金買骨

于是燕昭王拜郭魄為師,并為他修築了一座宮殿。天下人聽說了昭王的禮賢下士,都争先恐後地投奔燕國,其中樂毅、鄒衍、劇辛等人,才賢出衆,更是一時之選。

經過二十八年的勵精圖治後,燕國國富兵強,将士善戰;昭王遂命樂毅為将,率六國聯兵伐齊,大敗齊軍。齊闵王出奔國外,燕軍燒毀齊國宗廟宮室,盡取其珍寶重器,齊國最後隻剩下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下。

求賢如渴,禮賢下士,燕昭王千金買骨

千裡馬的骨骸都可賣得五百斤黃金,真正的、活生生的千裡馬當然可賣得更多!像郭魄這種淺薄的人都可得到重用,真正的賢能之士當然更可得到重用!這是郭魄的推理,也是他給燕昭王的分析與建議。今天來看這個故事,雖然時空已變,現代人也不會用這種方式來招募人才,但這個故事卻凸顯了一個道理,值得我們思考。

郭魄給燕昭王的建議,覓得天下賢能之士的兩個方法是:一是物質層面的不吝惜;二是态度層面的禮賢下士。

求賢如渴,禮賢下士,燕昭王千金買骨

也許你會認為,賢能之士也重視金錢等物質的多寡嗎?我們可以這麼說,賢能之士隻是智慧才能比一般人高,但在生存資源的需求方面和一般人并沒有什麼不同,差别隻在有人不很在乎,夠用就好;有人則特别在乎,越多越好!但無論如何,不管賢能之士對物質的态度如何,金錢方面付出的多寡卻是衡量對方基本誠意的一個名額,尤其對方是一個付得起的人!付得起而吝,誰會相信他的誠意呢?甚至認為是羞辱了!但話又說回來,也不能認為這些賢能之士是為錢而來,你若有這種想法而且被對方知悉,那麼這賢能之士也會認為是一種羞辱,拂袖而去!

另外是态度的問題。賢能之士特别需要對方的禮賢下士,“禮賢”就是禮遇賢能者,“下士”就是不恥下問,就教于有學問的人!簡而言之,就是尊重賢能之士,尤其是尊重他的智能!隻要上位者讓這些賢能之士感受到你的這種态度,他就不惜肝腦塗地,甚至不要錢也可以賣命呢!

當然這樣子做也不一定能招來真正的賢能之士,魚目混珠者必定不少,是以如何在這麼多“賢能之士”

求賢如渴,禮賢下士,燕昭王千金買骨

中過濾出真正的賢能之士也是一個嚴肅且困難的問題,不過這不在本文談論的範圍。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