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攻趙自疲國力減弱,燕國滅國純屬自找,解析燕國亡國之路

燕國是戰國七雄之一,但是看戰國曆史的時候總會覺得燕國實在太弱小了,似乎在争霸中沒什麼優勢。

但是燕國曾經也很強大,它打敗過稱霸的齊國,也算是輝煌一時。

但是輝煌過後變成了昙花一現,被秦國殲滅。縱觀燕國亡國過程,可以說是燕國能被秦國消滅,必先自己國内混亂。到底燕國是怎麼自取滅亡的呢?

一、禅讓亂國

燕國有一個君主叫做燕王哙,他可是一位自作聰明的君主,不僅自作聰明,甚至可以說是糊塗到了極點。

燕王哙繼位後,蘇秦因為與大夫争寵在齊國被殺死。蘇秦在燕國時,與燕國的相國子之通婚,蘇秦的弟弟蘇代與子之也有來往。在蘇秦死後,齊宣王又任用了蘇代。

攻趙自疲國力減弱,燕國滅國純屬自找,解析燕國亡國之路

在燕王哙三年,燕國與楚國、趙國、魏國、南韓聯合攻打秦國,失敗而歸。當時子之擔任燕國的相國,獨斷專權。蘇代為齊國出使燕國時,燕王哙問蘇代:“齊王這個人怎麼樣?”蘇代說:“成不了霸業。”燕王問:“為什麼?”蘇代說:“不信任自己的大臣。”蘇代這樣說激發了燕王,燕王更信任子之了。

蘇代的使者鹿毛壽對燕王說:“堯帝禅讓天下有了美名,實際也并沒有失去天下。您不如效仿堯帝将國家的權力讓給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這樣大王便與堯帝齊名了。”

于是燕王哙真的将證權交給了子之,子之的勢力更大了。

攻趙自疲國力減弱,燕國滅國純屬自找,解析燕國亡國之路

這時又有人對燕王說:“現在您是把政權交給子之,但是官吏都是太子的人。名義上是子之掌權,實際上是太子掌權啊。”

于是燕王收回三百石以上俸祿官員的印玺,交給了子之,子之是以成為燕王。燕王哙退休,不再執掌國政,願意成為臣下。

國王退位而臣子稱王的事情可以說在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燕王哙将王位給相國不給太子,等于将國家都拱手讓人,這可真是史上最糊塗的君主。

太子平理應是繼承王位的那個人,但是由于父親的糊塗将國家送了出去,太子能咽下這口氣嗎?

于是将軍市被和太子決定謀反,準備攻擊子之。齊宣王趁虛而入派人給太子傳話:“聽說太子準備廢除私權,确立國權,整頓君臣名分。雖然我們國家幫不上什麼忙,但是如果您願意,我願意聽從您的召喚。”于是太子召集黨羽,包圍王宮,子之反攻。連戰數月,太子和将軍市被殉國,燕國百姓叫苦連天,宗族也人心渙散。

攻趙自疲國力減弱,燕國滅國純屬自找,解析燕國亡國之路

齊國趁這個時候派大将匡章率軍攻打燕國,加上北方地區的群眾讨伐燕國。燕國士兵人心渙散,離心離德,

“士卒不戰,城門不閉”

,士兵不願意抵抗,連燕國城門也不關閉,最後燕王哙被殺死,齊國勝利。

燕王哙做了一件最糊塗的事,由于他太想和堯帝一樣擁有美名,是以他将王位給了相國子之,膽子不是一般的大。

正是由于他的錯誤決定,太子謀反,燕國大亂,齊國坐收漁翁之利。燕國也因為這次鬧劇,國力倒退,差點使燕國滅亡。

二、滅齊自削

在“禅讓”之亂後,齊國在燕國的土地上随意殺人,毀壞宗廟,掠奪寶物,齊國的暴行引起了燕國百姓激烈的反抗,後來燕國人民擁立燕昭王繼位。

由于齊國趁燕國大亂趁虛而入,燕昭王非常怨恨齊國,于是廣納天下賢士,樂毅這時候為魏昭王出使燕國,燕昭王以賓客的禮節接待他,樂毅為了回禮,做了燕昭王的亞卿。

攻趙自疲國力減弱,燕國滅國純屬自找,解析燕國亡國之路

樂毅認為在攻打秦國這件事上還是要與諸侯合作

,于是燕昭王派樂毅與趙惠文王結盟,又派别人去楚國和魏國,趙國也在拉攏秦國攻打齊國。由于諸侯們都認為齊王驕橫暴虐對各國不利,都同意和燕國聯合共同讨伐齊國。

樂毅指揮趙、魏、出、韓、燕五國士兵在濟水西邊大敗齊國,又指揮燕國軍隊追擊齊國軍隊,攻下了齊國的都城臨淄。燕昭王将昌國封給樂毅,并命樂毅繼續攻打齊國還沒拿下的城邑。齊國的城邑沒有攻下的,隻有莒(ju)和即墨兩處。

攻趙自疲國力減弱,燕國滅國純屬自找,解析燕國亡國之路

燕昭王和樂毅君臣一心,将齊國打得大敗,心裡一時痛快,但是眼光放長遠了,這就是在損失一個盟友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敵國,齊國從此以後轉而與秦國交往。在長平之戰以後,秦國滅了趙國,下一個滅亡的國家就是燕國,燕國此時将齊國變為敵人,是以在秦滅燕中齊國并沒有出兵幫助燕國,這也為燕國的滅忙埋下了伏筆。

三、攻趙自弱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送五百黃金給趙王祝壽,想與趙國交好。栗腹回來向燕王報告說:“趙國的壯丁都死在長平,趙國的小孩還沒有長大,可以進攻它。”燕王就問昌國君樂閑能否攻打,樂閑說:“趙國四面受敵,趙國百姓都是受過訓練的,不能打。”燕王說:“我們以多攻少,兩個打一個可以嗎?”樂閑說:“不可以。”燕王又問:“五個打一個呢?”回答:“不行。”燕王大怒,群臣都開始附和燕王,紛紛說可以。燕王早就失去了判斷,開始進攻趙國。栗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最後栗腹被廉頗殺死,卿秦和樂閑被俘虜。

攻趙自疲國力減弱,燕國滅國純屬自找,解析燕國亡國之路

戰國之中,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就是趙國,燕國與趙國相鄰,在東北方向,而秦國在燕國的西南方向,兩國中間隔着趙國,趙國作為燕國的一個屏障,正好能幫助燕國抵擋秦國的進攻。但是在秦國和趙國的争鬥中,燕國時不時的偷襲趙國,加速了趙國的滅亡,而趙國和燕國是唇齒相依的關系,趙國滅亡,燕國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是以說燕國攻打趙國,不僅使自己的屏障國家滅亡,還使自己的國力減弱,面對強大的秦國,根本沒有戰勝的機會,最後隻能被秦所滅。

總結

在燕國的滅亡之路上,燕國的燕王哙的荒謬做法讓燕國受到了一次重創,燕昭王雖然想為國出口氣,但是目光短淺,以至于後來秦滅燕國中得不到齊國援手,而燕王喜更是不能審時度勢。

縱觀燕國這一系列做法,可以說燕國是先從自己内部亂,又到攻趙自弱,這是一個因果關系,再加上君王錯誤的判斷,才導緻燕國最後的結果。

參考文獻:《史記·樂毅列傳》

《史記·趙世家》

《戰國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