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煮成味道,美味流淌心間,寒露篇:「羊肉羹」。
“袅袅涼風動,凄凄寒露零”寒露臨近,鄭州伴随的是小雨淅瀝,空氣濕冷,這時候百般想念羊肉了,感覺不吃上一口熱氣的羊肉不足矣撫慰胃口。

羊肉,算得上是國人最為推崇的清補食品之一。其性屬溫熱,可溫胃禦寒,尤适秋冬季食用。金元名醫李東垣曾指出:“人參能補氣,羊肉可補形。”
羊肉可以說占半壁江山,一個鮮字就可說明,一半是魚,一半是羊了,天冷,早上去下羊肉湯館子,家家都排着長隊,等着喝上一碗羊湯,各地的羊湯不一,但殊途同歸,都是一個熬字,一米大的鐵鍋,咕嘟嘟的熬着羊骨頭,湯濃如玉。
幾個朋友相坐一老式桌子,端上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羊雜湯。我喜歡羊雜湯,秋冬季節完全無法拒絕它,羊肚脆韌,羊肝綿密,羊血鮮嫩,羊肺軟彈,大鍋熬出羊肉的鮮香,又彙聚了口感各異的下水,配上個麻醬燒餅或者餅絲,一步到位,吃相貪婪,盆幹碗淨,吃不夠還能喊老闆再加上一碗湯,吃的從舌尖暖到腳尖,降溫喝碗湯妥妥的。
羊肉除了湯,那也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從南到北吃法各異,江浙一帶羊肉中名頭最響的是藏書羊肉。用特制大木桶烹煮羊肉,出品湯色乳白,酥而不爛。片片羊肉閃爍着讓你嘴饞的色澤,勾得讓你忍不住流下口水,而且聽說沒有暖氣的南方,全靠這一口羊肉頂住冬天的寒氣。
這羊肉獨挑大梁,做出來許多讓人垂涎的羊肉美食,羊肉湯,藏書羊肉,還有黃焖羊肉,各地羊肉美食層出不窮,都源于羊肉的味道,它打輔助做配菜也是相得益彰,配合默契,比如和各色主食搭配來吃。最知名的是羊肉泡馍。絕不能錯過的羊肉美味。一張馍掰成黃豆大小,水圍城,口湯,單走,幹拔等等吃法,乍一看内容簡單,其實能吃出無限風味。
泡馍吃時并不攪動,而是繞着碗邊蠶食。有的感覺吃羊肉泡馍不夠熱鬧,加上一大勺油潑辣子,紅彤彤,油亮亮的一碗湯,馍在湯中嶄露頭角,夾起一口來,那味道,絕了。還有人喜醋,在吃羊肉湯,羊肉泡馍也不忘點醋加香,《本草綱目》稱:“羊肉同醋食傷人心”。羊肉大熱,醋性甘溫,與酒性相近,兩物同煮,易生火動血。是以羊肉湯中不宜加醋。是以,食肉香也要懂得養生,這樣吃出來才更安心,更香醇。
說了幾種讓人嘴饞的羊肉美食,口水已經打濕了衣襟,明天正好寒露時節,那就做一道有羊肉,又有菜,不分主次的羊肉羹,裡面該有的都有,金針菇,還有切成細絲的木耳,胡蘿蔔,還有豆腐幹吸收着羊湯的香味,青菜葉子細細一撒,熱騰騰,湯頭既清又濃,羊肉軟嫩之外,更有馥郁肉香,來碗這樣的羊肉羹來撫慰迫不及待的味蕾也是極好的。
「備好食材」:羊瘦肉,金針菇,豆皮,青菜,紅蘿蔔,黑木耳,雞蛋,用料:鹽,雞精,醬油,白胡椒粉,白糖,洋蔥酥,澱粉,水澱粉,十三香,香油。
「提前準備」:羊肉順着肉的紋理切成短條或者細絲,金針菇切掉老根沖洗幹淨掰散,紅蘿蔔削皮用工具擦成絲,豆皮和青菜洗淨切成絲,黑木耳泡好掐掉根切絲,雞蛋打入碗中備用。
「羊肉羹」的做法:
把雞蛋攪散,在切好的羊肉絲裡加入2勺蛋液,半勺醬油,1勺白胡椒粉,半勺白糖,2勺洋蔥酥,2勺澱粉和1勺十三香攪拌,用手抓起肉絲不停的摔打,直到肉絲上漿有黏性為止。
鍋中倒入3碗水,大火燒開,放入拌好的羊肉絲入鍋煮3到5分鐘,羊肉變色後撈出,放入碗中先備用着。
鍋中留下原湯,用勺子撇去表面浮沫後,放入金針菇,木耳絲和豆皮絲用大火先煮1分鐘,在接着下入紅蘿蔔絲和青菜絲。
加入1勺半的鹽和1勺雞精來給湯汁調味,等到鍋裡所有食材快要斷生的時候,放入羊肉絲用筷子攪散,沿着鍋邊倒入剩餘的雞蛋液。
蛋液慢慢凝固後,加入2勺水澱粉來給湯汁勾芡,在加入1勺香油來提香,攪拌均勻後就可以關火了,用勺子盛入碗裡,配上兩個燒餅,可以開吃了。
「好吃看這裡」:
這道湯選用羊瘦肉或者羊腿肉來做都可以,在腌制過程中摔打羊肉絲是為了快速的入味去腥,也使羊肉的口感吃起來更嫩滑。裡面的配菜選用也是比較家常的,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配菜來放,不一定要放這麼種,看起來營養豐富就好。洋蔥酥對羊肉的去腥有非常好的幫助,大家不妨多炸些放起來,平時炒菜放一點非常的出味噢。
每一道菜,都是用心之作,每段文字都在用心闡述,與食為伴,溫暖生活,如果大家有更多的做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讨論,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和轉發,有問題的話也可以私信,感謝閱讀,祝大家生活愉快,最後不要忘記點贊關注呐,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