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雨滄桑:廣州粵菜之魁首——廣州酒家和文昌雞

作者:瀾饞食記

在廣州酒家雅緻的廳堂裡,曾經懸挂着蔡廷锴将軍手書的“飲和食德”匾額。這是他一九四七年間來此飲宴即席題贈的。同時,酒駕的櫥窗赫然以“食在廣州”四個字為号召,取一語雙關,即:既食在廣州城,兼有食在本酒家之意。

風雨滄桑:廣州粵菜之魁首——廣州酒家和文昌雞

蔡廷锴将軍題字

廣州酒家的前身是西南酒家,建立于一九三六年。從三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這差不多二十多年中,無論規模還是技術力量,在廣州的酒家中都是名列前茅,并有“廣州第一家”的稱号。

風雨滄桑:廣州粵菜之魁首——廣州酒家和文昌雞

廣州酒家的前身西南酒家

那時,這間門庭華麗的園林酒家,上下兩層不僅能擺放一百二十三圍的酒席,而且菜肴精美,名廚輩出。三十年代,有省、港食神級名廚梁瑞;四十年代有“世界廚王”制成的梁賢(梁賢曾經在三十年代出席巴拿馬國際烹饪比賽大會,獲得金質獎章);五十年代有“翅王”吳銮;六十年代有創制“茅台雞”的大師傅黃瑞……

風雨滄桑:廣州粵菜之魁首——廣州酒家和文昌雞

民國時期的廣州大酒家

一九五六年轟動一時的廣州名菜美點博覽會亦在此間舉行,可見風頭之盛。後來北園,泮溪相繼崛起,南園亦開業擴充,第一流的酒家飯店增多了。但廣州酒家的烹饪手藝,富有傳統的地方特色,菜式新穎,講究季節時鮮,仍不失為廣州的名牌菜館。

廣州酒家以三禽制法聞名遐迩。其創制的文昌雞、茅台雞、蚝王熏香雞、紅棉加積鴨,百花煎釀鴨掌和廣州烤全鵝等名菜,都得到了中外美食家的一緻好評。尤其是特色中的特色,魁首中的魁首:文昌雞,更是粵菜雞中食品的佼佼者,制法獨樹一幟到了巅峰。

風雨滄桑:廣州粵菜之魁首——廣州酒家和文昌雞

聞名遐迩文昌雞

三十年代著名的大廚梁瑞,聽聞海南島文昌縣産雞鮮美,特地組織人力前去考察。嘗試之後,果然發現肥美肉厚,但唯一的缺陷就是骨頭很硬,口感不佳。于是,他想出了一種去骨取肉的辦法驚醒炮制。

方法是将宰殺洗淨的雞浸到剛熟,晾幹後起肉剔骨,斜切成日字形共二十四片,與此同時,将雞肝也浸熟後切成二十四片,同時将火腿切成雞片大小的二十四片。然後,将三者相間合并,在長碟上砌成麒麟狀,連同雞頭,雞翅,雞尖擺成雞形。上籠蒸雞後瀉去水份,兩次排列芥菜心,最後打芡,加入麻油和豬油推勻淋在雞上。

這款才造型美觀,芡汁明亮,清淡鮮美,三樣并肩滋味各異,作為酒家的頭牌暢銷數十年盛名不衰。非常之巧的是,因其制法有文昌雞而來,而酒家有地處文昌路口,故幹脆命名為:文昌雞。

其後,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處,名廚黃瑞利用茅台酒特有的芳香,将雞煀熟,成為又一道酒家的當家菜。隻可惜這道名菜由于做工複雜,價格昂貴,現在的廣州酒家已經不再售賣了。

風雨滄桑:廣州粵菜之魁首——廣州酒家和文昌雞

風光一時又銷聲匿迹的茅台雞

在八十年代初的時候,美國著名記者,國際活動家舒子章說:“我到過不下一百個國家,吃過不知道多少新奇美味的菜肴,但都沒有今晚在廣州酒家吃的那麼好,那麼講究。食在廣州,果然是名不虛傳。”由于廣州酒家的龍頭地位,每年接待外賓無數。幾位美國能源專家在品嘗了這裡制作的“茅台雞”、“鍋貼鲈魚塊”等名菜後,也贊歎道。“中餐譽滿世界,粵菜譽滿中國,西餐在粵菜面前也黯然失色了。我們今晚吃的非常滿意。”

風雨滄桑:廣州粵菜之魁首——廣州酒家和文昌雞

七十年代因為菜優價平,顧客如織

廣州酒家還有一大特色,就是食品相對經濟實惠,價錢比較便宜。曾經的該店經理陳明,三十年代初就入行在陶陶居打雜,到了一九三九年,他開始到廣州酒家當廚師(其人燒鹵功夫老到,善制豉油雞,人送綽号油雞明);一九五七年被提升為經理。他熟悉餐飲業行情,經營有方,生财有道。過去大酒家慣用海鮮與河鮮,少用塘魚。陳明便在五十年代趁塘魚價廉,大搞全魚宴。一連創制了“雞子丸”、“銀湖魚青脯”、“瀾之念父羹”等十數款用塘魚烹饪的菜式,價廉物美,大受顧客歡迎。

後來,他又運用了這個經驗搞起了鴨宴,羊宴。同時,又在内部挖潛,大搞革新。一般酒家的“雞三味”,離不來蒸,焗,湯。他卻匠心獨運,搞出個“新雞三味”:韭黃炒雞絲,鍋貼胗肝、炖杞子雞骨。把下腳料全部用上,杜絕浪費的同時,價格還比其他酒家便宜了三四成。是以,善于安排原料,善于粗料細做,讓廣州酒家有了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風雨滄桑:廣州粵菜之魁首——廣州酒家和文昌雞

如今氣派的廣州酒家

風雨滄桑:廣州粵菜之魁首——廣州酒家和文昌雞

直到現在,廣州酒家依然保持古香古色

廣州酒家從曆史中走出,又奔向新時代而去。新裝修的建築風格極富東方民族色彩,門庭高大,庭院内木棉挺拔,榕蔭如蓋。新開辟的天台餐廳,花卉争豔,盆景競秀,廳房雅緻,的确是品茗,飲宴的好所在。

附:茅台雞的的做法。

原料準備:

主料:光雞一隻,重約一斤半;蝦膠三兩六錢,鮮菇三兩(十二粒)。

配料:蟹黃五錢,紅蔥頭一兩,姜蓉一兩,芫荽葉二十四片,茅台酒五錢,麥芽糖二錢,短菜軟四兩,二湯三兩,濕馬蹄粉二錢,芡湯二兩,精鹽,麻油,八角,清水,頂湯少量。花生油二斤(炸蔥頭和雞用,消耗二兩)。

制作:

将光雞洗淨,用滾水渌過,取起晾幹。用開水調勻麥芽糖塗遍雞身。武火起镬下油燒至七成熱,炸紅蔥頭取起,再把雞炸至金黃色取起,瀝去油。

把炸好的蔥頭與姜蓉、茅台酒(三錢)、鹽、八角撈勻,約以一般份量塗在雞身上,餘下的放進雞腔内塗勻後,先武火後文火蒸約二十分鐘,熟後取起。

将蝦膠捏成丸子十二粒置碟上,放進蟹黃,每件貼上芫荽葉兩片,用武火蒸五分鐘取起備用。

将雞腔内的各種物料與原汁倒出,去掉八角,把蔥姜放在碟上;将雞斬件砌成雞型鋪上。

炒菜軟,濺芡湯一兩,炒熟後濾幹水份備用。接着,将鮮菇用二湯滾煨後撈起;起镬落油,濺酒,放鮮菇,加芡湯,醬油,用濕馬蹄粉打芡,下麻油,包尾油炒勻取起。

将菜軟伴在雞的兩邊及尾部,蝦丸,鮮菇分别排在在菜軟上,切成“孔雀開屏”型。

起镬落油,下頂湯,用濕馬蹄粉打芡,加麻油,包尾油推芡淋在蝦丸上。随即把記得原汁加茅台酒(二錢)煮沸,用濕馬蹄粉推琉璃芡淋在雞身即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