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州扒雞如何從山東德州傳遍全國?都是火車的功勞

1912年,一條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的鐵路幹線——津浦鐵路,全線貫通投入營運。這條鐵路全長約1009公裡,是華北通向華東的主要鐵路幹線。1968年,随着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津浦鐵路和滬甯鐵路貫通營運,津浦鐵路随之成為京滬鐵路的一部分。

津浦鐵路對助推華北、華東等地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當地群衆交通出行條件,産生了巨大的作用。而對于經常乘坐火車出行的旅客來說,它還帶來了一道美食——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如何從山東德州傳遍全國?都是火車的功勞

德州扒雞,當然發源于山東德州。德州位于山東省的西北部,人文曆史悠久,早在夏朝、商朝時期,就有諸侯國家存在。

德州扒雞的曆史,比火車還老。

一種說法,德州扒雞發源于元朝、明朝。那時候京杭大運河是重要的漕運管道,德州是京杭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碼頭。運河碼頭總是人員集中、商鋪林立的場所,因而有不少小販挎着竹籃,前來售賣他們自己烤制的燒雞,這就是德州扒雞。

一種說法,德州扒雞發源于康熙年間。當時,德州城西門外大街,有一個叫賈建才的燒雞鋪,請了一個不靠譜的小夥計。小夥計将雞煮到鍋裡後,一不小心睡着了,使得雞煮過了火。賈建才舍不得将雞扔掉,還是送到碼頭去售賣,沒想到這種煮得脫骨的雞更受食客喜歡,于是德州扒雞華麗麗地産生了。

德州扒雞如何從山東德州傳遍全國?都是火車的功勞

德州扒雞出名後,被稱為“天下第一雞”,據說與乾隆皇帝有關系。

《德州市志》記載: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工作時,特意經過山東德州,吃了一隻扒雞,吃後龍顔大悅,賜了“天下第一雞”的名稱。

當然,這樣的故事,大家聽聽就好了,不必當真。因為在民間傳說裡,乾隆皇帝封了很多“天下第一”,沒有一百個,也有幾十個了。

德州扒雞如何從山東德州傳遍全國?都是火車的功勞

不過,在很長的時間裡,德州扒雞這道美食還隻是在德州當地有名,讓德州扒雞名揚天下的,正是文章開頭提到的津浦鐵路。

津浦鐵路線路很長,早些年火車速度很慢,從天津到南京得十多個小時。旅客從天津出發,一路“哐哐當當”到了德州時,早已餓得饑腸辘辘、眼冒金星了。這時候,德州站的站台上有一股誘人的香氣,從小販的竹籃裡傳出來。這正是德州扒雞的香味。

是以,德州扒雞的名号,很快就沿着津浦鐵路傳到了華北、華東等地,再通過旅客的口耳相傳,傳遍大江南北。德州扒雞又被稱為“火車拉來的美食”。

有一年,梁實秋先生乘坐火車經過德州時,聽到車窗外面有老幼婦孺扯着嗓子大叫“燒雞燒雞”,不少旅客伸手到窗外購買德州扒雞,便好奇地買來嘗了嘗。

德州扒雞如何從山東德州傳遍全國?都是火車的功勞

後來,梁實秋将德州扒雞的味道寫進了《雅舍談吃》:“早先大約一圓可買三隻,燒得焦黃油亮,劈開來吃,鹹漬漬的,挺好吃。”

民國美食家唐魯孫聽說過德州扒雞的名号後,曾經在一次乘坐火車經過德州時,專門買來一隻德州扒雞,進行實地驗證。實地驗證的結果是:“這一頓肥皮嫩肉、膘足脂潤的扒雞令人過瘾,旅中能如此大快朵頤,實在是件快事!”

吃得好,睡得香,唐魯孫吃過德州扒雞後,竟然睡過了站。

德州扒雞成“網紅”後,就難免有人渾水摸魚。唐魯孫的上司曾養甫告誡他千萬别在站台上跟小販買德州扒雞,因為他們賣的不是扒雞,而是扒烏鴉,“快車經過德州時,多半是晚飯前後,小販所提油燈,燈光黯淡,每隻扒雞都用玻璃紙包好,隻隻都是肥大油潤,等買了上車,撕開玻璃紙一吃,才知道不對上當,可是車已開了。”

我想,曾養甫一定是上過這樣的當吧?

德州扒雞如何從山東德州傳遍全國?都是火車的功勞

在上世紀80年代,随着外出務工、經商的人群逐年增加,德州扒雞迎來風光紅火的時代。到德州站買一隻德州扒雞,成為許多旅客共同的心願。每當火車緩緩駛入德州站時,車門一開,就有人群蜂擁而出,到站台上搶購德州扒雞。有的乘客等不及了,幹脆從車窗跳到站台上。

“等他們拿到油乎乎的紙包,便心滿意足地擠出人群,傳回座位,一隻油光發亮的扒雞就在眼前了。”德州扒雞聯合企業公司首任總經理孫寶玉回憶道。

那時候,一名售賣德州扒雞的小販,每天能賣幾千元錢。你要知道,上世紀80年代一名勞工的月工資隻有幾十塊錢。

直到今天,不少曾經在德州站賣過德州扒雞的人,回憶起當年的盛況,仍然兩眼放光、回味無窮。

德州扒雞如何從山東德州傳遍全國?都是火車的功勞

進入21世紀後,随着火車的不斷提速和食品的改進,德州扒雞“一雞難求”的現象一去不複還了。

話說回來,德州扒雞肉質鮮嫩松軟、味道清香不膩,特别是輕輕一碰就脫骨的特點,非常适合在火車上大快朵頤。如今,德州扒雞成為了一道享譽中外的名小吃。許多旅客到了德州,都會買上幾隻德州扒雞,帶回家饋贈親友,或者與家人分享。

自然,最愛德州扒雞的還是德州本地人。德州人請外地朋友吃飯,飯桌上一定會出現一隻德州扒雞的身影。用德州人的話來說就是:“不知道聊什麼我就點隻雞,就沖這隻雞,我能講半小時,絕對可以避免酒桌尴尬。”

嗯,有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