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慶戰争:即使李秀城參戰,太平軍仍将失敗

作者:岩岩說史

1861年9月,陳玉成象征性地發動沖鋒,然後向天空歎息,随後率軍離開閩縣關,前往福建北部。随後,曾國軒"集集營"項軍攻占安慶,再以支付公路通行費為理由,将16000名太平軍人處死,守衛葉蔚來、吳定才在戰鬥中陣亡。對于安慶的淪陷,未來很多人會是李秀成的原因,如果李秀成參戰,太平軍有信心守住安慶,打敗湘軍。

甘王紅人雨批評李秀成:"不管放棄,為了蘇行繁榮的地方,一旦受挫,一定不能長期存在。"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即使李秀成參戰,支援陳玉成進行安慶戰争,太平軍也會失敗,損失更是慘重。

安慶戰争:即使李秀城參戰,太平軍仍将失敗

安慶戰中,李秀成沒有直接營救安慶,主要表現有三分。首先,陳玉成從江浙戰場回到安慶,而香軍在拖車河戰中,李秀成沒有支援。1860年10月,湘軍開始進攻安慶,陳玉成邀請李秀成一起行動,上下遊打響湘軍。結果如何?李秀成拒絕了陳玉成的要求,理由是蘇州和常州尚未穩定下來。

其次,洪秀泉決定在西邊征召武昌,進攻湘軍後方,迫使曾國軒回來幫忙。按照規定,陳玉成率軍北上,李秀成率軍南路,然後夾住武昌。結果如何?李秀城一路上征馬,進展緩慢,陳玉成先到了武昌郊區,也沒有進行圍攻戰。

最後,李秀成到達武昌附近,沒看到陳玉成,也跟着回來了。這時,李秀成并沒有去營救安慶,而是直接回到蘇州,準備向江浙東進軍。這三點,就是未來人們指責李秀成沒有救安慶的根據。但就算李秀成上戰場,結果也會是一樣的。

安慶戰争:即使李秀城參戰,太平軍仍将失敗

李秀成參戰,能改變安慶戰役的結果嗎?答案是否定的,李秀成是否參加了安慶之戰,對結果沒有影響,隻會讓太平軍殺得更多。原因很簡單,李秀成下的精銳兵不會很多,隻有一堆"混合軍",還需要時間去訓練。李秀成在《自我叙事》中曾說過:"那時候,國王的名氣,我沒有為自己揚名,到處都是為了算計。

1856年9月,天津事件爆發,太平軍精銳軍損失殆盡。1857年5月,石達開出一句話要獨自外出,帶走了10多萬人,太平天國"北韓沒人,全國沒有将軍",處于非常危急的境地。"一五王"之後,陳玉成在軍隊下馬最多,李秀成人不多,隻能協助陳玉成打闆凳。

在奪取江浙之前,李秀成的兵力很強,遠遠不如陳玉成。是以,李秀成一旦遇到清軍的進攻,他都無法應付,隻能等待陳玉成的到來。1860年7月,20萬"混兵"脫離石大開北,中途進入忠貞的國王軍團,李秀城擁有相應的實力。

安慶戰争:即使李秀城參戰,太平軍仍将失敗

來自廣西西北部的士兵,李秀城沒有時間訓練,戰鬥力太過籠統,即使去安慶和湘軍打仗,也要鵝卵石,自我毀滅。湘軍采取"圍攻營救"的戰術,在安慶城下挖長壕、修建栅欄、建堡壘,在城内與太平軍對峙了很長時間。此時,湘軍憑借強大的水師力量,封鎖了長江,切斷了太平軍的糧食運輸線,占據了優勢。

在"圍剿"的戰術下,太平軍對湘軍不甘心,人數為白人。原因很簡單:太平軍缺乏重武器來摧毀湘軍強大的軍營。而且,太平天國沒有水師,長江的控制權落入湘軍手中,太平軍後勤補給無法,糧食運輸線路被湘軍切斷,無法支撐消耗戰,鋸戰。

1862年10月,玉花台之戰爆發,李秀成率領20萬軍隊與2萬向軍作戰,共戰44天。結果如何?湘軍躲在基地,太平軍攻不勝負,後勤補給跟不上,隻能帶兵撤退,曾國軒笑到最後。

安慶戰争:即使李秀城參戰,太平軍仍将失敗

沒有重型武器和強悍水手的協助,太平軍怎麼可能打赢安慶之戰?即使李秀成率20萬"混兵"過去支援陳玉城,結果也隻會增加傷亡,根本無濟于事。而且,在安慶之戰中,太平天國投入了大量部隊,陳玉成、楊福清、黃文進、劉冠芳、林紹軒、洪仁軒、金愛、吳定才等都參加了戰争。

安慶市内外,太平軍總人數接近20萬人,湘軍約6萬人。結果如何?陳玉成指揮着所有的兵馬,發動了連連的攻勢,但就連李續一、多蘭A都不确定。幾個月來,湘軍的外防線堅實,太平援軍一直被封鎖在安慶外,無法與城防軍取得聯系。

陳玉成打得太好了,除了自己需要守衛基地,打一場沒有勝利希望的戰鬥,沒有人願意繼續戰鬥。為此,陳玉成和将軍們經常吵架,彼此之間的沖突非常尖銳。後來,陳玉成被困在泸州,沒人想去救援,原因就在這裡。

安慶戰争:即使李秀城參戰,太平軍仍将失敗

武器落後,缺水師,後勤補給不能,安慶戰争注定要失敗,而李秀成是否要增援,無事可做。如果李秀成來增援,帶着陳玉成攻擊湘軍,隻會增加傷亡人數,毫無實際意義。李秀成的軍團再次緻殘,太平軍無法奪取江浙地區,安東天國可能要到1864年,比末日提前兩年才生存下來。

在江南縱橫交錯的江南地區戰争中,太平軍沒有強大的水師,天生不足,想打赢,非常困難。太平軍要想打赢,就必須拿下江浙地區,加強經濟實力,與大國接觸。

參考書目:太平王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