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中國民間文學三套內建》
1991年5月,椒江出了一套書《中國民間文學內建丨故事、歌謠、諺語》(另外還有二合一的精裝版),而筆者也從此書上第一次知道葉祥江老師的名字。
2018年6月,筆者有幸被評為省級非物項目“戚繼光抗倭傳說”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而葉祥江老師恰是此項目上一代傳承人,而且是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10月7日,椒江戚繼光祠和一江山島戰役遺址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名單。
是以就有了今天的文章-葉祥江和“戚繼光抗倭傳說”。
02
▲葉祥江母親-陶三妹
▲葉祥江在石公廟巷舊居
1937年,葉祥江出生在台州椒江石公廟巷46号的一戶普通家庭,父親葉文桂,從事會計工作。母親陶三妹,家庭婦女,懂得許多民間故事和歌謠,在葉祥江的童年時光,就從父母身上學到許多故事和歌謠。
他還有一個妹妹,名叫葉澄斐,從“祥江”和“澄斐”兩兄妹的名字上就可見,葉家是挺有文化味的。
葉祥江國小就讀于海門紅旗國小(今椒江實驗國小),中學就讀于海門中學,高中是在臨海就讀。
1956年左右,葉祥江考上杭州的一所大學讀書,後來由于身體原因辍學回家。
▲葉祥江在寫作
▲葉祥江在看《民間文學三套內建精裝版》
1966年1月1日,葉祥江和洪月嬌喜結良緣。
1966年12月1日,葉祥江和洪月嬌的愛情結晶——女兒出生。
▲葉祥江在學校留影
後來在光明路國小任教,再到岩頭國小任教,最後在山東中學就教,一直在山東中學退休。
03
▲椒北書畫學會成立合影,葉祥江(中間排右數第二)【照片由葉祥江家人提供】
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的海門文化館組建了自“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第一個文學社團——椒江文學社,葉祥江加入文學社,并被選為理事。
他熱心社務,積極參與編輯《椒江文學》,除發表國小散文外,他慢慢把工作重心放在搜集整理民間故事和童謠、諺語上,并陸續發表。
事後配合教育部門,多年參與編輯《椒江新苗》,培養文學新秀。
20世紀80年代後期,椒江政府文化部門開展民間文學三套內建工作,葉祥江積極參與大量的田野普查和編輯整理工作,負責主編《椒江歌謠卷》。
▲葉祥江(左數第一)、胡仁堯(中間拿書者)【照片由葉祥江家人提供】
▲前排:周位君、葉祥江,後排右一:陶棣華【照片由葉祥江家人提供】
▲周位君、戴鑒利【照片由葉祥江家人提供】
其搜集整理的有關戚繼光的民間文學作品中:歌謠有《肚臍餅謠》等,傳說有《戚繼光箭射桃渚龍》《戚繼光箭射箬鳎精》《肚臍餅的來曆》等,此外協助他們整理若幹作品。
▲前排左四:樓祖民、左五:葉祥江;
後排左三:陶棣華、左四:洪小友;左六:林日見
【照片由葉祥江家人提供】
▲從左數起:金立新、趙文玉、陳志青、王德新、裘新日、陳志超、張瑜生、林君嬌、孫明君、嚴正學、王及、錢國丹、周彙平、陶棣華、羅永進、葉祥江(右一)
坐者三人:陶飛熊、楊文彪、胡仁堯
葉祥江長期在中、國小任教曆史、國文課程,積極利用課堂和小報平台,嘗試以課堂講故事和發表作品的方式傳播戚繼光抗倭民間文化,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2010年,葉祥江被評選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戚繼光抗倭傳說”代表性傳承人。
▲葉祥江手稿
2014年,葉祥江因病去世,享年78歲,但他留下的作品會一直流傳下去,“戚繼光抗倭傳說”也是代代傳承下去......
【此段文字轉摘于《堅守者-台州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口述》-戚繼光抗倭傳說傳承,作者:陶绛雪。筆者略有修改。】
04
由于筆者與葉祥江先生未曾有交集,資料來源于其家人的口述再結合陶绛雪老師的作品,故文章顯得略短,但此文章内的照片卻是非常珍貴,在這些合影照上,都是如今鼎鼎大名的文化界人物:王及、樓祖民、錢國丹、王德新、陳志超、陳志青、趙國玉、周彙平、陶棣華、戴鑒利、金立新等。
故筆者在此特别緻謝葉祥江先生和其家人,為椒江文化界留下這些珍貴的瞬間。同時也呼籲一下,要注意家庭檔案資料的整理保管工作,在那些不經意的老照片裡,就記錄了曆史的精彩一瞬間!
莫道本土無文化,用心發掘鳴天下!
【“椒江文藝志願者協會”招會員】
-end-
【文字:裡長、陶绛雪】
【圖檔:葉祥江家人】
【整理:裡長】
【裡長整理 若要轉載請找“裡長”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