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舜臣在露梁海戰中身亡,盤點同時期三位明朝将領,功績比他大

最近看了南韓人寫的一些曆史文章,将他們國家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稱作亞洲第一名将。南韓人喜歡自吹自擂可以了解,但扯上整個亞洲,就有些過分了。因為不管是從李舜臣的個人能力還是戰功,或許在南韓可以稱第一,但在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面前,就顯得有點班門弄斧了。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憑李舜臣的個人能力和戰功,能排進中國曆史名将前200位都不錯了。下面,小編就根據李舜臣的曆史資料,結合中國同時期的名将的能力和戰功,讨論一下李舜臣這個亞洲第一名将的水分有多重。

先看了一下李舜臣的個人基本資料和戰功。

李舜臣在露梁海戰中身亡,盤點同時期三位明朝将領,功績比他大

李舜臣,字汝諧,祖籍德水,1545年4月28日出生于北韓首都漢城(今南韓首爾)。因為祖上參與士大夫集團政治鬥争失敗,父親李貞終身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也不能獲得任何功名。正是在這樣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年少的李舜臣棄文學武,于1576年取得了武舉人稱号,被配置設定到全羅道井邑縣擔任縣監(相當于現在的縣警察局局長)。

李舜臣的發迹源于日本封建領主豐臣秀吉對北韓的入侵。在國家危難之際,李舜臣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全羅左道水師節度使(相當于現在的海軍支隊司令),負責督造龜船,積極備戰抵禦日本的入侵。

1592年,14萬日軍以雷霆之勢橫掃北韓,幾乎将北韓國王俘虜。直到明神宗派遣大軍赴朝支援,才稍微穩住了陣腳。李舜臣作為北韓水師将領,率領不足萬人的少量部隊,多次擊敗數十倍于己的日軍,有利的支援了明、朝聯軍陸軍的作戰,立有大功勞。李舜臣本人相對于平庸的北韓軍事将領,也确實稱得上北韓第一名将的稱号。

李舜臣在露梁海戰中身亡,盤點同時期三位明朝将領,功績比他大

但是,從1592年壬辰倭亂開始,至1598年11月戰死沙場,李舜臣從來沒有指揮過超過3萬人的部隊作戰,對戰局的實質性影響沒有北韓曆史作家撰寫的那樣巨大。而且李舜臣也并非百戰百勝,在1592年10月的釜山之戰、1592年11月的長門浦海戰、1598年10月的順天城之戰均被日軍擊敗,損兵折将,于1598年11月在露梁海戰中不幸中彈身亡,北韓國王為其谥号“忠武”。考慮到當時北韓國赢弱的軍隊戰鬥力,李舜臣的數次戰敗不能歸咎于他指揮無能,綜合與他級别相當的北韓軍事統帥将領,李舜臣是非常出類拔萃的。然而就因為這樣的功績,南韓作者就敢稱李舜臣為亞洲第一名将,這未免太自欺欺人了。?

那麼,與李舜臣處于同時期的明朝優秀将領,哪些人的軍事才能堪比李舜臣呢?小編例舉了三人:

李舜臣在露梁海戰中身亡,盤點同時期三位明朝将領,功績比他大

01、胡宗憲

胡宗憲在嘉靖年間以浙直總督的身份指揮明朝大軍與倭寇作戰,是明朝抗倭戰争的總司令和實際指揮官。“大明不可一日無東南,東南不可一日無胡宗憲”就是對胡宗憲功績的最佳展現。胡宗憲之是以被曆史掩蓋了大部分光芒,是因為其出身嚴嵩門下,手下又有譚倫、戚繼光、俞大猷這樣的名将,淡化了他對明朝抗倭戰争勝利所做出的貢獻。以胡宗憲的才能和戰功來說,非但李舜臣比不了,北韓任何一位軍事将領都無法比拟。

02、戚繼光

戚繼光的戰功就無需小編贅述了,在冷兵器的局部戰争中,整個亞洲還沒有任何一位軍事将領能超過他的成就。為什麼戚繼光在中國曆史名将錄上的排名不夠高,原因和李舜臣一樣,都是沒有指揮過大兵團作戰,戰績難于服衆。你一輩子打了上百場小戰,殲敵10萬人,與一位一次戰役或戰争就殲滅敵人數十萬或擊敗一個國家的軍事統帥相比,誰的功績更有說服力?相信讀者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拿戚繼光與李舜臣做比較,不管是從個人能力、戰功來說,戚繼光都壓李舜臣一頭。

03、麻貴

明朝軍事将領麻貴與北韓名将李舜臣是有共同合作抗倭的經曆的,是以拿來與李舜臣做比較最為适合不過。

麻貴在明朝國内的戰功就不細說了。1597年,萬曆皇帝明神宗任命麻貴為備倭總兵(相當于現在的戰區司令),率部赴北韓與日軍作戰。明朝時的總兵官是正二品,一般下轄3-5萬人的部隊,品級權力都不算低了。麻貴到了北韓後,王京保衛戰擊敗小西長行,解了北韓燃眉之急;1598年擊敗加藤清正,氣死了日軍關白豐臣秀吉。最終憑借輝煌的戰功擊敗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倭援朝的最終勝利。麻貴回國後立馬被升為右都督,成為明朝一品武官。而李舜臣1598年戰死時,官職三道水師統治使(相當于聯合艦隊司令),不管是從職務、戰功大小都與麻貴相差甚遠,稱為亞洲第一名将,名不副實。

對于以上觀點,各位讀者如何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