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壽與諸葛亮

作者:野叟雜談

陳壽生于公元233年,而諸葛亮在陳壽出生之後一年就病死了。按說,這兩個人之間應該不會有什麼交集。但是,陳壽和諸葛亮之間卻因為一本書而發生了密切的聯系。沒錯,這本書就是《三國志》。

陳壽與諸葛亮

蜀地才子的陳壽于三國統一之後來到洛陽做官,公務之餘完成了一部史學名著《三國志》。關于後人對《三國志》的評價,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我們就來關注一下和諸葛亮的關系。作為蜀漢的丞相,在三國的曆史星空中,諸葛亮無疑占據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陳壽寫《三國志》也必然要為諸葛亮立傳。陳壽的《三國志》以言簡意赅而見長,用了十多萬字就把三國六十多年的曆史梳理得井井有條。然而,在陳壽所寫的《諸葛亮傳》中,陳壽卻一反常态,寫了一篇洋洋灑灑數千字的長文。惜字如金的陳壽甚至全文轉錄了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到現在,《諸葛亮傳》的前半部分《隆中對》依然是中學國文教學必不可少的名篇。

陳壽與諸葛亮

諸葛亮畫像

但是,在《諸葛亮傳》的結尾處,陳壽對諸葛亮評價裡有這麼一段話:“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衆,未能成功,蓋應變将畧非其所長欤?”陳壽将諸葛亮評價為“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人們并無異議。然後最後一句“将略非其所長”卻引起了争議。

陳壽與諸葛亮

唐朝房玄齡等人所修的《晉書·陳壽傳》稱:“壽父為馬谡參軍,谡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将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之。”馬谡失街亭被殺,陳壽的父親也受到牽連而被處以髡刑,加上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輕視陳壽,于是陳壽在給諸葛亮父子所立的傳記裡就特意加上了否定性評價。後世很多人對這條記載信以為真,對陳壽多有貶議。劉知幾在其史學理論名著《史通》中甚至罵陳壽為:“此又記言之奸賊,載筆之兇人,雖肆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那麼是否真的如房玄齡等人所言的呢?

陳壽與諸葛亮

首先,我們來看看陳壽對諸葛亮的真實态度到底如何。陳壽雖然和諸葛亮的生命交集僅有一年,但是陳壽常年生活在四川,對諸葛亮的政績生平有很深的了解。也正是因為這樣,陳壽才深深地被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這不僅展現在《諸葛亮傳》的叙述之中,而且也展現在陳壽對《諸葛亮集》的編撰之中。早在陳壽完成《三國志》之前,他已經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收集諸葛亮生前的文章,彙編為《諸葛亮集》。編撰《諸葛亮集》本身就可以看出陳壽對諸葛亮的景仰,設想假如陳壽對諸葛亮怨恨在心,怎麼可能會潛心收集整理諸葛亮的文稿呢?正是因為有了陳壽的努力,才使得諸葛亮的文章不至于散失。千古之下的我們能夠讀到諸葛亮的文章,都是拜陳壽之賜!

在完成《諸葛亮集》的編撰整理之後,陳壽将它上奏朝廷,并寫了一篇《進諸葛亮集表》,從中,更能看出陳壽對諸葛亮的景仰。在這篇文章裡,陳壽不僅簡述了諸葛亮一生的功業,而且也詳細解釋了諸葛亮為什麼五出祁山勞而無功。要知道陳壽當時身在西晉,而與諸葛亮對陣的主要是司馬懿,陳壽無論如何不敢說諸葛亮的将略在司馬懿之上。在提到諸葛亮之死的時候,陳壽将諸葛亮與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召公以及春秋時期的賢人子産相比拟,“雖《甘棠》之詠召父,鄭人之歌子産,無以遠譬也”。在介紹諸葛亮的文章時,陳壽更是将諸葛亮的文章與《尚書》中周公所頒布的文诰相類比,俨然也将諸葛亮視為與周公一樣的聖賢。要知道在當時,周公被尊為聖人,《尚書》也是高居廟堂經典。陳壽對諸葛亮的這一評價,已經達到無以複加的程度的。

陳壽與諸葛亮

《諸葛亮集》書影

陳壽的父親的确曾經因為街亭之敗而受到處罰。但是,陳壽并未是以而怨恨諸葛亮。在《諸葛亮傳》中稱諸葛亮賞罰分明,“盡忠益時者,雖雠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㳺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纎而不貶。庶事精練,實體其本,循名責實,虛僞不齒,終于邦域之内,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陳壽一方面宣稱諸葛亮“刑政雖峻而無怨者”,自己在内心又充滿了對諸葛亮的怨恨,豈不是太過荒唐了嗎?

從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所謂陳壽因父親被諸葛亮處罰而怨恨在心的事情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陳壽與諸葛亮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陳壽稱諸葛亮“将略非其所長”到底是不是事實。漢末三國戰亂頻仍,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那不僅是一個産生軍事家的時代,也是一個軍事家們可以充分表現自己的時代。就諸葛亮來說,顯然他具有一定的戰略眼光,也具有一定的軍事謀略。他早在高卧隆中之時就已經給劉備規劃了奪取天下的路徑。諸葛亮也曾經親自參與指揮過一些重要的軍事行動,比如諸葛亮曾經南征孟獲,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諸葛亮一生最看重的就是北伐中原,而諸葛亮五出祁山卻都無功而返,最後星落五丈原,病死于北伐軍中。這也是無可諱言的事實。

當然,我們并不能簡單地以成敗論英雄,曆史上也有些敗軍之将的軍事才能受到大家的公認。諸葛亮五出祁山未見寸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蜀漢弱小的國力所導緻的。三國之中,蜀漢國力最為弱小。而且從地形上說,四川盆地利于防守,而不利于出擊。憑借地勢之險,完全可以把敵人阻擊于秦嶺之外。但是,要想翻過秦嶺攜帶大量辎重主動出擊卻非易事。諸葛亮五出祁山未能建功,有着無法克服的客觀因素。

陳壽與諸葛亮

漢中勉縣武侯祠

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諸葛亮五出祁山勞而無功,也有一定的主觀原因。作為軍中主帥,諸葛亮的作戰指揮也并非是無可指責的。比如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馬谡失街亭,導緻第一次北伐以失敗而告終,諸葛亮的作戰指揮顯然是導緻這次作戰失利的重要原因。

因而,諸葛亮作為一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是,其軍事才能相對于其治國能力來說,顯然是一個弱項。陳壽稱“将略非其所長”并不是對諸葛亮的污蔑。

陳壽與諸葛亮

趙翼《廿二史劄記》

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是全才。諸葛亮也不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人。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很多人往往分不清《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往往把小說當史書,把傳說當史實。在《三國演義》小說流行開來以後,人們更是把諸葛亮看成了戰神。他們不願意接受自己心目中的戰神“将略非其所長”的評價,更願意相信房玄齡的記載,這是由于陳壽鼠肚雞腸的報複。

事實上,正如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所說,相信房玄齡的記載,“此真無識之論也”。我想,假如諸葛亮地下有知,讀到陳壽對自己的評價,也應該是心服口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