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視訊的網友們大家好,我是眉山劍客陳平。知彼知己,縱橫天下。現在我就要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識别不同經濟學流派的,它的方法論的基點在哪裡。
我前面講過,科學革命最重要的進步在什麼地方呢,在研究問題的時候,改變自己的參照系。
每個時代提出不同的問題,就會完全改變他的觀察的參照系,同時也改變他們很多對現實問題處理的方法。
那麼我今天要批評西方經濟學的什麼,他們還處在托勒密的時代,他們還是地心學說,而且他們的變量還隻有一個變量,這個變量是什麼呢?就是西方經濟學的價格萬能論,就隻有價格一個變量。
識别不同理論的參照系
是以張維迎在他最近演講裡面提出來的經濟學家的使命,是要捍衛市場,經濟學的理論是要有一個正确的好的市場經濟理論,那麼我的回答呢,
張維迎說了半天的市場,他講的什麼市場,他都沒講這個市場說白了就是價格,或者用他的通俗的話來講,就是錢,但是張維迎已經不懂貨币理論了,為什麼呢?因為西方國家現在政府專制,主導市場的最霸道的機構是什麼?是英國央行,是美聯儲。在這一點上,你們就知道張維迎他在方法論上的參照系是什麼。
實際上是地心說,而這個地心的依據是誰?當然不是最早的市場經濟巴比倫,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的這個市場,也不是中國商代或者周代的市場,而是什麼時候的市場呢?是張維迎念念不忘的殖民主義的鼻祖,大英帝國黃金時代英國的理想主義,其實也跟英國的現實沒有關系。是以他講的參照系,他要捍衛的正确的市場理論,說白了是殖民主義高峰時期的大英帝國。
那麼我覺得現在在國内外華裔經濟學家裡面做的最好的應該是許成鋼。我講好,是在西方的主流經濟學雜志上,在中國的主流經濟學雜志上都可以發重磅文章不算,還可以獲得大獎。本人當然沒有這樣的殊榮。
許成鋼最近在回憶科爾奈的軟限制理論的主張,以及他最近在牛津大學的新思維經濟研究所發表的講演,就怎麼破除中國的經濟的神秘感呢,他提出來的理論也在北京講演過,叫做分權競争的威權體制。他這個威權叫authoritarian,就是呼應科爾奈對中國和俄國經濟的定位,認為現在對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威脅最大的是中國和俄國的威權體制。而在這個方面呢,許成鋼在中國和在英國大力地倡導。但是許成鋼非常有意思,他的參照系是誰呢?和張維迎不一樣,因為他已經很知道大英帝國是衰落了,是以他的參照系是和中國同時期的美國的人均gdp。他把1950年到最近2010年以後的中國的人均gdp算一個比例,美國是二戰大戰以後的霸權的最高峰,中國是在抗日戰争和内戰以後,經濟的最低谷,拿來作為評價中國前30年和改革的初30年的這些成就,都不足以來比較中國最近10年的成就。
最近10年什麼成就呢,許成鋼的解釋非常簡單,就是中國的憲法修正案裡面承認了私有産權,是以許成鋼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的成就,唯一的動力就是實行私有制,而且現在的私有制還不夠完全。但是他完全不提他的老師所在的東歐,然後還包括美國,也包括拉美,所有其他國家,要麼比中國還實行激進的休克療法,也就是私有制,要麼從來就沒有實行過公有制,為什麼他們的經濟表現遠遠不如中國?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是以我們的讀者可以去到網上或者視訊上去調一下,來看一下張維迎他的論據,許成鋼的論據到底是什麼。
學派之争,不以意識形态标簽論英雄
其實我還應該和大家推薦,留美經濟學會的實際的創立者之一,楊小凱,他和我研究的是同一個問題,就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但是我們倆的研究方向是完全相反,他就相信英國的憲政,是以他認為英國的憲政是他的觀察的參照系,那麼世界各國都應該向英國的憲政演化,動力是什麼呢?動力就是他相信的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以為經濟發展過程裡面,交易成本是降低的,是制度演化的動力,是以世界最後都應該向英國的憲政趨同。這個結論和今天張維迎的結論是一樣,但是方法論不一樣,因為楊小凱是很認真的在做數學模型。
但是我的觀察和楊小凱正好相反,因為後來的諾斯也是得諾獎的經濟學家,開始以為美國要比西班牙的殖民主義先進,是美國的交易成本要比西班牙低,最後研究美國自己1870年代到1970年代的變化,發現美國的交易成本從25%增加到50%,和交易成本理論是完全相反,和我的猜測是一緻的。是以這點上楊小凱的勞動分工的演化理論是趨同的,趨向均衡的,是收斂的,我的演化理論是和熊彼特一樣,是開放的,是發散的,是多樣化的。
是以在這點上來說,我給大家一個提醒,就是你們去看不同學派辯論的時候,不要被他們貼着左和右的意識形态的标簽所迷惑,而是看他觀察世界到底以誰為參照系。
我期待看到的“高手過招”
那麼這裡面我要推薦幾個中國經濟學家的工作。雖然有些人我也公開的和他們争論,但是他們都是學有所成的,是認真的經濟學家。不是隻是為了誇誇其談,在這一點上呢,能夠在學術陣地上公開的争鳴,對提高中國主流經濟學的認識水準,還有大衆的普及程度,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我想都有好處的。
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他非常認真的在總結中國模式的經驗,但是他總結的方式呢,是在新古典經濟學的架構裡頭,缺少創新的和企業家的因素。是以在北京大學國發院召開的林毅夫和張維迎的産業政策的對話,其實沒有對起來,相當于雞和鴨的對話。這點上我要推薦溫鐵軍的新農村,還有10次危機的研究,我認為是可以和林毅夫老師對話的。還有這一次周文老師提出來的大國興衰論,是去西方中心的中國視角,正好是可以和許成鋼張維迎對話的,也可以彌補林毅夫老師的不足。當然我也非常推薦史正富老師,他提出來的超常增長論,實際上是真正推進了凱恩斯經濟學。而張維迎誤把凱恩斯經濟學當成均衡理論,他說錯了,凱恩斯是非均衡理論,古典經濟學才是均衡理論。中國今天要有當年凱恩斯和哈耶克對話的水準,我認為大家應該聽一下史正富和林毅夫和溫鐵軍他們的對話,那才能有類似的風格,但是張維迎和許成鋼還要好好的補一點曆史的課程。
好,知彼知己,縱橫天下。我希望中國的各級上司幹部和經濟學家,還有年輕的學生要打開眼界,重新了解和參與世界和中國的百家争鳴。而核心問題就是一個,你在選擇你的方法論的時候,以哪一個學派,哪一國家的經驗和視角作為你的參照系,而不是單方面的站隊。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