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文學習方法之馮友蘭的“十二字”讀書法

作者:了之散人231238521

馮友蘭的“十二字”讀書法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從7歲入私塾以書為友算起,在書海裡揚帆破浪80餘年。他把自己的讀書經驗歸納為12個字: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馮友蘭把該讀的書分為精讀書、泛讀書和翻 閱 書三 類。這樣,既有反複閱讀“一一尋究得其要領”的一批精讀書作為學業的基礎,又有“觀其大略”,一般了解的一批略讀書作為擴大知識面的材料,還有供不時之需,随手撷取的翻閱書。精其選,就是意味着講究“經濟效益”,把每一分鐘讀書的精力都用在刀刃上。

馮友蘭是精于中國哲學史的,“經史子集”文字上的攔路虎當然不會少。解其言,就是讀懂文字,掃清入門的文字障礙。文字是橋梁,要到達彼岸,非過這一關不可。

知其意,就是要深入鑽研,領會書中的意味。“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書,要詳察深思,好問設疑,明辨細品,才談得上舉一反三。青年時代的馮友蘭,在上海中國公學的大學預科班求學,有一門課程是邏輯學。那時懂邏輯學的人不多,老師教學生讀一位名叫耶芳斯的外國人寫的<邏輯學綱要》。老師講得疙裡疙瘩,學生聽得暈頭轉向。馮友蘭就試着自己摸索,認真做書後面所附的練習題,終于有了較深的了解。

“意不盡理”,明白書中的原意,不等于有了自己的見解。明其理,就是要做到有自己的意見。在和書中或前人的意見互相補充、互相比較、互相糾正的過程中,形成一個比較 正确 的意見。對明其理,馮友蘭形象地打比方說:“這個理是我自己的,我可用它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隻要我心裡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讀書讀到這個程度,就算是活學話用,把書讀活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