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11閱讀手記|路多銅匦,民必善謗

武瞾當日設銅匦,下诏曰:“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驿馬,供五品食”,一時之間“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大周雖一世而亡,銅匦制度卻代代相承,這般鼓動下,民間多謗也就自然而然了。本月讀書五種,華北之大,總得放一張讀書桌吧。

文|吳合衆

1

現代儒家哲學研究,陳來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這一冊關注的現代儒家計有熊十力、馬一浮、梁漱溟、馮友蘭四人。熊十力主要關注其宇宙論和明心論,馬一浮哲學的理氣體用論和心物論是重點,梁漱溟則關注其中國文化論、人心論、倫理觀以及其修密宗經曆和修身之學的論述,馮友蘭則有六章進行論述,大體在“貞元六書”的架構内。全書以各家作品為主,注重在述而不在論,除對馮友蘭的境界說有所辨析外,其他部分,基本算是介紹為主。對新儒家有興趣者,由此入途,其功也在大焉。至于近些時日,作者卷入的“陳來懷友”的一出公案,倒也值得說幾句。學人以學問立世,本不被大衆所熟知,也并不容易成為口耳傳誦的蘇詩柳詞,各走各道。唯發生一些諸如娶少妻嫁老夫之類事,圍觀者便發出一聲“哦哦,亦是飲食男女,不過如此”的感慨,順便帶着對道學文章蓋棺定論的自我滿足離開,這種雞鴨異道本是常态。倒是陳來先生浸潤儒學良久,熟知梁漱溟對熊十力反躬功夫不重視的批判,慎獨、省察本是應有之義,一着不慎,為路人笑,算是終日打雁被雁啄瞎眼的意外,可戒之。

2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卷,革命的中國的興起:1949—1965/[美]誇克法誇爾, [美]費正清編,謝亮生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2007年12月第4次印刷。

在這一卷的參考文獻介紹中,作者不止一次提到這一卷資料引用的不易,這主要表現在:“中國政府的保密;大多數外國學者,在1979年以前不能在中國進行研究,因而必須倚賴斷續而不完整的資料去研究現實社會,以及可資利用的各種資料的意外中斷。可以得到的資料既闡明中國也歪曲中國的程度,使研究者在方法論問題上徘徊了30年。”這種困境,在近代史研究中,多多少少都會存在,隻是困難程度差異巨大。在這一卷跨度十五六年的中國史研究中,中國正處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欣欣向榮後的信心倍增期過度到大躍進的極端期的過程,這中間既有上司層逐漸出現的分歧,也有國外環境的變化,等到中俄交惡,擺在最高領袖前面的破局之法舍棄意識形态的鬥争外别無良法。革命必須進行到底,是盤桓在晚年的毛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信念,這也許是主觀上最重要的一個推動力。當然全書涉及經濟、教育、外交、思想整治等等方面,範圍廣袤,并不是以一個鬥争可以概括,但當新的領域出現的新問題超出領袖既有的知識範疇,想方設法讓之回到自己所熟悉的整風運動中來,當是了解當代曆史的一把鑰匙吧。

3

太平裡的廣記,陸春祥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浩如煙海的曆代筆記,隐藏着傳奇、故事、志怪、瑣語、箴規,這些光怪陸離之中,不乏靈光乍現的智慧和哲學,讀者遨遊在這無比的浩瀚海洋中,披沙揀金,各取所得,進而以之諷古喻今、印證當下,是陸春祥出入其中,帶領大家所要達到的境地吧。全書引用各類筆記甚豐,其中以清代褚人獲筆記《堅瓠秘集》更多。其中随手摘引一處,亦可做當下世相觀:長興盧仲甫,常去拜訪蔣堂。有一次,蔣正在造花園,他對盧說:我園子裡,亭台池塘都弄好了,隻是,這樹啊花啊還沒長好。盧回答:這亭台和池塘,如同做官的爵位,機遇到了,就可以到手,而那些樹木花草,如果不加精心培育,是不會長起來的,這就如同士大夫的名節一樣。

4

米蘭講座,餘華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這一冊果然就是幾個講座和幾個訪談湊起來的。從中倒是可以看到餘華的聰明,這種聰明不僅僅是在小說叙述上的聰明,還有在現實世界裡頭處事的聰明,對寫作者而言,不知道是好是壞。其中有訪談一段話,倒也說中心坎:“我曾經有一個比喻,作家對作家的影響好比是陽光對樹木的影響,重要的是樹木在接受陽光的影響時是以樹木的方式在成長,不是以陽光的方式在成長”。

5

從文家書,沈從文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收錄的主要是沈從文跟張兆和的通信,時間跨度大,從1931年6月第一通信開始,一直到鼎新之後的1961年7月,經曆的時代變化波瀾起伏自不待言,二人的情感也在熾烈如火之中,慢慢讓位給時代洪流的主題話語,這種變化收錄在一本書中,真是讓讀者感到悲涼。當然不這樣收錄,讀到1930年代的愛情表達,聯系沈從文後半生經曆,那種幻滅感也是無法排遣的。不過,二人經曆大風大雨,彼此情感維系,即使再大的時代波瀾,也可以從中透出些許個人的風格情趣。如1957年8月11日張兆和緻沈從文信,在批判沈從文重拾小說創作的不足前,張不忘揶揄一句:“院子裡的第一朵睡蓮已開,蜜黃色,美而乖。它比你有時間觀念,每天早晨按時醒來,四點鐘就合上眼。”1961年2月2日,沈從文在阜外醫院緻信張兆和,開頭一句,也是讓人啞然失笑:“三姐,你把刀也帶回去了,這裡隻好連皮吃蘋果。”這是那個時候,他們自覺不自覺就站在國家、人民等等宏大立場上發表看法之外,留下的難得的可愛的人性之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