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南聯大:8年培養出2位諾獎作者,170多位院士,它有何魅力?

在中國有這樣一所學校,在短短的8年培養出了大量優秀的學生,用8年時間培養出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五位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八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170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而成為傳奇學校。

它就是西南聯大,而這些卓越人物的培養,離不開厚重的文化底蘊以及精神,而這些優秀人物所學習的文化課都被編著在這本由大師馮友蘭等的課程将以集結成為《西南聯大文化課》。

在《西南聯大文化課》中以馮友蘭、湯用彤、張蔭麟等談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差異,而且還講了中國為什麼需要主動學習,并不斷汲取和接受外國文化,以便更好傳播優秀的思想文化。

優秀的文化,才是人才濟濟的根源

說起西南聯大,不得不提起楊振甯、鄧稼先、許淵沖、汪曾祺等這些人的成績我們有目共睹,為什麼這些人能如此優秀呢?實際上跟他們接受的文化教育有關。

這所學校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南聯大,然而它隻存在了八年時間,最初成立之時,連教室都沒有,更别說宿舍和辦公樓了。

然而即便是這樣惡劣的環境裡,還是雲集了許多大師的青睐,比如朱自清、陳寅格、馮友蘭等,他們用富足的精神和自由的靈魂,以及獨特的觀點與深厚的學識修養,為那些莘莘學子照亮了前行的道理,為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荀子說:類不悖,雖久同理。

西南聯大:8年培養出2位諾獎作者,170多位院士,它有何魅力?

意思是說一類事物,必然會依照某一理,而被認為是同一類,或者說他們有着共同的特性。也可以了解為個體的事物,有着許多類,也有着多樣性。

正是因為不同的個體,發揚并學習着優秀的文化,而産生了諸多優秀的人才,而這些人才源于優秀的文化傳承。

也可以了解為西南聯大有着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底蘊,在短短的八年,湧現着大批優秀卓越的人才。

為什麼中國要學習并接受外國文化

除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外,外國文化也值得我們主動學習并接受,這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将西方文化相容并包,為己所用。

在《西南聯大文化課》中提到湯用彤在“文化思想之沖突與調和”中講到:有人主張用中國文化做本位,有人主張全盤西化,他認為都是不妥的。

湯用彤認為,外來文化思想與本有文化接觸時,要分兩方面來讨論:

西南聯大:8年培養出2位諾獎作者,170多位院士,它有何魅力?

一方面,應不應該接受外國文化?這是有關價值觀的問題,有人一提起外國文化,要麼認為是“毒藥”,要麼一味崇拜,這都是不對的,而應該學習外國文化中優秀的部分,而摒棄不适合我們的那部分;

另一方面,能不能接受外國文化?對于中國來說,要考慮文化移植的适配性與有用性。

那麼就要注意兩個要素:一是外國文化要适用于本土文化,要适應本地的文化環境;二是外國文化的引進,也要适應本地文化,所謂适者生存。

比如佛教原本是從印度引進的,但經過很大的改變,就演變成了中國佛教,進而得到了國人的認可。

也就是說我們在汲取外國文化時,并不是全盤接受,而是有所選擇地接受。具體來說就是我們在汲取外國文化時,其實是經過了沖突和調和。

西南聯大:8年培養出2位諾獎作者,170多位院士,它有何魅力?

首先,是看見表面的相同而調和,也就是表面上的東西需要保持一緻性;

其次,因為看見不同而沖突。很多東西之是以有沖突,是因為看的角度不同,這時就要多角度去面對;

最後,發現真實的情況相合而調和。這個步驟就是将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融合,進而變成使用本地的文化。

也就是說,中國在汲取外國文化時,其實已經将外國文化融入本土文化,而這也意味着外來文化已經被本土文化同化。

這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思想的特質,這也要求西方文化來到中國時,必須要有所改變,合乎另一種文化性質,才能發生作用。

優秀人才的培養,實則是優秀文化的傳承

對于西方文化來說,并不是牽扯“德”、“統”,而是要懂得外國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它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優秀的文化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前提,更是一個民族生活的态度,也是人與物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

而中國文化的過去,從文字曆史之初到孔子,從孔子到莊子,再從莊子到佛教,再從佛教到西洋文化,這些都伴随着中國文化的日益豐盈。

西南聯大:8年培養出2位諾獎作者,170多位院士,它有何魅力?

從農業制度的衍生,這是中國文化之基礎,是以有了家庭、部落,後來有了國家,最終發展為“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

可以說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公德心,都離不開道德觀念、文學、哲學和藝術。比如文學、語言、哲學藝術這些具有民族色彩的東西,并不是空談,而是要從内到外,從思想到靈魂的全面複蘇。

用轉變的思維來看,就是看問題的高度不一樣,才能得到不同的結果,才能具備“浩然正氣”,所謂道和朝聞道,也就是對于宇宙人生的了解。

優秀的文化的傳承來看,一是道德行為,而浩然正氣一方面對于宇宙人生要有足夠的了解,另一方面要道德義務要有責任心。

西南聯大:8年培養出2位諾獎作者,170多位院士,它有何魅力?

正所謂“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事情來了,不是看自己是否有理,如果無理就退避三舍,如果有理那麼雖千萬人我往矣,這就是大勇。

如果一個人具備了道的境界,又具備了天的境界,那麼這個人必然是優秀的,而這種優秀的人自然也是受到了優秀文化的滋養,這就是西南聯大的魅力,也是西南聯大文化課的魅力。

這就是馮友蘭所講的人生境界,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世界,而文化将每個人又緊緊凝聚在一起,正如西南聯大進行曲一樣: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

這是文化的魅力,也是西南聯大文化課的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