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语文学习方法之冯友兰的“十二字”读书法

作者:了之散人231238521

冯友兰的“十二字”读书法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从7岁入私塾以书为友算起,在书海里扬帆破浪80余年。他把自己的读书经验归纳为12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冯友兰把该读的书分为精读书、泛读书和翻 阅 书三 类。这样,既有反复阅读“一一寻究得其要领”的一批精读书作为学业的基础,又有“观其大略”,一般了解的一批略读书作为扩大知识面的材料,还有供不时之需,随手撷取的翻阅书。精其选,就是意味着讲究“经济效益”,把每一分钟读书的精力都用在刀刃上。

冯友兰是精于中国哲学史的,“经史子集”文字上的拦路虎当然不会少。解其言,就是读懂文字,扫清入门的文字障碍。文字是桥梁,要到达彼岸,非过这一关不可。

知其意,就是要深入钻研,领会书中的意味。“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要详察深思,好问设疑,明辨细品,才谈得上举一反三。青年时代的冯友兰,在上海中国公学的大学预科班求学,有一门课程是逻辑学。那时懂逻辑学的人不多,老师教学生读一位名叫耶芳斯的外国人写的<逻辑学纲要》。老师讲得疙里疙瘩,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冯友兰就试着自己摸索,认真做书后面所附的练习题,终于有了较深的理解。

“意不尽理”,明白书中的原意,不等于有了自己的见解。明其理,就是要做到有自己的意见。在和书中或前人的意见互相补充、互相比较、互相纠正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比较 正确 的意见。对明其理,冯友兰形象地打比方说:“这个理是我自己的,我可用它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书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活学话用,把书读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