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方哲学史简介,导论,哲学是什么?

我之所以想要聊一聊西方哲学史,我在我之前的文章《我读哲学的由来》里已经聊过了,我哲学专著读的并不多,因为我一直把哲学当作是一个非常艰深的学科。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要了解一个东西,就要先了解它的历史。这也是我开始读哲学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我读了哲学史之后,它帮助了我重塑了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给我属于我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还告诉了我,那些先贤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又如何被推翻,被重塑。它可以让我们明白他们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如何思考这个世界的。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哲学是什么?

我们在聊西方哲学史的时候,我们需要先了解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哲学这个词汇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是不存在的,是翻译过来的,所以我们聊哲学,还是要从西方哲学史聊起,而在西方哲学里,迄今为止,还是没有一个可以让人都满意的定义。

既然我们是从中文语境里去聊哲学这个话题,我觉得可以先从中国人对于哲学的认识,近现代以来,市面上中国对于哲学的研究和讲述比较出名的是“胡适之”和”冯友兰“,但在一般维度上,”“胡适之”不属于哲学家,也没有写过系统的哲学体系,略过不表。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冯友兰先生不同,冯友兰著有两部比较出名的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我们可以以此为话头。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也没有说明哲学到底是怎样的定义,但冯友兰先生认为:要知道哲学是什么东西,只要知道哲学的内容,就可以知道哲学是个什么东西了。知道了他的内容,那么哲学的定义就不需要给出确定的定义了。

冯友兰先生根据希腊哲学,将哲学研究分为三大部分

一:宇宙论:目的在于,对世界之道理。宇宙论又可分为“本体论”和“宇宙论”

“本体论”:是研究本体“存在”的真实与否,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现象”与“本质“

“宇宙论”:研究的是世界之发生的起源,历程,以及归宿。这是狭义的宇宙论。

二:人生论:目的在于:对人生之道理。

人生论也可以分为两部分,研究人究竟是什么和研究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研究人究竟是什么,冯友兰认为是心理学应该研究的问题。我们现在知道,研究人究竟是什么,还属于生物学范畴的。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存在,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各界学者的认可。所以我对这个问题保留意见。

研究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这是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等所要研究的,

三:知识论:对于知识之道理。知识论也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研究知识是个什么东西?也就是现在哲学所说的认识论。

一部分是研究怎么获得的知识是确定的,即论理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逻辑学。

冯友兰先生认为宇宙论跟人生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切人生论都是根据宇宙论而来的。比如《列子·杨朱篇》认为宇宙是物质的,盲目的,机械的,所以人没有什么其他希望和定理,只追求目前的快乐,与西方的伊比鸠鲁学派的享乐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贝克莱和康德是以“知识论”论证世界论,洛克和休谟是以人生论联带知识论。哲学中每一个部分都相互有联系

冯友兰关于享乐主义的解释是有立场的,我们之后聊伊比鸠鲁学派和《列子·杨朱篇》的所谓享乐主义,不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享乐主义,在此就不展开来聊。

大哲学罗素认为,哲学是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东西,它与神学的相同的地方,在于都包含着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思考,而它与科学的相通之处,在于都是理性的看待事物。他还认为,凡是能够得到确切认识的知识都属于科学,凡是不能得到确认认识的知识都属于神学。而在神学和科学之间的就是哲学,神学和科学都不承认它,而且还攻击它。而哲学家所研究的问题,科学根本给不出一个答案,神学给的答案也越来也不可信。

罗素也没有直接说哲学是什么?只说了哲学不是什么,还描叙了哲学的悲惨命运,以及哲学,神学,科学的相爱相杀。

当然我并不完全认同罗素的这个说法,至少在我看来,科学本身就是通过不断的证实和证伪发展的,科学其本身就具有对未知的探索精神。而科学是在其体系下得到一个相对确定的真理,或者说是知识。他本身就具有可被证伪的可能性,而科学的确定性在于在某个特定时空范围内的某种描述是确定的。科学是有前提条件的,并非是完全确定,而不让证伪的科学,不是真科学,科学就没有了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可言了。

举个例子,牛顿三大定律,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它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几乎没有人质疑,但如果超出这个特定的时空范围,他的效用就会受到限制。比如说之后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就不受牛顿的物理学统治。

罗素还指出当一个历史学家,从历史去研究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他们的行为影响,对人类发展的大事件的影响,那么就是在研究他们那个时代的哲学,而当我们试图做到这一点时,我们的身上就有了哲学家的影子。

作为一个苍茫宇宙中一个渺小的人,面对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价值的道理,神学可科学给不出让我们信服的答案,面对这些哲学问题,我们该如何在不回避的情况,安心的在这些问题面前生活下去,并不受困扰,这就是哲学能为那些学习哲学的人所作的事情。

弗兰克·梯利在《西方哲学史》中说,科学和哲学可以说是起源于宗教,或者更确切的说,科学,哲学和宗教最初是一回事,而神话是人们为理解世界而作出的最初的尝试。人类按照其粗糙的日常经验来解释现象,而这些现象因为种种的原因,主要是实践上的原因,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而善于思考的人对于存在的基本问题所做出探寻。

这也可以说是哲学的起源,当然梯利还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产生了真正的思想体系,只有很少民族的思辨具有历史。许多民族并没有超越神话阶段,即使是东方民族的理论,印度,埃及和中国的理论也主要是由神话和伦理学构成,他们的理论并不是完整的思想体系。

梯利的这段话,会给我们造成一些分歧,我知道有不少人,是用哲学体系的有无来判断这个民族,或者这个国家是否有哲学的标准。我并不认同,你可以说哲学体系是哲学,但你不能说哲学是哲学体系。

上面说了这么多,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我们上大学的时,教马哲的老师都会告诉我们:哲学是一套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认识。上马哲好好听课的,或者挂科的应该都有印象。

这个定义是正确的嘛?从表面上看,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你如果仔细去理解这句话,发现他其实什么也没有说。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而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学问。那么在这个定义下,哲学能解决一切问题,是灵丹妙药,很了不得,很唬人,实际上却是空洞无物的。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哲学是反思的反思。

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赵林老师在《西方哲学史》中说:哲学就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自否定过程中不断生长和发展的怀疑精神与批判意识。

那么根据我们上述内容综合起来,哲学所研究的内容,哲学的起源,我尝试总结了一个哲学定义:哲学是人们通过对宇宙,人生,知识的解释的不断反思,不断自否定过程中不断生长和发展的怀疑精神与批判意识。

这是我自己组合的定义,但这种表述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因为在这种意义下,很难用一种肯定的方式来表述哲学是什么。就像罗素所说的:他每向前走进一步,就是批评他以前的主张。

其实当我沿着西方哲学史的踪迹去了解哲学,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种生命,它有发展阶段,像我们人类的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而它的生长过程是在思想的环境中展开的。关于哲学是什么?我们只有在思想的历史,哲学的历史中去寻找,我们只有把握了思想的历史,哲学的历史,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哲学。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呢?挪威的哲学史教授奎纳尔说:我们之所以研究哲学,是因为在我们随身携带的精神行装中,就已经包括了哲学。

举一个悖论作为例子,应该大部分都相信我们不应该夺取别人的生命。但同时我们又相信我们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那么如果当战争爆发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去参军?参军意味着我们要夺取别人的生命。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违背了我们相信的“我们不应该夺取别人的生命”的规则。“保卫国家”和“夺取别人生命”,两个规则发生了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办?有没有答案?当然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现实和历史已经给出了很多的答案。针对这个事实,我们再提出一个问题,“保卫国家”这个规则和”不能夺取别人性命“的规则,哪一个更基本?为什么?那么在特定的情境下军事行动在多大程度上将拯救生命?我们要对这种规则做彻底的检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追究的越深入,我们的就越富有哲学意味。

而在这个思维的过程当中,涉及到的某种个人的性质,以及某种普适性的东西,我们就是在尽可能寻求一些称得上真理的洞见。这样我们就能从别人已经想过的东西,已经做过的事情里看到一些本质的东西,从而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好。这就是我们学习哲学的意义。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

学习哲学教我们在面对一个具体得问题时,对与我们必须熟悉得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它有助于我们未知某种总体得视野。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问题,预见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对不同视角的分析被称为哲学反思。

举个例子,比如说建造一个水电站,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生态的角度分析,技术的角度分析,甚至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包括对不同群体的分析?而这种多角度的问题分析,照亮了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说单个角度是无法告诉我们有关那个问题的全部真相。我们需要尽可能多角度,去尽可能的去了解全部的实际情况。

西方哲学史导论就写到这里吧,本来还想写关于《关于中国到底有无哲学》的论证,还没有整理好材料,留作下一个坑,以后填吧。

下一讲,我们就开始正式聊《西方哲学史》了,感兴趣的记得关注。

西方哲学史简介,导论,哲学是什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