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忠夏:中國勞工運動的著名領袖

"五座山脊正在掀起細小的波浪,烏蒙德正在搗碎泥漿。騎天嶺是毛澤東主席詩中的"五嶺"之一,主要位于湖南省南端的宜湛縣,縣北的武陵鎮也是以而得名。在武陵鎮,有一個叫鄧家灣的小村莊,這是中國勞工運動著名領袖鄧忠夏的故鄉。

來到鄧家灣村,沿着一段青石台階,到鄧忠夏樓前。這是一座湘南住宅風格的青磚房,原家門口正好挂在"鄧忠夏樓"牌匾正上方,走進大廳,關于鄧忠夏一生的圖文介紹,很容易将參觀者的思緒拉回到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

鄧忠霞,1894年10月生于湖南省宜湴。1914年考入湖南高等師範學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後升入哲學系。1919年,他參加了五四運動,并擔任北京學生聯合會總書記,參加了焚燒趙家樓。1920年3月,在李大昭的上司下,鄧忠霞、高俊宇等人發起了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會的組織。同年10月,以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成員為骨幹,在北京成立初期的共産黨組織,李大昭擔任書記,鄧忠夏成為中國共産黨最早的成員之一。

1920年4月起,鄧忠夏長期在北京長新從事勞工運動,主辦職工補習學校,成立工會,為北方勞工運動培養了一大批骨幹。1922年5月1日,他作為長新店勞工的代表,出席了在廣州召開的第一屆全國勞工大會,并當選為中國勞工部長。同年7月,他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參與制定《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和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當選為中央委員。不久,他當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主席,并參與了《中國青年》雜志的創辦。1923年,他被李大昭推薦加入國民黨和上海大學共産黨的成立,擔任總書記。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後,他擔任秘書長、宣傳部長,留在廣州工作,并很快參加了著名的省港罷工的組織和上司。

在革命失敗的緊急狀态下,他堅持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并被中央政府派往九江,會見李立珊、譚萍山、葉婷、餘榮融等人,分析情況并提出建議。随後,他參加了黨的第87次會議,堅決支援會議确定的實施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政策,當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年3月,他前往莫斯科參加紅色勞工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并擔任中華全國工會聯合會駐紅色勞工國際的國際代表。

1930年7月,鄧忠夏從莫斯科回到上海。不久,中央任命他為湘鄂西基地中央代表,擔任湘鄂曦特别委員會書記、紅二軍團(後改為紅軍)政委書記、原敵委書記、中央革命軍委委員,随賀龍、周轶群上司湘鄂西武裝鬥争。1932年,他回到上海秘密作戰,并擔任國家紅十字會主任和共産黨書記。

1933年5月,鄧忠夏在上海工作時被捕,并立即向叛徒坦白了自己的身份。蔣介石聽到這個消息後親自質問,并下令立即将鄧忠夏送往南京國民黨憲兵指揮所。在獄中,憑着共産黨員的堅定信念和鋼鐵般的意志,他在敵人的金錢和折磨中幸存了下來。他對獄中地下黨支部負責人說:"請告訴你,是把鄧忠夏的骨頭燒成灰燼,鄧忠夏還是共産黨員。"

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裕華台刑事法庭,鄧忠夏大喊:"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産黨萬歲!""世界無産階級團結起來!"這個口号是英勇和正義的,在39歲時。

鄧忠夏的烈士們雖然走了,但黨和人民并沒有忘記他。如今,在位于宜湴縣的仲夏公園裡,鄧忠霞的銅像矗立在遠處,距離銅像10多公裡的鄧家灣是全新的面貌,寬敞的道路,幹淨的巷道,閃亮的太陽能路燈......前來敬仰他的來訪者,不僅被鄧忠夏的革命事迹深深打動,也對鄧忠夏家鄉的發展變化贊不絕口。

(新華社記者陳文光)

鄧忠夏:中國勞工運動的著名領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