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忠夏,勞工運動的先驅

作者:光明網

作者: 王曉曼

鄧忠霞1894年出生于湖南省宜湴縣鄧家灣村,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曾參加和上司長辛甸鐵路勞工大罷工、開封煤礦勞工罷工、京漢鐵路勞工罷工、省港罷工等,是中國共産黨早期傑出的勞工運動領袖之一。1933年,鄧忠霞在南京裕華台去世。

為了融入勞工群衆而改名。1917年,鄧忠霞進入北京大學中國研究系。1920年,在李大昭的支援下,他參加了北京長新店勞動學校的組織。1921年元旦,學校正式開學,鄧忠夏經常去講課。他特别注意提高勞工的文化水準和傳播革命思想,在教勞工識字的同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勞工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曆史觀點、剩餘價值等理論,幫助勞工找到困難的根源,了解誰養活誰的真理,号召勞工團結起來。他告訴勞工們,如果他們不貧窮,他們必須在一個群體中。團結,五人團結是一隻老虎,十個人團結成一條龍,一百個人團結得像泰山,誰動不動。作為北京大學漢語系的一名高素質學生,鄧忠夏有着深厚的文學背景,使他的馬克思主義宣傳特别有吸引力,生動具體,通俗易懂,善于把握勞工的思想,十分激動人心,富有感染力。鄧忠夏的名字叫鄧龍軒,字樣"鐘偉"。他發現這個名字如此複雜難寫,如何融入勞工群衆?于是他報廢了押金的名稱,将"中宇"改為諧音"仲夏",友善勞工會認得容易記住。

鄧忠夏在實踐中探索了馬克思主義與勞工運動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即建立勞工學校來開明覺悟,向勞工灌輸革命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工會,組織勞工,上司勞工的鬥争。1921年5月1日,長新店1000多名職工召開五一國際勞動節代表大會,成立了長新店鐵路職工協會。工會團結了一群勞工,并成功地參與了幾次小規模的經濟鬥争,這些鬥争越來越有聲望。為了友善工作,減少摩擦,1921年10月,長新店鐵路勞工改名為政治上比較輕的京中鐵路長新店勞工俱樂部,以俱樂部、工會的名義。1922年8月,鄧忠夏在長新店組織了3000多名勞工的罷工,發表了罷工宣言,提出了提高工資、八小時工作、參與工廠管理事務的要求,堅持兩天的勝利,促進了北方鐵路勞工的罷工。此後,鄧忠霞利用在長新店積累的經驗,指導和幫助唐山、開封、北方等地的鐵路勞工組織,使北方勞工運動蓬勃發展。長新已成為中國北方勞工運動的重要搖籃。"中國勞工運動始于長繡鐵路廠,"毛澤東說。

大力提倡組織工業工會。1922年5月,鄧忠霞作為長新店勞工俱樂部代表出席了第一屆全國勞工大會,并當選為中國勞工部長辦公室主任。8月,由直屬軍閥吳培甫控制的北京政府宣布重新開庭,鄧忠霞以勞動部的名義呼籲全國勞工開展勞動立法運動,提出保護勞工政治自由、改善勞動生活、參與勞動管理、對勞動者實施勞動補習教育的四項立法原則。 并起草了19條勞工立法大綱。雖然該大綱不太可能被國會通過,但它得到了全國各地勞工的熱情支援,作為指導勞工運動的具體平台。

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鄧忠夏擔任秘書長、宣傳部長,并留在廣州工作。為了支援五一大屠殺後上海人民的反帝鬥争,鄧忠夏參與組織和上司了著名的省港罷工。作為總法律顧問和罷工委員會黨委書記,他表現出了出色的組織能力。他協調各方妥善解決罷工勞工的食宿問題。他還組建了一支由2000多人組成的隊伍,200多人的勞工糾察隊,親自擔任教育訓練班長,對隊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香港的罷工持續了一年零四個月,共舉行了250,000次罷工,在中國勞工運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鄧忠夏不僅是中國勞工運動的領袖和實際參與者,而且對中國勞工運動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見解,為中國勞工運動的理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善于從實踐中吸取教訓,對中國勞工運動的許多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例如,他将馬克思主義工會思想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會理論。1922年5月,他寫了《關于全國工會組織原則的決議》,強調中國應盡可能組織工業工會。在他看來,工會是由一個職業的勞工組織的,罷工運動中每個行業的勞工都是孤立的,容易失敗。如果是工業組合,這個問題是可以避免的。當一個行業所有專業的勞工團結在工會中時,鬥争是激烈的。基于這一認識,他建議工會組織應以産業聯合為原則。如果确實不能采用工業組合方法,那麼使用職業組合可能是有用的。關于全國工會組織原則的決議在第一屆全國勞工大會上獲得通過,成為組織工會的指導性檔案。

對勞工運動的系統總結。1923年,京漢鐵路勞工的總罷工被鎮壓,中國勞工運動陷入低潮。鄧忠夏寫了《中國勞工的處境和我們運動的政策》,及時總結了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勞工運動的經驗教訓,強調中國的勞工運動應該樂觀,因為勞工在這兩年裡得到了訓練和訓練, 知識和技能有所增加,并建議下一步應該是在海員,道路勞工,礦工,碼頭勞工,市政勞工中更加努力地工作。1925年,鄧忠夏寫了《複興勞動運動的幾個重要問題——對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的貢獻》,強調建立全國工會聯合會,提出勞工階級要有地方和民族的結合。"我們是團結的,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視野,我們認為我們隻能團結一個工業機關的勞工來開會,我們要擴大壯大,擴大到一個團結的地方,更要團結全國,擴大全世界的團結。他進一步提出了工農業聯盟問題,因為農民占該國人口的80%,遠遠超過其他群體。

1928年,鄧忠霞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在莫斯科出席紅工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并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紅工國際代表。在莫斯科期間,鄧忠夏撰寫了《白色恐怖下的中國勞工運動》和《上海新興的黃色工會》等文章,對中國勞工運動進行了深刻的總結。需要指出的是,鄧忠夏自1929年以來所著的《中國勞工運動簡史(1919-1926)》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勞工運動的曆史發展和經驗,已成為中國早期勞工運動的重要文獻。(王曉滿)

來源:學習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