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即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黨中央為了慶祝黨的百年華誕,舉行了一系列學習黨史和宣傳黨内先進人物的活動。
而社會上也推出了一些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劇,來宣傳近代黨内人物為革命事業所做的奉獻和犧牲,其中《覺醒年代》是人們最為認可和推崇的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劇。這部劇最大程度的還原了曆史,而且劇中演員的外表都和曆史人物的貼合程度很高,給人很好的觀感體驗。
而這部劇也帶火了一批原本并不被許多人得知 但卻有表演實力的人物,其中在劇中扮演主要人物之一鄧中夏的青年演員查文浩,就是憑借着《覺醒年代》這部劇的表演,成了觀衆矚目的焦點。

除了他卓越的演技之外,也是因為鄧中夏本人的人格魅力,鄧中夏:獄中與妻子相見不相認,一句話震撼世人,39歲血灑雨花台。
拒絕安逸,參加革命
鄧中夏在1894年出生于湖南當地的一戶地主家庭,是以自小鄧中夏就在優渥的家庭條件下生活。在家庭的支援下,鄧中夏也一直享受着優越的教育條件。
在1917年,鄧中夏還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大學文學系。鄧中夏就讀于北京大學期間,也受到了新文化思想的影響而且當時李大钊、陳獨秀等人也在北大任教,他能夠最直接的和這兩位優秀人物交流。
在大學期間,鄧中夏還和許多志同道合的先進青年一起參與反帝愛國運動,并且在五四運動中還是積極分子。
在五四運動期間,鄧中夏也和北大的不少同學,組成了北京大學平民演講團,到北京的勞工聚居地和市場宣講,以增進平民知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
通過鄧中夏等學生的演講,讓不少平民都認識到了應該主動地參與到愛國行動中,這也是此後勞工參與到五四運動中的原因之一。
在1920年,鄧中夏受李大钊的上司,和其他幾位同學秘密組織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會,當年11月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鄧中夏也是團員之一。
次年中國共産黨正式成立後,鄧中夏也成為了早期的黨員之一,并且在同年鄧中夏,還被推舉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的書記。
在1923年4月,鄧中夏還受李大钊的推薦去往上海大學,擔任了總務長并在上海大學任職了兩年,為中國共産黨培養了人才。
為了革命,拒認妻子
在1926年聽從黨組織的安排的鄧中夏,來到了廣州工作,在那裡鄧中夏遇到了一位叫李瑛的女子,李瑛原本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曾被當作童養媳賣給了另一個家庭。
在其快成年時她的哥哥才将她贖回。雖然李瑛曾受封建殘留的一些毒害,做過童養媳,但她卻是一個先進的青年,有着革命思想以及不認命的态度,正是這深深吸引了鄧中夏。
鄧中夏和李瑛兩人相識不久後就陷入了戀情,而後還順利步入了婚姻殿堂。因為鄧中夏和李瑛兩人都是革命者,是以他們生活的并不平穩、安靜,但這對夫婦互相扶持、幫助生活過的也非常幸福。
但在1932年秘密的為黨做工作的李瑛,因為被叛徒出賣,而被國民黨反動派所抓捕。當時他的丈夫鄧中夏外出辦事幸免被捕。
李瑛為了保護她的丈夫鄧中夏,在被捕後一直拒絕承認和鄧中夏的關系,鄧中夏得知妻子被捕後,除了積極的找人營救妻子外,還與妻子艱難的通上了信,不過鄧中夏是以其他人的身份和妻子通的信,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的身份被暴露,對妻子也是不安全的。鄧中夏在信中 也鼓勵妻子積極生活,在獄中也不要放棄學習。
但在妻子還沒有被救出以後,鄧中夏在上海期間也被逮捕入獄。而後鄧中夏和李瑛在獄中曾相見,但卻裝作陌生人,為的就是保護更多的共産黨後方戰士。
美好年華,獻身革命
鄧中夏被捕後,其此前主持成立的互濟會,也立即展開了多方面的營救活動,除了為鄧中夏請最優秀的辯護律師外,還找尋了時任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主席宋慶齡,請她盡力想法營救。
因為營救鄧中夏需要不少的金錢做打點,而當時黨内的經費又非常短缺,是以宋慶齡還帶領着一批人進行募捐。
之後在開庭審理時,鄧中夏為了能讓自己被釋放而隐瞞了自己的身份,宣稱自己是湖南教員施義,并宣稱此前來上海是來巡防親友的并表示自己對上海并不熟悉,而後被誤解才被抓捕。
在互濟會請的律師史良幫助下,法庭最終給出了這樣的判決:判鄧中夏52天的徒刑,并可交保釋放。
面對這樣的判決,那時的國民黨反動派并不這樣相信,一直在私下詢問和鄧中夏一同被捕的林素琴實情。之後在挽救鄧中夏的程序向好時,同鄧中夏一起被捕的林素琴卻沒有抵抗住國民黨的威逼利誘而叛變。
是以鄧中夏中共中央委員的身份被暴露,國民黨而後又進行了其他的調查,也确認發現林素琴的口供皆為事實。之後蔣介石得知中共中央内部如此一個重要人物被逮捕後,便給首都憲兵司令谷正倫發電報表示盡快槍斃共産黨人鄧中夏。
在鄧中夏在被槍斃前,國民黨為了挑撥離間,還故意的說些共産黨的其他人物欺壓他的事情,對此鄧中夏隻是輕蔑的回到自己的事,他人無需過問,也無權幹涉。
之後獄中秘密黨支部派人在放風時間問,鄧中夏的政治态度如何,鄧中夏回答說:“問得好!請告訴同志們,我鄧中夏就是燒成灰,也是共産黨人!”這句展現了自己堅定不移信念的話,也震撼了世人。
在1933年9月21日的黎明,鄧中夏在走向刑場之前,整理好了自己的衣服和容貌,從容的走出了牢房。
鄧中夏到雨花台下後,周邊還有不少圍觀的群衆,那時敵人害怕鄧中夏趁機在臨死之前,進行革命宣講,而影響一批人,是以在鄧中夏到雨花台不久後,敵人立即開槍将鄧中夏擊斃。就那樣鄧中夏成為了雨花台下的革命烈士,鄧中夏的生命,也永遠定格在了39歲。
小結: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鄧中夏在法庭期間堅持說自己和妻子李瑛早已離婚多日,李瑛已經改嫁他人,自己與李瑛早已沒有關系,才保讓李瑛一命。
1936年通過黨組織的營救,李瑛終于出了牢獄。李瑛為了之後可以繼續進行革命活動,也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而應将自己的名字改為李夏明。之後在黨組織的安排下,李瑛先後在延安、西安、太行山等地,作地下工作。
在革命過程中李瑛也吸引了其他人,而後她又重組了家庭,但李瑛一直沒有忘記鄧中夏,新中國成立後,李瑛也多次去祭拜鄧中夏。
不難看出,鄧中夏和李瑛都是舍小家為大家的英雄人物。鄧中夏在獄中與妻子相見不相認,用一句話震撼世人且在39歲就英勇就義的事實,也将一直會讓後人記住,這位為革命事業而獻身的中共黨員。